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album/a2/29/d2/355f18dd4443uvaqWeft.jpg)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七一):广东林文贵
广东(县邑不明)
大约在一八八四年左右,LumTimHeung(林添会,译音[也写成TimothyLumTimHeung])和LumChew(林作,译音)兄弟俩就从中国广东省的家乡跨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淘金谋生,寻梦发展,最终落脚于美利滨(Melbourne)。在经过一番拼搏之后,兄弟俩在靠近唐人街(即小博街[LittleBourkeStreet])的礼列立街(LatrobeStreet)六十四号开设了一间[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94/a6/a1/7daac4de15239sLs9jdZ.jpg)
向联合国军投诚后未遣返而失踪之志愿军名单
1977年,台湾方面与大韩民国联络,获取当地华侨在韩战期间入伍参战的名单时,也顺便向韩国警方询问当年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投诚人士去向。
众所周知,整个韩战期间,志愿军被联合国军俘虏的官兵超过了两万一千多人。1953年7月底韩战停战后,这些战俘中的三分之一遣返回到中国,另外三分之二则选择去了台湾。这[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48/96/31/4c0dc6e96482CEjINLWq.jpg)
青羌村黄福邦父子在昆士兰的经商与定居
——澳档中山籍华商个案
一八八○年出生的黄福邦(WongFookBong,又写成WongSeeFookBong),香山县青羌村人,约在一九○○年前后来到澳大利亚发展,一直在昆士兰省(Queensland)中部滨海地区寻找致富机会,最终,选择定居洛金顿埠(Rockhampton),并在此开设一间果子菜蔬店,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1]在澳打拼十年获得长期居留的身份后[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67/34/5b/9d0d82768509lXPJ0ZqX.jpg)
在韩华侨参与韩战之名单
自清末起,在韩国就有数量不菲的华侨华人。到1950年韩战爆发后,仅在汉城和仁川两地就有华侨不下2400人。因战争爆发,影响民生甚巨,当时国民政府还特地拨粮50吨,以25吨救济上述两地华侨,余下的粮食则救济位于釜山的华侨。相关救济详情,见国史馆的档案:《旅韩战地灾侨救济》,典藏号:020-010209-0001。
当韩战爆发后,在韩国的华侨为保[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05/18/3d/947363477688ij5njqZD.jpg)
承继新旧桂系重任并担当两个中华民国政府要职的苏希洵
苏希洵曾被称之为民国时期广西的第二位法学大家,且为新旧桂系重臣,亦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担当要职,也是法学教授,建树良多。[1]
苏希洵,字子美,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全苏村人,1890年5月生。因其祖父曾任知县,故其家为乡里耆贤,家境优渥,接受良好教育。其幼年读私塾,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因聪慧过人[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96/ea/1c/ae9f1f131813WDfMUnq4.jpg)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七十):香山毛周胜
香山隆都田头村
民国初期,从香山县家乡赴澳读书的小留学生,大多是去鸟修威省(NewSouthWales)和昆士兰省(Queensland),前者以雪梨(Sydney)居多,后者则是去昆士兰北部各埠者众;而去到域多利省(Victoria)尤其是首府美利滨(Melbourne)埠留学者,则人数较少。毛周胜(JoeSingMow)就是这少数香山籍小留学生中的一位。
毛周胜是香山县[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bc/43/59/93bfa0a86325tme60AaC.jpg)
《澳华家园》第43期–人物专访:广西都督的后代–苏薇
苏薇,是大名鼎鼎的“广西王”陆荣廷的曾外孙女。她对对曾外祖父有多少了解?她的家族如何变迁?她为什么来到澳洲?让我们一起与苏薇聊聊。
嘉宾:苏薇
访谈:粟明鲜
拍摄制作:韦钢
海外Youtube:
中国大陆观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Ae7eeEYE
[
阅读全文]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早期中国移民
有别于许多其它地方的中国移民先以劳工的形式进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移民从一开始基本上就是以商人和工匠的身份进入的。也就是说,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是新几内亚,巴布亚直到一九五十年代之后与新几内亚合并而最终在一九七五年成为独立国家才在此期间有华人进入)的华人社会,从一开始形成,就是华商社会。
十九世纪初,[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6/6a/ed/d78be9112282JUUnMpxh.jpg)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六九):香山许帝深
香山西亨村
许合(HeeHop,也写成WilliamHee),生于大清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是香山县西亨村人,一八九五年时从家乡奔赴澳洲谋生[1]。跟当时的许多乡亲一样,他是从香港乘船到坤时栏(Queensland)北部上的岸,因为当时许多的香山人是被一八七十年代之后在坤时栏北部和中部兴起的淘金和采矿热所吸引,想在此地实现发财之[
阅读全文]
![](/upload/album/d8/19/54/3b0f83e86507KZFJu6oX.jpg)
民国粤人赴澳留学档案汇编(百六八):香山杨章惠
香山北台村
香山县北台村有一定的名气,因为这是中国空军之父杨逸仙的家乡。一九○七年六月十五日出生的杨章惠(ChongWay),就是北台村人,也许和杨逸仙是同一个宗族。
杨章惠的父亲叫杨润祥(JimmyChong),也叫占眉祥,生于一八七六年。在十九世纪末年时,他随乡人一起到澳洲谋生,最后在临近昆士兰省(Queensland)北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