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中澳两军联谊——《南太平洋祭》(33)

(2011-10-11 06:18:44) 下一个


第四章
 
劫后余生(8)

 胜利庆典 (2)

中澳两军联谊

孔夫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远离祖国的中国官兵也不例外,尽管他们自己刚刚从日本人手中获得解放并在亚包集中起来。既然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少将亲自带队,前来中国军营庆贺中华民国34周年国庆佳节及联合国胜利大会,好客的主人自然不能让客人饿着肚子回去。于是,在国庆节当天的诸项活动结束后,前来贺礼的澳军军官们就被热情好客的中国官兵留了下来,准备好好招待他们一下。这是澳军军官们围坐在中国军人营地广场上临时拼起来的餐桌旁,等待着中国官兵为他们准备的中式西餐上桌。


1945
1010日,中国军营,中国军人招待澳军贺礼团成员。(照片来源:AWM 097911)

 为了更好地招待澳洲军方客人,上述当地华人社区派来中国军营参加演出的华人女子合唱队的女孩子,此时也都留下来,协助中国官兵,担任餐饮招待员。华人军民间的这种互助合作,至少表明,在中国官兵刚刚集中起来等待遣返回国的初期,中国官兵与当地华人社区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


1945
1010日,中国军营,当地华人协助招待澳军客人。(照片来源:AWM 097910) 

 上述反映1945年双十节国庆和纪念联合国胜利大会的照片,显示出中国官兵重获自由之后的欣喜和对和平到来的珍惜,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未来的强烈期待。同时,这些镜像所涉及到的种种细节显然也表明,战后中国军人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个庆祝和纪念大会的良机,不仅仅是对解救他们的澳大利亚军队,也对当地华人社区,成功地做了一次效果极佳的公关活动,在亚包塑造了中国军人的形象。


1945
1028日,亚包。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地面部队总司令布莱梅上将视察澳军第11师,师长伊德少将在该师练兵场举行阅兵式欢迎总司令。被释的中国部队及印度兵部队的带队军官亦被邀请前来观礼。(图片来源:098395)

 在中国官兵被解救的初期,澳军将其视之为盟国友军,相互之间往来亦较为密切。除了上述中国官兵举行庆典活动,澳军派遣代表参加,以示庆贺之外,即使他们自己的活动,比如阅兵训练等等,也邀请中国部队派出代表观礼。澳、中两军早期在亚包的这种关系应该说还是保持得不错。毕竟,到1945年年底,澳军就要换防了。[1]无疑,因为时间短,相互之间的关系显然比较容易相处。


1945
1225日,是西方的圣诞节,达凌少校在卡拉维雅湾中国军营与吴棪中校一起渡过。(照片来源:AWM 099551)

 不仅如此,中国军营官兵还和澳军的联络人员也保持了较好的关系。澳军第11师战俘管理处处长达凌(L.F.Darling)少校,就与吴棪中校私交甚笃,连1945年的圣诞节,都和澳军驻中国军营联络官一起与吴棪等中国军官共同渡过。这种密切关系,无疑使中国官兵在亚包光复初期能顺利过渡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说,在中国军营于19451010日举行双十节及联合国胜利大会庆典之后,澳军驻营联络官葛尔上尉就通过第11师的关系,为中国军营安装了一台无线电收音机。经过多方调试,终于从只能接收西方的摇摆舞音乐调转到可以接收中国的新闻广播频道,使这些远离祖国多年的昔日抗日将士在工作和生活之余,可以聆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以及战后有关中国变化的新闻。[2]


1945
1225日,达凌少校和其他澳军军官以及驻营联络官,在卡拉维雅湾中国军营与吴棪中校及其他中国军官一起欢渡圣诞节,这是澳、中二国军官在中国军营的军官食堂楼上瞭望海湾。(照片来源:AWM 099550)


[1]《驻澳公使郑亦同电外交部为澳政府接收之我国军民急需救济及遣返》(民国341030)

[2]Happy Chinese in Rabaul did not want swing music, The Argus, 12 October 1945, p. 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