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七、佛教在誕生地消聲匿跡,足證不合世用。
──宗教,如果像佛教如此消極出世,於人何益?
佛之在印,顯赫一時,今印度國旗正中為全民代表的國徽,也是承自阿育法王所造紀念柱上的法輪標誌,但實際上佛徒現僅人口千分七,佛教早在本土沉寂八百年。八至十二世紀,佛教于次大陸由盛而衰,正值其密宗期,然若把成因歸咎密宗,殊不公允。蓋密教之興乃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六、佛法說是解脫,實則精神束縛。
──宗教,如果像佛教如此消極出世,於人何益?
佛陀圓寂,遺體火化,信眾崇敬釋尊,乃照印人禮敬君師的習慣建塔藏骨奉祀。阿育王時代佛塔遍佈全印,狀如半球形覆缽,藏佛或弟子身骨舍利,信眾右繞巡禮。元前一、二百年的桑奇大塔最為著名,塔建精雕佛陀之象徵:小象噴水表降誕,無人座騎表出家,一樹一座表成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五、佛法在社會或供精神寄託于一時,到頭來脫離現實。
──宗教,如果像佛教如此消極出世,於人何益?
南方上座佛教,流行東南亞,以只敬釋迦、戒律嚴格、布施供養、習慣出家、巴利經典、簡明佛學為其特徵,國人視之「小乘」不甚器重。其實錫蘭、泰、緬、柬、寮的佛教,極深入生活,絕非一般心目中所謂寄託。先有錫蘭,元前三世紀起至今,二千三百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四、佛教典籍龐雜,毫無統緒。
──宗教,如果像佛教如此消極出世,於人何益?
佛陀入滅前囑咐弟子,此後他不在,大家應「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法、義、智、了義謂之四依,以正法、精義、智慧、究竟四者為修證之歸依,而人物、語言、知識和未透徹的道理是四不依。「四依四不依」實無執的生活,佛陀在時如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佛徒只顧閉門修行,忽視家國。
──宗教,如果像佛教如此消極出世,於人何益?
佛陀不以自內證為已足,從吉祥草座起來,走向社會,去喚醒眾生一起受用。初轉法輪不久,在他出家之始曾對其搖頭的大國王頻毘娑羅旋即皈依,以竹林精舍布施,供僧團止住,使由此出發,遊行宣教。在踰城十一年後,佛陀回國,以慰老父淨飯王思子之情,並為說法令之安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教,在國人心目中,像是自己的宗教,或者說是過去封建迷信的殘餘。多點歷史知識的,會道它先是印度宗教,後失勢本土,東來接觸中華文化,才發揚光大,為世之三大教之一。其實按人數計,佛教三甲不入,常見的這一類佛教素描,多未得真貌。本文試將佛教簡筆重繪一遍,盼有以令之走出印度或中國宗教的片面形象,好以世界宗教的真實身段,重新登場亮相。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猶太教徒今有1500萬,相對信眾幾億以上計的耶、回、印、佛諸教,只算少數。但其形成與佛陀、孔子同代,較耶穌、穆罕默德、商羯羅早出。今世局跟中東關係千絲萬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的猶太宗教總有牽連。可惜外人對猶太教多不解,本文試專從誤會的角度著眼,略述其教梗要。
一、猶太教自始便是入侵巴勒斯坦咄咄逼人的異族信仰。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1]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