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包之战后非战场死亡的澳军“云雀支队”官兵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一)如果说,在1942年1月23日凌晨抵御日军进攻亚包的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澳军阵亡及失踪的官兵总计只有60名左右的话,那么,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即在当年6月底,大批澳军云雀支队官兵作为战俘被装上船,送往中国的海南岛做苦工而被击沉之前的不到半年时间里,澳军亚包守备队[
阅读全文]
亚包之战中阵亡的澳军“云雀支队”官兵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续)如前所述,太平洋战争初期,面临日军大举南进的凶猛兵锋,澳军驻守防备在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首府亚包要塞的部队,要以装备简陋训练不足的区区1500人官兵,抵御日军多达20000人陆海空的立体进攻,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日军发动进攻前,亚包守备队——澳军“云雀支队”就已经知[
阅读全文]
在澳洲大学校园中经历沙特开斋节本市一间大学校园旁,我们负责管理一栋大楼。在楼里边,住着一些沙特阿拉伯来的留学生。前天傍晚,住这栋楼里的一位沙特学生阿米德突然找到我们,说他们沙特学生会计划在9月10日星期六这一天,要在大楼前面的小公园里,举办开斋节庆祝活动,主要是想借这个活动,宣传推广他们沙特阿拉伯人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这个国[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6)三胜利庆典(续)组织胜利庆典关于1945年10月亚包中国军人举行的国庆纪念及庆祝盟军和联合国胜利的盛大活动,幸好澳大利亚的档案中有一组照片留存下来,从而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当时那场活动的场面和气势,尤其是那些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官兵,在应邀前来参加这场活动的当地驻军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K.W.Eather)少将等澳军官兵以及其他军民面前,表演[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5)三胜利庆典获救中国官兵的集中与编组解放了,在亚包的中国官兵之盟军战俘身份得到确认,待清点其总人数之后,他们就被从原来各自的营地迅速地集中到位于亚包和科科坡之间卡拉维雅湾(KaraviaBay)的营地里。这里距离亚包市区不远,原来也是日本人羁押中国战俘的其中一个营地,只是现在则成为所有被解救的中国官兵集中等待遣返回国的新营区。<[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4)二澳军解放亚包及解救战俘(续3)3、国军制服与日本人的阴谋从上面澳军解救出来的中国军人照片中,可以发现,有相当的一部分人都还穿着中国军队的制服,尤其是大部分中国军人都戴有国军的制式军帽。实际上,根据1946年吴棪中校在亚包战争罪行审判庭上提供的证词,他们这些因衢州战役被俘的中国官兵在1943年初从上海前来新不列颠岛时,一直都[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3)二澳军解放亚包及解救战俘(续2)2、解救中国战俘(续)胜利的喜悦但无论如何,1945年9月17日这一天是远在这个西南太平洋海岛上的中国官兵值得纪念和高兴的日子:经过二年多被日本人奴役的战俘苦工生涯,他们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胜利的一天。
这是1945年9月17日,亚包KumuiaYama中国战俘营的官兵得知日军投降后盟军到来解救他们,在营区门口列队相[
阅读全文]
第四章劫后余生(续2)二澳军解放亚包及解救战俘(续1)2、解救中国战俘中国战俘的解救澳军对亚裔战俘的救援,虽也同时进行,但对中国战俘的解救显然还是要晚些时候。澳军正式的报道显示,在登陆亚包一个星期后,澳军才最终走访了所有中国战俘营地。这除了前述澳军对盟军战俘的解救是本着白人优先的原则之外,还因那8000名左右的亚裔战俘,数量庞大,被日军分散[
阅读全文]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下)
美军“鲟鱼”(Sturgeon)号潜艇与“蒙得维的亚丸”
将满载澳军战俘之日本海军“蒙得维的亚丸”号运输舰一举击沉的,是由有“公牛”之称的威廉·怀特少校指挥之美军“鲟鱼”(Sturgeon)号潜艇。美国海军为此还特地提供了1942年6月30日和7月1日鲟鱼号潜艇的航海日志,供澳方参考。
美军“[
阅读全文]
战时澳军“云雀支队”的命运(中)四位知情人澳军于1945年9月10日登陆亚包,除了解救出盟军空袭亚包过程中被击落而被俘的几位飞行员及在一处集中营里的一批传教士和修女之外,所能找到的在日军攻占这个港口城市时俘获的欧裔平民,仅为四人。这四人中,一人为亚包时报的主编戈登·托马斯(GordonThomas),其余三人分别为工程技师、电工和种植园技师。他们是在日军占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