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雾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正文

《棕眼之谜》:“趋于完美”的谋杀

(2025-11-19 09:20:04) 下一个

《棕眼之谜》作为悬疑剧,走出了悬疑剧通常聚焦灰暗小城、讲述小人物故事的套路,把镜头拉向光鲜亮丽的当代城市生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剧里不断出现的“趋于完美”这个词,他来自男主曾杰热衷的陶瓷艺术。在艺术家眼里,每件陶瓷多少都有瑕疵,被他们称作“棕眼”。既然绝对的完美无法企及,只能退而求“趋于完美”,即永远处于“趋于完美”的路上。我发现,电视剧本身其实也套用了这个逻辑:编导虽然镜头力求华丽,却故意留下各种“棕眼”,比如人物的脸经常只露出一半,另一半被切在屏幕之外。这一手法仿佛在不断提醒观众,人总有暗黑的一面,总有难以察觉的“棕眼”。

剧集核心的几起谋杀案正是如此。曾杰精心设计杀害林芳的每一步,看似天衣无缝,但最终都因“棕眼”而暴露。

曾杰虽然出身农村,但却有着一副贵气的长相与文质彬彬的外表。要想摆脱贫寒与自卑的困境,只能通过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于是,他一路考大学、读研、留校、升职,终于成了艺术界的新星,但每一步都意味着不断打磨和摆脱掉与生俱来的卑微“棕眼”。

为了筹父亲治病的钱,他去绘画村打工,一张画150元,要画两千多张才能凑足医药费。也正是在那时,他遇到帮他抹去卑微“棕眼”的娟姐。娟姐是开豪车的富婆,阅历丰富,也带他见识了富人的世界。但跟娟姐邂逅之前,他已经和朴素、漂亮却家境贫困的林芳生活在一起了。认识娟姐之后,林芳的存在成了他通往富有生活的巨大障碍。于是他设计谋杀了林芳。他自以为“完美”掩埋了犯罪痕迹,却忽视了最大的漏洞,也就是林芳的哥哥。林芳哥凭直觉认定妹妹遇害,并多年借此勒索曾杰。

娟姐与曾杰之间不会有完美的未来,毕竟两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但娟姐欣赏他的颜值和才华,不断给他指点迷津,甚至教他用“欲擒故纵”拿下白富美白晓玲。曾杰公路边偶遇的白晓玲,是他迈向完美人生的新台阶。但之后白父对曾杰的印象并不好,他从曾杰对卖花老人冷漠的态度隐隐看出人品问题,所以坚持女儿签婚前协议。白晓玲则是恋爱脑,不愿签婚前协议。对于曾杰来说,担心签了协议日后会拿不到白家财富。娟姐于是替他设计了反套路,建议他主动提出可以净身出户的婚前协议。这一招果然管用,让白晓玲确信曾杰看中的是她的人,而不是她家的财富。白晓玲在感动之余,当着曾杰的面,撕碎了曾杰准备的协议。

婚后,曾杰利用白家的金钱与人脉一路拿奖、成名,也招来无数女性崇拜追逐,他基本对美女来者不拒。对白晓玲来说,这既是背叛,也是羞辱。当她确认曾杰正利用一切方式侵吞白家,便萌生离婚之意。但因为没有婚前协议,离婚将带来巨额损失,于是她开始策划自己的“完美”的谋杀。她的谋杀计划实在是太完美了,从收集证据到设计全套旷日持久细致入微,以至于剧中专门侦探案件真相和逻辑的杨正辉以及大律师张野都没有察觉。

曾杰当然也想摆脱白晓玲,同时也想继承白家即将失去支柱的庞大财产。他答应与白晓玲外出度周末,心底里却想借机制造意外重演当年对林芳的手法。剧中人物和电视剧观众都为白晓玲捏一把汗,却不知道白晓玲才是更大谋杀计划的真正主导者

正如我们后来看到的,白晓玲的完美计划其实也包括了刺激曾杰孤注一掷,刺激他实施对白晓玲动手的计划,从而能让她自己的反杀计划得以完美实现,而且我们看到,白晓玲计划确实如期实现了。看到曾杰倒在血泊中,观众大都感到大快人心。

白晓玲为反杀曾杰准备了一年多:制造车祸、装作坐轮椅、收敛脾气、暗中搜集曾杰出轨与犯罪证据、每日跑步和肌肉训练、与父亲合谋假病……在外人眼里,她软弱无力,但其实她在耐心地让自己的计划“趋于完美”,她在编织一个无懈可击的反杀现场。

最后的对峙中,她以言语激怒曾杰,在他情绪失控时连刺他三刀。父亲随后进入房间协助伪装现场,在她身上补上一刀,她把自己身上涂满血迹,让曾杰的手印出现在刀柄上,使场景呈现典型正当防卫的特征。事后,在警方面前她假装主动认罪,也不强调正当防卫,反而让警方降低警惕,无形中态度转向同情她。虽然警方强调一切要看证据,但他们所得到的证据都指向她的无罪。她的谋杀计划实在是太无懈可击了

这一“完美”的谋杀,骗过了几乎所有人:杨正辉、律师张野、乃至观众。然而最终揭开白晓玲谋杀案“棕眼”的不是那些业余网红调查者或绿色,而是代表专业性破案的警察张德。他坚持在细节中找证据,在完美中找“棕眼”,从而发现了白晓玲一年前自导自演车祸的原因,揭开了她制造的腿部残疾,最后以专业能力击碎了这场精心构筑的幻象。让这个貌似“完美”的谋杀案暴露致命“棕眼”,只能退回到“趋向完美”的“业余”水平。

电视剧结局所要强调的,当然不是网红逻辑分析者,也不是能赢得胜诉的律师,而在破案的警方专业性上。电视剧想说,你们这些人只能是业余选手,只有警方是最专业的。而且电视剧也反复强调了业余调查和专业破案的差距。我们也看到,虽然警方只有张德频频出现,但是他胸前的那个警号,却承载了他的父亲和哥哥的强大公安系统。电视剧想说明张德并不是在孤身作战,而是背后站着一个专业的警方系统。但讽刺的是,电视剧把警方吹捧为“完美专业”的做法,恰恰又与整部电视剧所展示的一切均“趋于完美”的主基调相矛盾。事实上,警方的最后揭露真相,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确是依靠了杨正辉、张野这些业余人士的参与和贡献。警方自己是很难做到完美的。

所以,尽管电视剧结局回到了警方“完美破案”这一主导价值,但全剧最吸引人的,仍然是每个人对“争取完美”或“趋于完美的执念:曾杰的野心、杨正辉对真相的追索、张野对白月光的暗恋、白晓玲的复仇设计。这部剧之所以让人紧张、同情、愤怒、痛快,并不是因为警方的专业,而是因为该剧通过事件和人物的多角度展现,拨开了众多人物内心世界最真实的部分:贪婪、虚伪、欲望、仇恨,以及对正义的渴望。

总体看,这是一部很有特点和看点的电视剧,值得一看。

 
2025.11.19 于美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