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愿与你分享。
博文

色彩斑斓的书中人物(角色)大展览BookCharacterParade女儿学校一年一度的BookCharacterParade今天在学校举行,刚好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孩子们根据读过的书打扮成各式各样的Characters在全校老师,学生和家长面前绕场一周,走到麦克风前每人都说自己是什么人物(或动物),从哪本书中来的。可以看出有些家长花了很大功夫为孩子准备,学校从上到下,从校长,老师,校办公室的文员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1974年一年一度的浙江少年儿童比赛在杭州举行,楼云代表杭州队,俺代表温州队,当然,他是男队,俺是女队,咱没有直接跟他较量过,嘿嘿。比赛结果杭州队好像得了男女团体冠军(记不得了),楼云则得了儿童组个人冠军,俺呢,得了儿童组个人全能第五!!全省比赛完后,个人前7名集中在杭州少体校集训准备参加7月在苏州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体操比赛,咱就和楼云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昨天我的一个好朋友在她自己的博客上登出下面这篇文章:
中国儒家以孝道为基础,儒家都明了‘本立而道生’,本忘掉了,这怎么得了?‘本’是什么?,本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本。我们现在烦恼重,关键是忘了本,我们要提倡孝道,要提倡知恩报恩,不仅是口头说,我们要做到。现代人与人的关系只看利害,今天给我有利,我们做朋友,我恭敬你、巴结你;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这几年人们对IQ(智商)有了足够的了解和重视,很多专家们对IQ做了许多的研究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IQ可以预测一个人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与否。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和事实却使许多专家们纳闷儿,那就是,为什么有的人IQ很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不成功,可以说这些人在浪费自己的才能,他们的思考,做法和与人沟通能力阻止了他们的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今天在本论坛贴出文章”你认识她吗?小心,她是个巨大骗子!”(见本坛前两页或我的博克)后,有不少同胞有疑问,认为我在瞎编,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花这么多时间来这里瞎诌(我认为那些人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了,或着活着太没意思了才会这样做的),我也没时间和那些人辩论,只能说先看看我的博克,了解一下人再说话吧.这个论坛我是首次来,可能很多人没见过我,要不就这个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名真姓。2000年,曹大姐第二次来澳洲探望她在澳读高中的儿子。她喜欢澳洲,因而想寻找一条移民之路。曹大姐没有学历,不懂一句英文,经一个朋友介绍,她结识了一个叫孙敏的女人,孙敏在悉尼。孙敏说她认识一个人是办移民的,但她是要收费,首先要交4000元澳币,曹大姐移民心切,二话不说,把钱给了这个孙敏。孙敏约曹大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最早对“死”的概念要追溯到7岁的时候,55岁的外公突然中风不醒人世,三天就归
西天了,外公的葬礼我已记不大清楚了,只记得有一个灵堂,那儿摆着外公的遗
像,前面有一碗一碗的食品,不时有客人来灵堂禁忌,然后的记忆就是,棺材放在
一辆三轮车上,沿街走,外婆,妈妈,小阿姨和一些亲戚在后面跟着,嚎啕大哭。
那时候在我们的小城,家里人死了,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4)


我认识伊丽莎白女士是在1992年,那时候我还在一所商校混签证,读一年的电脑应
用课程,我老公刚来澳,在墨市一大学读研究生。我所读的商校的校长是一个中国
人,林校长。六十多岁的林校长是老华侨了,两岁随父母来澳洲以后就没有回去过
中国,她只会说一点客家话,国语就会一句,那就是“我不会说国语”。她看上去
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模样,所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我在臨床做十六年,前幾年做的是精神病人,做精神病人對於我在做親職教育有很深的影響,因為精神病人其實是在囚籠裡頭不會回來的黑暗份子。原先我跟很多人一樣,一直認為一個人會住到精神病院一定是腦袋秀斗,前半段的假設是對的,但是有一部份的假設是錯的,我們以為他笨,事實上我在醫院裡頭看到很多孩子其實很聰明。
我在醫院曾經看到一個從台大醫科畢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最近在文化走廊上读到常德浩的《自由是怎样成为我们的敌人的?》和医生手记的以及一些网友的评论,不禁想到多年前的一次经历。那一次的经历使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自由,也开始思考自由的含义,以至最后作出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86年我们实验室进了一些德国设备,德方牵头单位VDE给了我们实验室10个工程师和对口技术人员名额到德国进修培训。众所周知,那时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