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席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5-09-16 19:19:38)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2004-02-0211:02:29)大约从1978年开始,“平反”和“昭雪”便成了中国新闻媒体的常用词语。中国人民突然发现,曾经被允许知道的事情充满了太多的假象。在很多地方像空气一样普通的“真相”对于他们一度比黄金还要稀缺。从1940年代延安的“抢救运动”到1950年代的庐山会议到1960年代发动文化大革命再到1970年代张志新的死亡,无数的冤屈得到了伸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05-09-16 10:41:39)
说起中国21世纪的传奇-宋氏三姐妹,大陆长大的人都知道的是这三姊妹一个爱财(蔼龄),嫁给了腰缠万贯的财政总长孔祥熙;一个爱权(美龄),嫁给了英俊潇洒的蒋委员长;一个爱国(庆龄),嫁给了第一大总统孙中山。蔼龄咱不知道,听说美龄在台湾时,最喜欢啃火鸡骨头,而不喜欢吃火鸡肉。曾专门的从美国进口火鸡进来,自己啃骨头,随从们吃肉,各取所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9-15 20:02:55)
(一)学会浪费在国内上班时,人走灯灭,和人走关窗一样,是每个单位必不可少的“水、电、门窗”例行教育的内容。科研单位的试管、瓶子、纸壳箱、塑料口袋,也都是多次循环利用。家里冲厕所的水箱里,有的朋友就放了块半截砖,说是可以节水。家里暖气管子的下面,也有人放一个水桶,一滴一滴慢慢地接水,积少成多,用于洗脚或冲厕所。说是这样,水表的读数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9-13 19:49:44)

石油勘探看起来有点神秘,想不神秘也不行。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隔着地下几公里厚的岩层,有没有石油谁能知道?
总理说李四光知道,谢家荣的儿子说“俺爹知道”,历史老师说“沈括知道”,维族人说“阿凡提的驴都知道”。
日本人知道不知道?
不知道!
据说当年日本人在安达附近没少翻腾,钻杆可着劲儿的往下捅,可惜的是站不高来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26年的3月18日,卖国的段祺瑞执政府悍然下令屠杀徒手请愿的学生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在遇难的47位烈士中,有两名闽籍烈士,刘葆彝便是其中的一位。刘葆彝字序五,号明伦,福建建瓯县人,1903年出生。父亲刘德枢,母亲罗葆姬,他们有两男两女,刘葆彝居长。7岁时,父亲为葆彝延师上门开课启蒙。11岁始入私塾,受业于当地名师吴莲佃、翁琴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江禹烈,原名家辉,字甸之。1899年10月25日出生于崇安城关的一位盐商家庭里。他的父亲江作梁成家之后,继承了祖父经营的协泰盐店,并兼管十几亩薄田。母亲胡牵妹是位贤慧的旧式家庭主妇,掌管着江氏大家庭上下老少近20人的繁杂家务。江禹烈上有长兄,下有4个弟妹。父亲在旧社会里四处奔走,惨淡经营,还是承受不起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和兵痞盗贼的的欺榨勒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2005-09-12 10:57:28)
Xeon发表于2004-12-1818:36:13网友:冥王哈得斯
最近读史,关于中国现代史和尤其是百色起义部分,有一些疑问,列出来与大家商酌。不当之处,谢谢指正。
1)根据政治需要随意取舍,抹杀某集团或某个人在历史上的功勋:大者如抗日战争,如陈炯明和孙中山政见之争,小者如芷江受降,如百色起义,如新四军武汉办事处等等。这不仅仅是大陆,也不仅仅是共产党,而是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5-09-09 10:02:46)

以前到陕西出差,看乾陵和兵马俑之隙,和当地人聊天,说咸阳有三害:警察、小偷、元气袋。为什么是警察呢,因为警察专门欺负当地老百姓,平时在街上警笛吹得天响,打起人来也不要命。小偷呢,不仅欺负当地人,而且也欺负外地人。那么元气袋呢,元气袋不仅仅骗外地人,更重要的是,元气带还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一直的骗到国外去。(一)警察不久前的新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中国第一个油田和第一大油田的发现者
席琳
胡祺懋在《”大庆红旗”是如何被逐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中指出:“50年来为中国发现近20个油田的真正有功人员,没有一个留下名字。”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对于正确地了解解放以来的石油勘探历史和如何看待学术争论也有启发作用。
下面谈一点与早期发现中国第一个油田和中国第一大油田有关的人和事。
1、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民国时期的几位奇女子(组图)信息来源:人生杂谈民国奇女子之小凤仙小凤仙,浙江海宁旗人。生父姓朱,乃偏房所出。生父殁后,备受大母虐待。不得已,乃和生母一起离家单过。不久母亲病逝,一位姓张的奶妈收留抚养她,所以就改姓张。1911年,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在杭州起事,炮轰巡抚衙门。张妈就带着她仓促逃往上海。因衣食无着,张妈就将她暂时押给一位姓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81]
[82]
[83]
[84]
[8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