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过去见过“嘌呤”(piao4ling4,都读四声)很多次,但这个词始终没在我脑子里留下什么印象。说到底,它是个外来语,两个汉字组成的双音词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只是这俩字发音的响声近似原文。不知道最初的翻译是谁,但他选择这两个生僻汉字是个败笔,因为很难记忆。直到近几年,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嘌呤才成了日常谈话中日趋熟络的字眼。
去年有个加州朋友来访,他得了痛风,言谈中不断提到嘌呤。朋友一脸痛苦地说,痛风发作时,疼得简直要命。他老婆在旁边抱怨说,即便这么疼,他依然要吃烤肉,喝啤酒。朋友沾沾自喜地说,这是我唯一的人生乐趣了,谁也别想拦我。
我当时只想知道的是,这种病是遗传的还是后天的。他老婆抢着说是后天,而且若不注意嘌呤,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痛风。听得我有点惊慌,心想:既然退休了,健康这门功课可不能落下,于是决定研究一下嘌呤,至少弄明白它究竟是啥东东。所以有了这个帖子。
嘌呤其实是好东西。它是我们身体里的天然物质,也存在于很多食物里。它是组成DNA和RNA的主要材料,也就是身体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的重要成分。化学上,它是一种有机物,帮助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简单说,没有嘌呤,生命就不能正常运作,活人就是行尸走肉。
嘌呤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身体自己制造的,叫“内源性”;二是吃进来的,叫“外源性”。当嘌呤进入体内后,会经过一系列分解和转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代谢。代谢这个词听起来挺学术,其实就是身体内部把一种物质加工、利用、再处理的过程。最终,嘌呤就生成代谢产物之一的尿酸(Uric Acid)。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身体制造和排出的尿酸保持平衡,身体会安然无恙。
问题在于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麻烦就来了。当体内尿酸过多、排不出去,就会在关节里形成细小的晶体,引起红肿发热的剧痛,这就是痛风。痛风最喜欢攻击大脚趾,疼起来连蹭一下床单都能让人跳起来。我确实记得朋友到我家来时穿了个拖鞋,大拇指旁边鼓出一大块,挺恐怖。更糟的是,尿酸还可能在肾脏沉积,形成结石。简单说,嘌呤本身无害,但它的代谢后的产物,也就是尿酸,一旦太多,就成了导致痛风和多种其他疾病的元凶了。
既然外来的嘌呤主要来自食物,那末了解哪些食物嘌呤高、怎么吃最安全,就成了防止痛风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关键了。
一般来说,食物分三档:
第一档是“高嘌呤食物”(每100克超过150毫克),包括动物内脏(肝、肾、脑)、浓肉汤、老汤,以及一些海鲜如沙丁鱼、凤尾鱼、鱼卵、贻贝等。这里食物是痛风患者需要避免的。
第二档是“中嘌呤食物”(75–150毫克/100克),包括一般的肉类、家禽和鱼类。这些要控制量。
第三档是“低嘌呤食物”,像牛奶、鸡蛋、蔬菜、豆腐、粗粮,都可以放心吃。
除了这些,还有两个“隐形杀手”。一个是果糖(Fructose),注意“果糖”并不是我们给孩子吃的糖果。果糖是甜味很高的一种糖,存在于含糖饮料、果汁、蜂蜜、甜点和各种加工零食里。它本身不含嘌呤,但在体内会刺激尿酸生成、抑制尿酸排出。换句话说,喝太多甜饮料,就算不吃肉,也可能让尿酸升高。第二个杀手是酒精。啤酒、黄酒、烈酒全都在内,其中啤酒最厉害。它们不仅含嘌呤,还让身体排不出尿酸,可谓双重祸害。所以我建议,任何有酒精的东西,能少喝就少喝,最好不喝。
除了吃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吃。不同的烹饪方法,对嘌呤的含量影响很大。前几天看到一个网友写过嘌呤与食物烹饪方式的关系,很有参考性。嘌呤是可溶性的,也就是说,它会溶在汤水里。如果用水煮或焯,部分嘌呤会溶进汤里,只要把汤倒掉,肉的嘌呤含量就能显著降低。清蒸、炖煮的嘌呤含量一般比油炸、烧烤低。另外,烧烤、油炸、红烧等高温、少水的做法,会让嘌呤在食物中原地不动,甚至更集中。
所以,对于高尿酸或痛风患者来说,猪肉用水煮要比烤着吃安全得多。但注意,最好先焯一下水,而且肉汤就别喝了。看来,过去我们所津津乐道的那种浓浓的高汤,就应该尽量避而远之了。
控制嘌呤的原则,其实可以记成“三句话”:
少吃高嘌呤,通过烹饪减嘌呤,多喝水排泄嘌呤。最后这点最简单也最有效:就是多喝水。每天两升以上的水(白开水、淡茶水都行),有助于稀释尿酸、促进排泄,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痛风药。
只要做到这些,痛风也就没那么可怕了。嘌呤不是敌人,他在我们的生命系统里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真正要防的,是我们自己常常难以把控的嘴巴。别像我朋友那样,痛风发作起来直叫唤,痛风过后又接着吃,接着喝。
2025.11.18 于美国
它是由人体代谢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而胰岛素抵抗是细胞代谢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摄入毒素(酒精,工业果糖,工业植物油等等)是胰岛素抵抗最常见的诱发因素。
它说痛风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出了问题,而不是吃嘌呤食物。
“肾脏代谢尿酸出现问题,是尿酸水平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这是导致高尿酸症的首要因素。
而大家关心的高嘌呤饮食,并不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因素。
http://www.xinhuanet.com/science/20241114/39d3f2ba6ee44786aaa34845444999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