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上篇文章贴出后,几位朋友提出了很好的一个问题。即国内近年校订刊印的脂砚斋
评本中,“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话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兕,Si4声,犀牛类动
物),是程伟元高鹗后来给改成“虎兔”的。我的论证应该是基于曹雪芹的原文,而
不是程高改篡后的文字。质疑得好,但是一个误解。真实的情况是,在十一个脂评
本中,除了己卯本和梦稿本用“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把最早写的七篇“车轱辘话”和后来的八个续篇合到一起。所以,这篇就是第十六
篇,以前的可在我的博客中看到。
车轱辘话话红楼(十六)----虎兔相逢大梦归(上)
《红楼梦》第五回,贾元春的的判词和唱曲是: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五)苹满汀洲人未归
澶渊之战后,寇准受到了来自真宗的最高礼遇,威信和地位也达到了入仕为官的顶点。但好景不长,皇帝从内心深处惧怕寇准的耿直和强辩;辽人不再入侵,歌舞升平显现,留着寇准在自己身边整日叨叨,感觉怎么也不舒服。真宗说,寇准“刚忿如昔”。于是,一年后,真宗撤了寇准的宰相之职,派往陕州(今河南陕县)任知州。几年中,寇准换了好几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原想在这一贴只简单叙述一下澶渊之盟,而不对它发表很多的议论,原因一是它不是我要写寇准的主要原因,二是以往有太多的文章讨论过这个主题,再写也是重复,三是我自己的水平也写不出“正经”的评论来。惟安静和其它朋友希望更多讨论澶渊之盟,那就让我试试吧,但结果很可能只是“西望长安”。
(四)澶渊之盟
上节谈到宋军取得了澶渊之战的胜利。但这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三)决战澶渊
真宗继位后,并没有立即起用被放逐的寇准,而是让寇准在几个政府部门和外州任主职。不是真宗不想恢复寇准的宰相职务,而是实在惧怕寇准刚直的性情。说,“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在用与不用之间,无法决断,一拖就是六、七年。
若大宋江山一直处于歌舞升平中,为了减少自己的麻烦,真宗可能永远不会起用寇准为相。但来自北方契丹人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二)策立太子和第二次放逐寇准回京后,太宗正害着严重的脚病,行走自然不便。见到寇准后,太宗首先让寇准看自己的足疾,然后不无责备地问,“你怎么来得这么迟呢?”,潜台词就是,“要是腿脚好,我就先去看你了”,有意显示和寇准的亲昵情感。寇准却表现出一贯耿直的性格,没说一句奉承讨好的话,也没表示“永不翻案”,痛改前非。而是不冷不热地说,“臣非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初露锋芒和第一次放逐八十年代初,刘兰芳的评书,风靡了大江南北。对很多人来说,通过听评书,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杨家英烈精忠保国的赤胆忠心,也了解到了许多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寇准。很有意思一个问题是,评书把寇准称为“寇老西儿”。现代人把山西人戏称为“老西儿”,对有些著名的山西人,冠以“X老西”,如阎锡山,也叫阎老西儿。所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司令明明是要扒皮,要收租,却偏偏说是交作业。有个词叫笑里藏什么的,小心哪,朋友们。
以下是向司令的报告
小时候(14岁以下)最爱:
水浒,看人打假和哥们义气;
东周列国故事,学成语,长知识;
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喜欢神秘幻想和游记。
十万个为什么,除了它,谁也不能或不愿告诉我
青年时(25岁以下)最爱:
红楼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关于宝琴是王夫人“末女”的起因,楼下的熟读大侠讲了。我理解他是对的。中国人在亲戚称呼上宁亲昵,勿疏远。把干女儿称为女儿;把表姐妹称为姐妹,也是“中国特色”。再看看走廊上姐姐妹妹的亲昵称呼,看来也不能要求曹雪芹免俗。
谈到脂评,的确是个极大的话题。专家们搞了几十年,几次反复,还是不了了之。不是一下子可以争论明白的。
我十分同意你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读黄杨兄的大作时,正值休假中。文章写得真好,反复读了几遍,受益多多。特别是最后一部分,讲读书与旅游的关系,洋洋洒洒,发挥得极为透彻。“如果说,司马迁首开文人旅游之风,那么,这一风尚在中国是历久不衰,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司马迁的影响下,历代学者,竞相出游,从而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有志学人的一个人生目标”。一语概括了自古至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