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花蝶扇窗钩,
骚人住笔半凝眸。
逐高逐低不逐世,
甘对烟霞撞白头。
PlumBlossomQuatrain
Alonelybutterflyhooksonthelatticedpane,
Thepoetpauses,brushinhand,lostinthought.
Soaringhighorlow—butneverchasingworldlyfame,
Contenttofacethemistyink,thoughwhite-hairedandworn.
[
阅读全文]

蘧庐,音qúlú,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犹今言旅馆。
《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郭象注:“蘧庐,犹传舍。”
译文大意:“仁义这东西,就像是先前帝王住旅馆,只能可以住一宿,而不能长时间居住。”言下之意,仁义在帝王统治国家时,偶尔说说可以,不能够天天说这样的话。
尹[
阅读全文]

清人墨禅诗云:偶来浮石上,疑是泛沧浪。一鸟堕寒翠,千峰明夕阳。无人垂钓去,有约看云忙。即此惬真赏,萧然世虑忘。[
阅读全文]

乾隆一生六次南巡至金陵。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首次南巡,处理政事之余,到栖霞山狩猎。
二十二年(1757),乾隆第二次南巡,首次驻跸刚建成的栖霞山行宫,为行宫御题“太古堂”匾额,并赐封“栖霞行宫、万松山房、德云亭、紫峰阁、玲峰池、幽居庵、彩虹明镜、叠浪岩、珍珠泉、天开岩”为栖霞十景。
二十七年(1762),乾隆第三次南巡,二次驻跸栖[
阅读全文]

典故。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
“黄州潘大临工诗……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黄昏。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
按:文人骚客皆是弱身,最无奈为俗务所扰,岂止败意于催租人。如今科学技术越进步,人[
阅读全文]

去年江渚览秋光,
画里度桥风里香。
烂漫朱颜犹记得,
欢声落落似琳琅。
*随友上江心洲
RecallingJiangnan
LastyearbyriversideIviewedautumn’shue,
Crossingthebridgeinpainting,sweetwindsblew.
Vividstillarethoseradiantfacesfair,
Theirlaughterringinglikegemsintheair.
*WithfriendsontheRiver-HeartIsle
[
阅读全文]

出自《国语·晋语·范献子戒人不可以不学》:
范献子聘于鲁,问具山、敖山,鲁人以其乡对。
献子曰:“不为具,敖乎?”
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
献子归,遍戒其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唯不学也。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意思是:
范献子[
阅读全文]

罘罳,音fúsī。释义:
1、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
《汉书·文帝纪》:“未央宫东阙罘罳灾。”颜师古注:“罘罳,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按,《五行志上》作“罘思”。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今富者积土成山,列树成林,台榭连阁,集观增楼。中[
阅读全文]

一苇航。佛教典故。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一天,达摩问师傅:“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
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今中国,时传教于广州。
梁武帝萧衍知悉后,邀请其至国都建康(南京)询问佛学,因教乘不合,达摩于梁普通七年(526)离梁北[
阅读全文]

访戴,典故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后遂用“访戴、忆戴、思戴、寻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