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陽明和康德的倫理學義理,二位中西哲人若相遇,言雖不同聲,卻可同氣,頗有共通。尤其良心問題,從人本位這一面解釋皆得賅備,無待宗教置喙。唯落到具體實踐,二人形上學的歧義漸顯,應怎樣理解良心生成根源及其本體存有,必起爭議,未待宗教插嘴,討論已先要涉入問題背後的信仰領域。二人思想同異,說之前文。他們各自所以那麼肯定持言良心的本體如[
阅读全文]
六年前凌志军的文集《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封面正中央用“變化”兩個大字概括國情。這本厚三四百頁的歷史叙事,全是由一九九〇年講起的。何以不是再早一年?那年中國長期佔據國際傳媒的頭條。“一九八九”,是不消提?不願提?還是不必提了?
為甚麼凌志軍這位資深記者,人民日報的主任編輯,偏偏要這麼寫?問他自己該最清楚。不過對讀者,可以[
阅读全文]
講到「文藝復興」,需知和「振興文化」在概念上作一定區分。要提「振興文化」,也即意味著我們現在的文化,正處衰落,我們該重振昔之雄風。「文藝復興」一詞來源上是個舶來品,表示歐西從十四至十七世紀時期的文化更新,帶領世界進入現代文明。西方的「文藝復興」不僅「文化振興」,再令歐洲貧弱的文化重新興旺起來。此Renaissance英文一字來自法文,法文來自[
阅读全文]
正如我們生活在牛頓力學的定量世界,仍需要愛因斯坦相對知解的物理學Physics,要安居由常識支配的現實社會,也未可去掉窮理察照的形上學Metaphysics。形上學超越形體表象,追溯物性之後普遍而根源的原則,傳統上概分三支。探討經驗事物核心實體的存有學ontology,及關係到萬物元始生成的自然神學naturaltheology,乃為構成形上學主要部門的二分支,或統稱謂「一般形上學」。[
阅读全文]
良心由古至今為一通于宗教內外的普遍觀念。無論教徒、非教徒應都會同意,倫理道德的基本,未能沒良心。如有現代法理意識者,更以公民即使犯法,我都不可自良心上去根本否定他,除非他自昧良心。尊重自己的良心和他者的良心,乃為維護人權的表現。因為良心是我們所有理性人,可當下感受的自由意願,並至終的自由意志。良心為一時之良知善意,及不滅的良覺善[
阅读全文]
宗教的終極關懷,雖也毋違人間需要,然不必成就俗世目的,所以宗教于人倫道德,既非其目標,也非定其責任。不過宗教又未可忽略成德,若這邊行為失德,那邊說追求成聖,便變荒唐透頂的天大笑話。歷史看到,宗教常不得不回頭照顧道德,結果孳孳為善的有,假冒為善也有。事實證明,要解決道德問題,沒必要靠宗教。對倫理道德,宗教非保有用,即使在教規嚴格的[
阅读全文]
不上网,不知道,原來现今“孝敬”一词,竟在某些网友心目中,是个坏字眼,一提罪过.指斥孝的檄文篇复篇,不痛撻,不畅快.如给他们觧释一下,伦理中的原生观念,孝当是怎么个讲法,不能和后來政治化階级专制的忠孝相提並论,有的仍不管,顧左右而言它,不是外国人沒有“孝”這词,這词现在沒用;就是说孝敬单向不如尊敬双向,应以尊敬代替孝敬.若再予觧释,父慈子孝,也是双向,同都[
阅读全文]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這話当然不是,世间确有不称职的的父母,什至为数还未必太少!现在我们知道,家暴是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題,以前基于家丑不好外扬這样的观念,都尽量掩飾,所以或不觉得什么.現在有较多全面的社会调查,並有社工跟进,才清楚家暴无分中外,普遍存在,而首当其沖的就是小孩,最无抵抗力,不单身体受伤害,即使无皮肉之苦,他们心灵未成熟,看在眼中,心中烙印.人自[
阅读全文]
人在根源上總見道德情感,惻然有覺。自由意志狀態下,這種受理性推動的感受,油然而生。感受道德情感的心,自古稱良心,它的感情,含情也見理,是個不容已,你無法否定的心。如人說他沒有這個,那就讓他沒有算了,你不能平白叫他沒有變作有。若人說他也有,那他便要好自為之保養,毋令放失,使之常有。故康德說,良心不能獲取,它只是一不可免的事實,本身[
阅读全文]
孝敬是基于血缘亲情之尊敬,为尊敬之一种.能推此亲情之孝敬以至人人,乃為普遍性之尊敬.故尊敬和孝敬,应為一線的发展,沒有必要看成无涉之两边.
由易于感受的事亲之情怀孝敬,揣摩对疏遠他者之尊敬,自易而难,反而更加切实可行,故儒家道德教育,尊敬心之培養,也自孝敬始.
孔子说“父父,子子”,真正的孝敬,所谓子子敬上之责,是与父父扶幼之责相应,而作一对概念提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