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雾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正文

《树影迷宫》:一部以性功能障碍为剧情核心的电视剧

(2025-11-13 07:14:25) 下一个

 

《树影迷宫》属于当下颇为热门的“迷雾剧场”系列。此类剧集惯以悬疑推理为主线,借破案过程揭示小人物的命运与家庭裂痕。然而,这部剧在“破碎家庭”之外,更聚焦了一个鲜被触及的性功能障碍话题。剧中的几桩命案,都与性功能障碍直接相关。

剧中患有性功能障碍的人物出奇地多。一位受害人刘珂被发现时,虽有性侵痕迹,却未发现精斑。法医推断,凶手可能使用了瓶子性侵工具,这表明其心理极度扭曲。案犯一方面通过暴力获得心理满足,另一方面却因生理缺陷无法完成真正的性侵犯。十八年后真相揭晓,凶手是包子铺老板田浩。田浩有一个女儿,说明他早年仍具性能力。但在杀害刘珂时,他原本并无杀意,只是在刘珂转身的一瞬,被她的美貌刺激,理智崩溃,遂酿成惨案。

另一位位受害人张丹,同样遭到田浩的袭击。当张丹昏迷倒地时,她裙角与大腿的暴露再度引发田浩的邪念。就在他即将实施性侵犯之际,武疯子突然出现,吓退了田浩,也因此让他的性侵反胃能得逞。武疯子直接把张丹头朝下扔进了水井。

然而,警方破案时却误将矛头指向了张丹的男友疯僧(朱大川),他同时也是当地一个小混混团伙的头目。疯僧因流氓行径多、脾气暴躁,成为警方重点怀疑对象。尤其在审讯时,他情绪失控、怒不可遏,更让警方一度确信他是现行凶手。但疯僧的母亲在接受调查时坚称,儿子不可能实施性犯罪,因为他儿时打架受伤,被人踢坏下体,自此丧失性功能。这一事实令警方震惊,也揭开了剧中关于“性无能”这一隐秘主题的另一层面:在道德与羞耻的双重禁锢下,身体的残缺竟成了真相的证据。

类似的情节还出现在王坤身上。这位英语教师因嫌疑被调查,但最终发现他虽娶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妻子,却从未育有子女。经过调查,他还经常去治疗性功能障碍的小诊所,从而警方确认这人确患性功能障碍并无实施性犯罪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剧中还呈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安机关的“邮票测试”一种貌似非常荒诞却真实的破案手段。警方竟让嫌疑人将邮票贴在下体,若次日邮票破损,则说明具备性能力;若完好无损,则排除嫌疑。这一做法被用于武疯子和那个嗜好偷窥女性臀部的男子身上。结果两人的邮票都破裂,说明两人有正常的性功能,不太可能采用瓶子来进行奸淫行为,从而被排除了嫌疑。这一细节既讽刺了当年的侦查手段之原始,也强化了改剧对性功能的渲染和关注。

剧中不仅罪犯残缺,破案的警察也都在性的层面上失衡。公安大学高材生赵赶鹅为追查连环杀人案,十八年如痴如醉,几乎耗尽生命。他的师傅冉曦因卷入案件,儿子被绑架致死,而他本人也屡次受伤。十八年后案件虽告破,他却依旧孤身一人,对性的事情毫不沾边。年轻时那段与护士尤佳的短暂暧昧情感,因一通突如其来的短信而终止。十八年后重逢,尤佳早已嫁做人妇、人母。赵赶鹅黯然离去,满脸沧桑。虽然剧中未明说,但从他的神情与冷漠中不难看出,他对两性早已麻木,几乎与那些“失能者”无异。他被理想压垮了肉身,职责吞噬了欲望,整个一副受害人的状态。

冉曦也同样残缺。年轻时意气风发,却因个性冲动被调到派出所当片警。家庭生活名存实亡,与妻子多年聚少离多。偶有一次仓促的亲热后,两人又形同陌路。妻子后来与中学同学合开了一家成人用品店。冉曦的全部热情只剩破案,妻子则在性意识觉醒的边缘徘徊。虽然她的合伙人向她示爱,她还是拒绝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我们吵来吵去,但我和他还没有过到头。果然,后来她和丈夫只剩下亲情关系。

剧中几乎没有完整的家庭。刘珂的父母离异,田浩的女儿田畅虽已结婚生子,却也离婚。连包子铺那对夫妻,也终日争吵不休,毫无温情。这些家庭的崩解,仿佛是社会心理扭曲的缩影。

编剧似乎在借此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性、爱情与身体仍极度拘谨,而压抑与渴求却在暗中发酵。正是这种扭曲的性观念与道德禁忌,催生了田浩式的畸形犯罪。

于该剧性障碍主题相互应的,是剧中“亚当与夏娃”成人用品店,编导让这个成人用品店成为象征性的社会疗法。开店的人正是警察冉曦的妻子和她的初中同学。店铺起初无人敢进,但随着电视台介入报道,说明获得了官方认可,象征着社会对正常性需求的重新理解。随后生意逐渐红火,一个月可赚千元,俩人甚至计划开设分店。编剧借此传达观念:承认性的正当性,也许是预防性犯罪的重要一步。

结尾的破案情节颇具超现实色彩。赵赶鹅在师傅葬礼上听到狗的狂吠,循声发现录像线索,从而锁定真凶。那只狗仿佛是冉曦灵魂的延续一种灵异却富象征意味的“警犬启示”。虽然牵强,却完成了悬疑剧应有的闭环。

总体而言,《树影迷宫》表面上是一部悬疑剧,实质却是一部关于性压抑与人性扭曲的社会寓言。在剧中,无论是罪犯、流氓、警察,通通都是问题。它探讨了性无能、性恐惧、性偏见与性暴力的复杂关联。编剧以残缺的人物与破碎的家庭,揭示出当性被长期压抑与否定,社会的阴影必然以暴力回击。剧中的那只狗与“亚当与夏娃”成人店,这是这部戏要贩卖的噱头,一是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二是把它标榜为一种来自文明自省的救赎,尽管这种救赎显得很可笑、很幼稚、很荒诞。

2025.11.13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