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笔屋

军旅生涯是我永远挥之不去的梦 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军队大院里长大,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经是军营里的兵!当兵苦,当兵甚至要牺牲生命、亲情、爱情。
个人资料
少壮军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原創系列:聊聊59老夥計(3)騾子坦克

(2024-05-25 06:30:26) 下一个

 騾子坦克

 

  今天的人看过去尤其是文革期间,总会对当时的一些做法认为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今天人进步客观了!就拿三打三防中打坦克来说,当时许多步兵连坦克是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在掀起的三打三防热潮中,训练热情依然高涨,没有坦克就群策群力想出造土坦克,比如在训练场用水泥砌一个坦克模型,没有炮管就用碗口粗幾米長的树代替,缺点是这种坦克不会动,达不到預想效果。

  一些聪明的战士就瞄上了军马和骡子,当时步兵还有许多军马,步兵團裏有軍馬所,师里是军马科,除了师首长有北京吉普坐,团一级首长都是骑马,我们家还保留着一个马搭子,里面放上被褥,朝马身上一搭人骑上就走。當時步兵团還配属骑兵连,那是众多兵们的向往,因为行军是騎馬不用步行。而炮兵連则有许多骡子,骡子有耐力拖炮比马强,師、團還有許多馬車班,平時運輸拉給養使用率相當高,在部隊營區,經常可以看見戰士趕著馬車從家門口路過,当时步兵装备落后,直到八十年代初骡马才渐渐退出。而这些骡马就成了会移动的坦克的發動機,怎么做成坦克的樣子不难,兵们会木工的不少,抡起斧子扯上锯,用木板按坦克比例依葫芦画瓢在马车外面一包,再刷上與坦克顔色一致的深绿色油漆,將马或骡子一套,鞭子一抽,一輛活脱脱会动的木坦克就移动了。当然训练时要小心,骡马粪很容易让你滑倒来个狗吃屎,另外就是这种马拉坦克只能在操场练,不能到山坡地和丘陵,因爲騾馬沒有那麽大力量,即使可以移動,走几个来回木坦克就得散架,但总比那水泥坦克的强多了。大家会说,部隊不是有坦克吗?当时坦克金贵着呢,一个摩托小时400块钱,够一个连队差不多半个月的伙食。那里舍得!刚开始訓練是用土坦克,训练差不多才用真坦克,步兵能看见真家伙已经很满足了。

   那时候有军教片,军教片把全军各部队打坦克的土方法拍摄出来进行互相交流。其实步兵与坦克兵中间有堵墙,一个是讲战术一个是重技术。相互还有些瞧不起,坦克兵嫌步兵没有技术含量,步兵嫌坦克兵伙食好牛过头。训练中也互別苗头。当时步兵打坦克有一套理论,要让坦克成为瞎子、聋子、哑巴,瘸子。其具体做法就是步兵爬上坦克,把坦克的瞄准镜、潜望镜全部捂住谓瞎子,把坦克天线拔掉谓聋子哑巴。往坦克一側主動輪或誘導輪塞木樁,卡住坦克讓其原地打轉成爲瘸子。其實這樣想法都是步兵的一廂情願,坦克是高速运动的武器裝備,爬上去非常不容易,還是在坦克一檔條件下,即使爬上去,站在車體外面的人也会十分紧张,做起动作就更加鲁莽,瞄准镜潜望镜捂不严实,干脆用坦克上的尘土抹上,沙土将瞄准镜潜望镜表面磨毛,让坦克兵叫苦不迭又非常氣憤心疼,這些都是非常貴的裝備。尤其是当天线拔不掉时,硬掰,步兵老大哥那里知道天线往边上一拧,就可以轻松取下。更有特别的想掀开坦克炮塔门往里面扔手榴弹,估计是看阿尔巴尼亚电影(地下游击队)中的毒。电影开头就有一个游击队员掀开炮塔门把手榴弹扔进去,这时电影定格,打出電影名字“地下游击队”。自從看過此電影后,让许多戰士以为掀开坦克炮塔门很容易,而实际上坦克炮塔门是從里面锁的,外面就是十几个人也无法打开,必须用坦克钥匙開啓,比保险箱的锁都强。打不开他就在外面用教练手榴弹乱敲,把坦克兵心疼和气得。坦克兵最不喜欢这种训练,明明自己很强还要装自己不行。

  假如坦克兵不想让步兵爬上车他就爬不上,当时配合训练只能一、二档,换3档步兵就抗议,说我这样无法靠近坦克。坦克兵心里说,战场你更加靠不进。再者坦克兵心疼装备。有一次步兵把一个坦克炮长惹毛了,将火炮稳定器打开,炮塔一个快速旋转,生生把步兵从坦克上甩出去很远。步兵不愿意告状,坦克团只好给那个炮长一个警告处分,从此严格规定坦克配合步兵不允许打开炮塔固定器。所以当时步兵打坦克有点自欺欺人。

  坦克是陆战之王,打它哪有那么容易?我到坦克部队曾经和步兵搞过步坦协同,亲身感受步兵对坦克的幼稚观念,当时许多步兵都以为坦克很笨不灵活,炸掉坦克是轻而易举之事,但实际上呢,坦克不仅灵活而且速度快,特别是坦克面向你开来有一种极大压迫感和震撼,讓你恐懼甚至崩溃。坦克一档行进时,步兵轻轻松松可以把炸药包挂在坦克上或者坦克发动机散热窗上,还可以从后面攀爬上坦克。二档,步兵就吃力了,尤其在沙土地和坑洼地,攀爬坦克变成传说。三档甭想,坦克变得精神焕发英雄本色方显,过沟越坎潇洒自如,尤其坦克尾部卷起阵阵烟尘。步兵是吃尽了苦头和尘土,一个个变得灰头土脸。最后步兵老大哥也变聪明了,不再从后面攀爬。四档,坦克是绝地疾驶呼啸而过,步兵根本不敢靠近,坦克兵说我还没挂5档呢。当时就发生一等一的大事故,一步兵抱着炸药包斜侧面冲向坦克,没想到速度太快,把坦克撞了,坦克肯定没事而这个步兵被反弹出2米多摔在地上。尘土一下子盖向这个步兵,坦克赶紧一个急停。再看这个战士,面色宁静已经没了呼吸,事故很蹊跷,当时也没有做尸检,估计是内脏被全部震裂。

   其实坦克也有怕的,怕無人機、武裝直升機、反坦克導彈、末敏彈、但我當兵哪個時候主要是怕反坦克雷,履带炸断不敢出来修,一出来就是步兵的活靶子。再就是壕沟,坦克越不过的壕沟就要低速,这正是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的靶子,坦克两侧和后部都是薄弱环节。

  到了73年,正式打坦克301演习开始,邀请全军近一万名连级以上包括各部队主官观摩,总参谋部的首长包括阿尔巴尼亚的国防部长杜米也来了。当时部队锣鼓喧天夹道欢迎,部队孩子们也加入欢迎队伍。我们对演习没兴趣,有兴趣的是每天晚上的两部电影,最多是内部片,比如{军阀}、{啊!海军!}、{山本五十六}、{巴顿将军},以及大量苏军的演习影片,看的我们心惊肉跳,當時我们與蘇軍的装备差得太远了!

 

(图为副总参谋长张才千、武漢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王六生陪同阿尔巴尼亚总参谋长杜米率领的军事代表团前来参观情景)

 

  打坦克暂且聊到这,明天开始聊我到坦克部队的点点滴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少壮军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ce' 的评论 : 七八十年代佈署在三北的步兵守备师有許多淘汰下來的T-34-85坦克,做爲永固工事使用。當時我們與蘇軍差距有二十年。
少壮军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百万庄大侠' 的评论 : 説的沒錯,七八十年代中國大部分坦克部隊都是裝備59,但也有一些部隊沒有換裝,1977年我參加武漢軍區坦克兵大比武,54軍軍坦克團還是T-34-85,54軍是僅次於38軍當時陸軍裝備最好的部隊。

1979年我參加組建新疆陸4師坦克團,我們坦克分隊伙食標準(坦克灶)是1.27元,而新疆陸4師步兵10團伙食標準是0.57元,内地步兵伙食標準是0.47元。
百万庄大侠 回复 悄悄话 当时在装甲兵部队服役的主战坦克是59式吧,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同期苏军列装部队的应是T62坦克(珍宝岛事件)中国69式坦克装备部队那已是70年代末,另外驻守西北地区的装甲兵部队属於是一线(用今天的话说叫战区)一线部队的伙食应该不错,那时候(60~70年代)全军伙食标准最低的是步兵,津贴也低、、、
sce 回复 悄悄话 土共当时装备和老毛子差距太大,那些部署在三北的步兵守备师其实就是被当作耗材,希望能尽可能延缓老毛子的进攻。不仅中国,连西方都觉得很难应付老毛子的钢铁洪流,美国为此在西德部署了大量的战术核武器。这种局面到武装直升机的大量部署才得以改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