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笔屋

军旅生涯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经是军营里的兵!当兵苦,当兵甚至要牺牲生命、亲情、爱情。
个人资料
少壮军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一车小兵 时间:1976年12月 位置:河南省确山县胡庙乡 连绵起伏的伏牛山脉中间有一条山间公路,公路两侧山脚下是一排排整齐的营房,这里就是坦克11师师部和各直属营及炮兵团的驻地。坦克11师是1968年9月由队属坦克部队编成坦克师,其坦克团分别来自原陆1军和空15军45师的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成立后不久即编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 山区一个特点就是天黑的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知青 时间:1976年12月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的功夫我高中毕业了,15岁的我面临当知青和留城的抉择,母亲把选择权交给我。如果我留城妹妹将来就要下农村,反之妹妹就可以留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谁让我是男儿是哥哥。 部队为我们即将下农村的子弟开了欢送会,每人赠送一套精装的毛泽东选集。根据父母的意见,我选择离开富饶的江南,去远隔千里的豫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家史和忆苦饭

时间:1967年某月的星期六

吃过饭,背书包,唱着歌儿,去学校。

清晨,阳光透过层层绿叶,一缕缕洒向路面,映出点点金色的光斑。路旁,一排晚春的树绿了,之间错落的槐树,挂满串串白色花瓣。远远望去,满树得雪白,掩映在绿色中。再往前走,淡淡的甜香扑鼻而来,沁人肺腑,令人陶醉。

来到校门口,迎面的水泥墙上画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疯狂的年月 时间:1967年9月 处在疯狂的文革年代,因年幼没有成熟的判断是可以理解的,但奇怪的是经过战火考验的父辈,也像被人施了魔法一样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判断。下面就是那段岁月的真实写照。

我刚入小学时读的不是课本,而是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第一篇课文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最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说玩 时间:1966年12月 六十年代物质匮乏,却成就了孩子们各种游戏大放光芒。 记得我刚到部队大院没几天,对大院孩子们最初地认识就是从一场印象深刻的游戏开始。冬天的太阳总是暖洋洋得,我坐在走廊的小凳子上打量周围还不熟悉的军营,突然!马路对面的水沟里爬上来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穿着戴肩章的军装,牛皮哄哄地站起身子,拿着一把木制指挥刀向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枪说 部队孩子们的玩具里不能少了枪。小时候我有一把母亲买的可以摇动铁柄发出“哒哒哒”声音的小马枪,但更多的是自己制作的弹弓枪。弹弓枪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性玩具,我们把它分成三类:大型的如冲锋枪、机枪,小型的如手枪,盒子枪,微型的如指套枪。 先说冲锋枪、机枪。用最粗的一号铁丝制作,放子弹的地方要可以连续放3-4发子弹,橡皮筋绑三四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制作的乐趣 时间:1967年---1970年
童年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现在孩子的玩具大多是买,缺乏动手能力快乐自然就少。而孩提时的动手对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帮助。在美国购买的许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回家安装,没有动手能力你将一筹莫展。而对从小动手的我简直是小菜一碟并且快乐无比。 在天津母亲给我买的玩具只有左轮手枪和会进退的小汽车。一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玩的世界 时间:1967年---1970年 想起孩提时的玩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的童年有幸大部分时间在部队大院度过,又赶上文革功课不多有大把的课余时间,精力旺盛的我们自然需要各种玩法来消耗时间。有趣的是玩法也有季节性,随着季节变化变换玩法,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部队孩子们的玩法许多带有部队色彩,让我介绍几种。 首先:冬天我们男孩子会约小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蟹趣 时间:1968年6月 天天上课让部队的孩子们倍感无聊,又快到周末,一个小伙伴提议去很远的大沙河抓螃蟹,一下子得到十几个男孩子的响应。星期天一早,大家准备停当等待出发。到大沙河来回要走四个多小时,必须准备干粮,我们带的大多是馒头煮鸡蛋咸菜疙瘩,盐和火柴及每人一军用水壶白开水。弹弓是必不可少的,加上一裤兜石子。星期天的早上太阳刚刚跃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鱼趣 (下) 时间:1967年---1970年 鱼趣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因为抓鱼方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又回味无穷。 抓鱼,那可是凭真本事!我可以在不要任何工具的情况下,仅凭双手就能在河里抓到活蹦乱跳的鱼。夏天刚下过大雨,河水暴涨流速极快,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抓鱼,地点就选择在师打靶场附近。那里有一处河床是五颜六色的胶泥,质地坚硬平整,这里河面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
[7]
[8]
[9]
[1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