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8-11-08 14:49:57)
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一做自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国,有一群人叫七零,七一届毕业生。他们在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就遇到了文革,然后学校停课,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复课闹革命后回校复了一年的课,就算中学毕业了。因为前几届学生全都下了乡,社会上突然急需劳动力,他们这两届学生就非常幸运地逃过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命运,留在了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08 09:59:06)

1 在伊斯坦布尔一条僻静的小街上,有一个《纯真博物馆》,是根据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同名小说而建。这是一个奇特的博物馆,它把虚构转变成现实。作家帕穆克把他同名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芙颂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记录了下来,放进了这里。别的不用提,只说它存放展出了芙颂在八年中抽烟留下的4213个烟头,这等奇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8-07-27 09:22:41)

什么是成长 什么是成长?所谓成长就是你的三观不断被打碎,重建,再打碎,再重建的过程。在文学作品中,可以随意找到这样的例子。但是如果我们能从自己的历经中去找,回忆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自己的三观是怎样被打碎的,虽然不一定能把再重建的过程一一道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三观被打碎的经历,也都会有自己再重建的过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7-17 22:07:11)

01有一次听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执导)说,文化就是人类创造出来,为之享受而且传承下来形成的一种观念。想想觉得颇有道理,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乎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崇尚,热爱并且世世代代传承,乐此不疲的东西。其实这里没有高与低,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之分。02今年四月回国期间,和一些老同学去了一趟台江,观赏当地苗族人一年一度的的&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18-07-11 07:04:26)
说说“格局”这个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现有一个词使用率极高,这就是“格局”。什么“你的格局就是你的结局”,什么“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不可思议”,什么“父母的格局决定你孩子的未来”等等。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什么是格局,格局长什么样?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觉得好玩,贴到这里。马东说“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理解格局这个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偶遇》鲁豫对话录(续三)3.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原文17页)一个叫沉的女孩说,她本来是个活泼简单,爱说爱笑,很讨人喜欢的人,但总觉得对自己不够满意,开始读一些有点“鸡汤”的书,欣赏书中对爱情的执着,鼓励女孩子矜持优雅,自爱自强。后来当她觉得自己有所进步,有些淑女了,结果却发现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不喜欢深沉的话题,不喜欢传统意义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偶遇》鲁豫对话录 part1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别人闭嘴 2.你参与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什么?(原书13页) 一个叫小雨的大二学生,倾诉自己的孤单。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不合群,没有朋友,只好拿读书来陪伴自己。结果发现自己进入一个怪圈:看书→与别人聊不来→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偶遇》鲁豫对话录Part1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别人闭嘴一个叫橙子和另一个叫Miss芸的女孩,因为谈恋爱,和不断的相亲失败,越来越怀疑自己,没有了自信心,她们寻求鲁豫帮助。对这事,我也有话说:1.永远不要让自己成为“Doormat”(擦鞋垫)(原文第9页)01有一天,在某一个场合,听到一个年青人说,自己找对象好累,巴不得穿越到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7-01 03:50:56)

《偶遇》鲁豫对话录序言:最近陈鲁豫出了一本书《偶遇》。这是一本很容易读,却要很费心思的书。看完后感触良多,引起了许多话想说,与其说是想对这些正在困惑中的年轻人说,不如说是想对年轻时的自己说。时过境迁,如今我们这代人已经老去,大多数人都是努力把过去忘记,只想着眼下怎么玩乐,怎么健康长寿,怎么含饴弄孙享受舐犊之情……,对于自己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Part4第三,他一辈子与权势作对,但他注意技巧,擅长自我保护。李敖是个自由主义者,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他在台湾69年,不遗余力地跟国民党斗,跟民进党斗,但是因为他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都说过同情共产党的言论,表示共产党比国民党强,赞成一国两制等等,很多人就认为他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反权威的民主斗士。我虽然理解李敖的左倾并不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