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文心

语言、文化、思想、艺术
个人资料
正文

骆宾王《在狱咏蝉·序》详注

(2025-09-01 22:02:11) 下一个

【原文】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资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馀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原文+注释】

禁所监狱禁垣垣:围墙。禁垣:监狱的围墙西,是是:指示代词。这里指“禁垣的西面”,后面省略了系词“乃"法厅事厅事:公堂。法厅事:审理案件的公堂也。有古槐数株焉焉:(在)那里虽生意可知虽:即使。生意:生机、生气。可知:可以知道,可以想像,同殷仲文之古树殷仲文:东晋人,桓玄姊夫,文名闻于天下;桓玄篡位时任侍中,领左卫将军。桓玄失败后,殷仲文被贬为东阳太守,常闷闷不乐,看着庭中古槐说”此树婆娑,生意尽矣!“(这树(看起来)茂盛,但已经没有生命力了 -- 暗指自己已经衰朽了),而听讼听讼: 审理诉讼案件斯在斯: 指示代词,意为“此”、“这个地方”,指代前文“余禁所禁垣西”的处所。斯在: 倒装结构;宾语“斯”被前置于动词“在”以表示强调。,即周召伯之甘棠周召伯之甘棠: 典出《诗经·召南·甘棠》。周召伯即周召公,周代初期的贤人,周成王的叔父,召国的始祖。据《鲁诗说》对《诗经·召南·甘棠》的注释: 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 就是说召公出巡时,为了不扰民,就在甘棠树下办公、 审理诉讼案件。每至夕照夕照: 夕阳低: 指夕阳低沉阴: 幽暗;昏暗。形容词作补语描绘“夕阳低沉”的结果,秋蝉疏疏: 与密相反引: 本义为拉弓,引申义为拉长,这里的意思是发出悠长的鸣声,发声幽息息: 呼吸。幽息:微弱的呼吸。这里“幽息”用来描绘秋蝉的鸣叫气若游丝、仿佛难以为继,有有: 通“又”,更加。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作。切: 深切、悲切尝: 曾经有切尝闻: 比过去听见的更加悲切;岂岂: 疑问副词,表示反问或推测,相当于“难道”或“也许”人: 指作者自己心异于曩时曩时: 从前,将将: 疑问副词,表示推测,相当于“或许”、“还是”。 例如《楚辞·卜居》: 宁与黄鹄比翼乎?与鸡鹜争食乎?虫响虫响: 指蝉鸣悲于前听前听: 同“尝闻”?嗟乎!声以以: 使、令。例如《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宜可听许动容动容: 本义为摇摆,例如屈原《九章·抽思》: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引申义为感动, 例如《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 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德以象贤象:效法。象贤: 效法有德行的先贤。例如刘禹锡《蜀先主庙》: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故洁其身也,禀禀: 承受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仙都: 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于指仙人羽化羽化: 本义为昆虫蛹化为成虫,引申为得道成仙之灵姿。候时时: 季度;季节而来,顺阴阳之数数: (客观)规律。中国古人相信客观规律即阴阳变化的规律。“顺阴阳之数”相当于现代人说“遵行客观规律”;应应: 对应;按照节: 节令、节气为: 做,作变: 变化,审审: 能仔细分辨藏:隐匿用: 行事;行动之机机:时机。有目斯斯: 连词 - 则,就有目斯开: 有眼睛就睁开,不以以: 因为道昏道昏: 道路昏暗。比喻世道黑暗而昧昧: 掩蔽;蒙蔽;埋没;欺骗其视视: 眼力;有翼自自: 转折连词 - 却薄,不以俗厚俗: 世俗。厚: 指重视名利富贵而易易: 改变其真。吟乔树乔树: 高大的树之微风,韵资资:取用;取自。例如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富其国者之天下,欲富天下则之天地。天纵纵:发;放;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清畏人知:怕人知道(自己的)清高。意思是很谦虚,不以自己的美德博取名声。典出〈《晋阳秋》: 帝叹其父清,因谓威曰:‘卿清孰与父?’对曰:‘臣清不如也。’帝曰:‘何以为胜汝邪?’对曰:‘臣父清畏人知,臣清畏人不知,是以不如远矣。’。仆仆: 对自己的谦称失路失路: 迷路。指代“失意”艰虞艰虞: 艰难;困苦,遭时遭时: 交厄运徽????徽????: 坐牢,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蟪蛄: 即蝉。典出《庄子·逍遥游》: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一词让人感伤生命短促之流声流声: 流播名声。 例如张衡《应间》: 弈秋以棋局取誉,王豹以清讴流声,悟悟: 感悟平反之已奏奏: 取得;产生。 现代汉语中“奏效”即“取得结果;产生效果”。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的意思是“听到蝉把自己的名声流播出去,就醒悟到(自己)实际上已经获得平反了(因为自己也可以象蝉鸣一样把心声通过诗文传扬出去);见螳螂螳螂: 用“螳螂捕蝉”典故之抱影抱影: 守着影子。通常用于形容孤独。【按:此处用“抱影”二字,有些令人费解】,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缀: 组织文字以成篇章诗,贻贻: 赠送诸: “之于”的合音知己。庶庶: 希望情沿沿: 本义为“顺流而下”。此处引申为“凭借;假借”物: 此处指蝉应: 由虚无变实在。 现代汉语中“应验”一词中的“应”即此意思。“庶情沿物应”意思是“希望(我内心的)情感经由(蝉这样的)外物变得实在可见,哀弱羽弱羽: 表面指蝉; 比喻诗人自己之飘零飘零: 凋谢飘落。比喻身世不幸;道道: 指诗人所坚持的准则寄人寄人: 寄给别人知: 被人知晓,悯悯: 同情馀声馀声: 余留下的声音之寂寞。非谓文墨非谓文墨: 并非说这就是文章,取代取代: 代替幽忧幽忧: 深度忧伤云尔云尔: 罢了

【注后记】骆宾王《在狱咏蝉·序》是一篇很好的短文。本人初读而多有不解之处,遍索网上,未见尚可之注释;而所见之白话翻译,似有些错误,且不能让人确知原文的意思。为求甚解,频查字典,潜心琢磨,成此详注,记以备忘,且待教同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浮世文心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谢谢觉晓阅读并留言。读古书会发现很多词语意思变化很大,恰似喜剧情节。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不哀伤而自怨,”诗人的心底告白。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原来“生意”早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