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美国国会出现了一幕少见的程序性逆转: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原本寄望借参议院之手拖延《爱泼斯坦文件透明法案》,却在短短数分钟内被参议院以“全体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的方式彻底瓦解。我感兴趣的,其实是unanimous consent是如何达成的,毕竟共和党是参议院中的多数,很难想象他们能够全员同意这个民主党主张推动的提案。原来,这个unanimous consent 是参议院独特的程序,它并不是通过每个人投票全员通过的,而是通过短暂的沉默取得的。非常奇特,有一种逆行的魅力。
事实上,在法案进入投票前,约翰逊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阻止其推进。他最初的策略,是设法让“解除请愿”(Discharge Petition)的签名始终无法凑满 218 票。他甚至一度迟迟不让那位刚刚在补选中胜出的民主党议员宣誓就职,以此延缓人数达标。与此同时,特朗普也在幕后施压,在白宫的 Situation Room 召集会议,给一位签名的女议员施压,试图劝说她撤掉签名。他对乔治亚州的女议员 Marjorie 怒骂不止,称他是“疯子”“叛徒”。但这些努力最终都没有奏效,签名的共和党议员没有为此改变立场。
在这一切尝试失败之后,约翰逊实际上已没有任何程序可利用,因为他十分清楚:只要“解除请愿”(discharge petition)进入正式投票阶段,就会有几十甚至上百名共和党议员选择投下赞成票,因为没有人愿意冒着政治风险,让选民误以为自己在保护权势者免于曝光。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下,特朗普才在周末公开表示如果法案送到他面前,他会签署。随着特朗普释放出这一信号,约翰逊已失去继续拖延的理由,但仍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参议院,希望由参议院提出修正,从而让法案继续得以拖延。
我实况观看了大部分国会辩论的转播,也听到了约翰逊在投赞成票前的发言。他强调自己支持透明,宣布自己会投赞同票,但他认为法案需要进一步修正,以保护受害者隐私,并表达了对参议院“完善版本”(amendment)的期待。正因如此,众议院通过原案只是过程的一部分,他真正指望的是参议院替他完成提出修正的方案,从而可以把这项提案再次推回到众议院,重新投票。但这样做,参议院会承受很大的政治风险。
然而,法案送抵参议院后,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剧本。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在收到议案后的数分钟内,就提出以“全体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方式直接通过原案的请求,不作任何修订,也不进入辩论。其实unanimous consent是参议院极具威力的程序工具,只要一名参议员说“我反对”,程序就立即终止;但只要众人缄默,无人发声异议,参议院即可跳过辩论、略过修正案流程,并省去正式点名投票,以最快速的方式使法案通过。
结果是:没有任何一位共和党参议员站出来反对。面对国会外受害者与幸存者要求公开真相的呼声,面对公众与媒体的强烈关注,没有人愿成为阻止公开爱泼斯坦文件的那个人。哪怕他们对法案仍有保留,也没有人愿意承担那样的政治代价。
于是,在参议院的大厅里,民主党领袖舒默提出请求后出现了一段短暂而意义重大的沉默。这个沉默本身,就是政治选择。因为无人发声反对,unanimous consent自动生效,法案以最快速度通过,直接送交总统签署,完全绕开了所有可被利用的拖延程序。
至此,约翰逊寄望参议院“继续让法案搁浅”的策略也随之崩塌。今天也在多家媒体上看到他被记者追问感受的视频,他显然情绪低落,言语尴尬。他原本希望参议院替他承担政治风险,却遭到本党同僚的集体拒绝。法案最终以众议院原版过关,既迅速又干净,也等于约翰逊被参议院共和党啪啪打了脸。
这一幕鲜明揭示了参议院程序的独特力量,我也新学到了这个术语:Unanimous consent。在风险高、关注度极高的议题上,这个程序往往是一种最安静、却也是最大音量的政治发声。真是一个奇特、智慧的程序啊!
2025.11.20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