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89)
(2025-09-17 03:07:14)
下一个
第89章 《鹿门秋宴》
咸淳四年的襄阳,汉水映着鹿门山的枫红,紫微花坠入滔滔江流,恍若洒金铺锦。蒙军大帐设在望江亭畔,牛皮帐顶垂下的狼首徽记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帐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青瓷碗注满琥珀色的襄阳黄酒,刘整执盏立于诸将之间,铁甲袖口擦过腰间弯刀,发出锃锃轻响。“末将特请了岘山脚下的老灶头,以汉水活鱼、隆中腌菜相待,权为丞相、驸马洗尘!”话音未落,忽剌驸马的波斯弯刀已挑开蒸鱼银盖,热气混着茴香骤然漫开。
史天泽抚着契丹式样的髭须,目光却似猎鹰般攫住刘整:“前番朝议争执襄阳战策,今日见这连环水寨、八马弩阵,方知将军之才。”他仰颈饮尽黄酒,碗底重重磕在檀木案上,惊起案角一枚占卜铜钱叮当滚落。
“此酒妙处不在烈,而在绵长。”刘整执壶再斟,酒液在盏中荡出涟漪,“昔年山简镇守襄阳,李太白作《襄阳歌》曰‘一日须倾三百杯’,咏的正是此物——”话音未落,忽剌突然拍案大笑,鎏金护腕撞得杯盘铮鸣:“看着似马溺,饮来竟比漠北奶酒还香!”
银筷探向鱼脍时,阿术的玄铁刀鞘忽地压住刘整手腕:“将军既通晓襄阳风物,且说说这炸鳞翅嘴白?”刀鞘纹路深深刻着征大理时的箭痕。
“汉水八月肥鱼,取七斤以上者以茶油激炸,鳞脆胜貂蝉耳坠,肉嫩如初凝乳酪。”刘整腕间铁甲轻转,刀尖剖开鱼腹,露出雪白蒜瓣肉,“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曾悬赏千金求此味而不得。”
烛火忽被江风搅动,蜡泪“嗤”地溅上羊皮舆图,恰落在樊城标记处。侍卫捧上青花陶碟时,赵壁的鎏金甲恰撞翻酒瓮,浊酒顷刻漫过地图上朱笔勾勒的护城河。
“此物看似腌菜,实为武侯遗策。”刘整指尖掠过碟中酱色菜梗,帐外忽传惊雷,恍若千年前隆中春雷再现。史天泽的契丹眼倏然眯起:“莫非比吾等征大理时见的巫蛊还玄?”
铁护腕“铮”地压住案沿,刘整声似裂帛:“建安十二年冬,诸葛先生在鹿门山采得异种蔓菁,命夫人黄月英取荆山茱萸、汉椒爆炒——”幻听中铁锅“刺啦”爆响,帐中诸将皆耸动鼻翼,似有异香穿越时空而来。
阿术突然拍碎酒坛,瓷片四溅:“建安十九年,木牛流马驮千坛此物过米仓道!先主有谕:‘携此物者,可当三日粮,抵三升盐!’”羊腿骨在他掌中咔嚓断裂,油脂滴落如火把噼啪。
忽剌的波斯弯刀倏然出鞘,挑开刘整怀中粗布囊,干菜屑簌簌落下:“妙极!当奏请大汗全军推广!”刀尖掠过布囊内绣的“汉水忠义”四字,那是三十年前孟珙镇守襄阳时命绣娘刺下的暗记。
第三章 暗涌汉江
沉檀木指挥棒“嗒”地点向舆图楚山凹处,阿术八字胡衔着冷光:“昨夜宋军三路夜袭,折我三十七个儿郎,倒露了他们的粮道软肋。”羊皮图上朱砂绘制的樊城水门微微卷边,似被无形血浪浸透。
史天泽蟒纹靴突然碾碎地上铜钱,碎玉声刺破宴饮余韵:“圣上要的是温水炖蛙!”烛影将他身形投在樊城标记上,帐外隐隐传来地底铲镐之声——那是两万“地龙兵”在掘地道,泥土簌簌落下的声音混着更鼓传来,如百足蜈蚣啃噬城基。
刘整执壶的手纹丝不动,酒液却忽起涟漪。他看见蜡泪已漫过“襄阳”二字,恍若城垣泣血。忽有探马急报入帐,带来汉江夜雾的湿气:“宋将张世杰遣死士焚我楼船三艘!”
阿术刀鞘骤击案面,震得孔明菜碟跳起:“好个张世杰!待破城之日,本帅要将他缚在襄阳明德楼上,看尽汉水枯荣!”诸将轰然应和,唯有史天泽枯指摩挲着陶罐上“隆中”刻印,恍见千年前那个羽扇纶巾的身影仍在汉江雾中徘徊。
残烛终烬时刻,刘整掀帐而出。汉江夜风扑面而来,对岸襄阳城头灯火如星,隐约传来《破阵乐》的悲壮旋律。他自怀中取出半块焦黑的“孔明菜”,这是三十年前守城时老灶头塞给他的念想。铁甲渐渐凝满露水,似披寒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