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博文
昨天我发了一篇博文,主要说到美国大豆在中美关税战中的尴尬处境。没想到评论区里好几个网友都特别提到,美国大豆是转基因的。有位网友说,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主要是用来喂猪的,用作饲料;而老百姓做豆浆的大豆,通常都是本地产的。话里透出几分“谈虎色变”的味道,好像转基因大豆只能进猪牛的肚子,绝不能进我们自己的碗。就我个人的看法,我并不太相[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09-24 18:56:53)
昨天看到一篇新闻,说中国刚从阿根廷订购了十船大豆,每船重达六万五千吨。这么大的单子,主要是因为上周二阿根廷宣布暂时取消粮食出口关税,把原本的26%出口关税降为零。中国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闪电下单,顺势满足了十一月份的采购计划。远在南美的邻居生意兴隆,而在美国肯塔基州,大豆协会的一位会长只能望洋兴叹。他说,看到中国从别的国家一船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这次从新港(Newport)参观镀金时代的豪宅回来后,我又重新打开了《镀金时代》。第一次追剧时,因为每周只更新一集,观感多少带点慵懒。这次重看,除了欣喜于豪宅内部的豪华景致,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美国社会与今日的巨大差异,也看到了百年来美国在社会、政治与文化价值上的深刻演变。《镀金时代》主要展示了“老钱”和“新钱”的对峙。所谓老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走进镀金时代的三座豪宅最近刚看完美剧《镀金时代》第三季,心里一直好奇这部电视剧究竟是在哪里拍摄的。剧中不断提到罗德岛的新港(Newport),于是便萌生了亲自去探访这些“镀金时代”豪宅的念头。其实,我过去至少去过新港三次,但也只是到公园或海边走走,和朋友们野餐一顿,当天就离开了。虽然早就听说过岛上有许多由煤炭大王、铁路大王、造船大王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最近在追一部年代剧《足迹》。根据海报的宣传,这部剧追踪了上海一个豪宅三代女性半个多世纪的生活轨迹。我已经看了二十集,总体感觉还是挺新鲜,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前十几集主要讲女主易弋口中“姑姑”的故事。她是年轻漂亮的林斯允,刚从德国学医归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她创办妇产医院,并与上海大帮会曾家的律师程敖相识相恋,故事围绕他们及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最近以来,悬疑剧很是火热。这类剧的共同特点是:案件往往不寻常,有些是长期积压案件,而负责侦破的警察也往往不同寻常,甚至有些怪异。他们之所以执着不放弃,要么是因为案件与他们的亲人或师傅有关,例如《扫毒风暴》中的林强峰,为了替牺牲的战友追捕毒贩而矢志不渝;要么是因为他们本身具备特殊的能力,例如《目之所及》中的周密,凭借敏锐的直觉和犀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天刚刚追完电视剧《归队》。细想之下,能坚持看完这部长达三十四集的剧集,主要原因在于它呈现了一些以往抗战题材电视剧所欠缺的东西。换言之,它试图打破这些年来抗战神剧的框架,努力朝着更真实、更现实的方向靠近。当然,这部剧仍保留了不少“神剧”的特征。比如,在结尾部分,汤德远带领的小分队被数倍日军包围时,抗联大部队突然现身。远处漫山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今天看到一篇讲高血压的文章,说得我心里有些感触。作者指出,在美国,40岁以上的人里,差不多一半都有高血压。血压指标只要超过130/80,就得注意了,尤其是收缩压到140以后,危险系数会更大,必须想办法控制了。我不是学医的,但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就能感觉到这个问题的普遍。认识的十几个朋友里,60岁左右的至少有四五个都在吃降压药。至于他们的血压到底多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刚刚过去的中国九三阅兵,全世界的目光都盯在那一天。油管上各种专家视频铺天盖地,不管是亲共的还是反共的,中英文都有,分析得热火朝天:有人盯着领导人的表情,说太僵硬,是病态;有人研究前常委坐在哪儿,谁在、谁不在;有人甚至猜测这是在传递什么邪恶轴心的信号。我那天也观看了这次阅兵实况转播,虽然对中国军队的表演深感钦佩,但真让我眼睛一亮的,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十二封信》是一部在叙事上极具实验性的电视剧,其最大突破在于打破了线性时间的限制。编导同时启用1991年与2026年这两个相隔三十五年的时空,让人物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与交互:既有时间上的穿越呼应,也有亲情上的缠绵疏离,还有因果上的纠葛反应。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联系,勾勒出男女主角的前因后果与成长轨迹。为了建立跨越时空的能动联系,编导大量运用了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