
菜品讲究的是第一印象,如果一道菜卖相好,自然也就会调动食欲和情绪,令人食指大动,垂涎三尺。所谓:“Youfirsteatwithyoureyes.”
【油渣炒韭黄】
制做生煎肉皮冻时,把肥膘切下熬一点新鲜猪油渣。用金华火腿煮个高汤,加盐、糖、姜丝,料酒,猪油渣拌匀。一把阔叶韭黄,宽油旺火,快速翻炒,油渣调料跟着下,翻匀出锅装盘。
【凉拌花菜】
中国花菜[
阅读全文]

今年的立夏刚过。江南民间则有“立夏见三鲜”之说,这里的“三鲜”指的是蚕豆、苋菜、黄瓜。上海人爱吃蚕豆,有句老话叫:“蚕豆抢吃十八顿“,意思是一年中只有立夏这一周的蚕豆才鲜嫩,要连吃七天。上海产的本地蚕豆一个豆荚里只有两粒豆,俗称“本地豆”,以上海浦东三林塘地区种植的蚕豆最灵。而长长豆荚里面包着四粒豆的被称为&ldquo[
阅读全文]

菜做得好吃不好吃是水平问题,卖相好不好则是态度问题。
【姜葱龙虾】
在Costco买的龙虾尾,物有所值。
【水煮鱼】
也是Costco买的石斑鱼片。
【炸鱼片】
用啤酒做的面糊,炸至金黄,配点威士忌,午饭就打发了
【葱烧海参】
配Sprouts,不错的搭配。
【糖醋排骨】
做个肉类菜,排骨来凑。
【青椒鲍鱼片】
两只墨西哥冷冻鲍鱼,一[
阅读全文]
上周五股市剧烈震荡。Airbnb的股票跌入我的盘口,逢低建仓。这是基于:与其买个房来做民宿,不如买它的股票;期待疫情过后,人们会发泄一下情绪出行旅行。也是一只打算长期持有的股票。
[
阅读全文]

孟德斯鸠说:人有三件事最重要,第一是吃,后两件还没想出来。
新买了几个日本日光(Nikko)的骨瓷餐具,它家骨瓷中骨粉的含量超过50%,瓷质更加洁白,晶莹通透。所谓的FineBoneChina就是从Nikko开始的。
【川味墨鱼仔】
冷冻的墨鱼仔解冻洗净,下冷水锅中,中火烧至水冒小泡,再煮十秒。捞出过冰水后沥干。热锅内倒入红油,放五花肉粒爆香出油汁,下姜米、蒜米、[
阅读全文]

旅游途中的一组街拍。
【希腊少妇】
【穆斯林少妇】
【派头】
【退休老人】
【游客】
【啤酒商贩】
【面包摊主】
【渡轮上的哥俩】
【交差】
【无精打采的马夫】
【骑自行车的人】
【喜庆】
【爱的归宿】
【爱的抱抱】
【爱的平衡】
【爱的喃语】
[
阅读全文]

被程乃珊誉为上海第一美食家的沈京似说过一个金句:“什么叫有钱?有钱不在于银行里有多少存款,而是想吃啥想买啥,随时都有钞票摸得出,这就叫有钱。”
【秘制西芹】
买了颗西洋芹菜,切成薄片。用酱油、柠檬片、加蜂蜜腌制。一道不错的开胃小菜。
【酸辣藕丁】
里脊肉切丁,上浆。藕切成小块,焯一下水。红辣椒、郫县豆瓣酱、生抽、糖、镇江[
阅读全文]

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早上来一碗爆鱼素鸡面:
再来一杯百利甜咖啡。
听一首肖邦的大波罗乃兹,作品22号:
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平安、吉祥!
[
阅读全文]

年三十本来打算下班后去华人超市买点活鱼、海鲜。可天下着雨,便直接回了家。幸好上个周末买了冬笋、小青菜、素鸡,好邻居帮忙网上买了只走地鸡。家里的年轻人南下去了洛杉矶,只有两个人的年夜饭,便翻箱倒柜,将就过了。下午五点开火烧饭,先烫鸡,炖咸肉,八点开饭。
要说还少了点啥,那就是没有了小时候的年味...
【全家福】
一道大年夜必备的本帮经[
阅读全文]

母亲出生在江南却把父亲家乡的泡菜做得十分的道地。每年的冬季我家的泡菜坛子都会泡上不同的蔬菜,卷心菜、萝卜、豇豆,什么蔬菜都可以丢进泡菜坛子里泡,最好吃的还数卷心菜。陶制的泡菜坛子是奶奶从峨眉老家寄过来的。做好的泡菜隔着老远都能闻着酒香味,不仅香脆爽口、开胃下饭,更神奇的是好像那个泡菜坛子永远都有撩不完的东西。唯一不好的是泡菜吃多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