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正文

中美贸易战:学习和被学习的戏剧化演义

(2025-10-21 19:45:23) 下一个

昨天我看到ABC News 的一篇报道:说的是前一段中国在稀土出口上推出的新规定。中国要求含有中国原产稀土材料的产品出口前必须获批。这一新措施让本森特和特朗普都气得跳脚。文章还说,中国的做法其实是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的翻版,也就是美国专门用来卡中国芯片企业的那条规则。如今中国照葫芦画瓢,把规则用在了自家稀土出口限制上,美国一下子受不了了,惊呼太大逆不道。有趣的是,ABC新闻还引用了一句中国老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来做了个总结。

在美国媒体中,这样的报道相当罕见。无论是左派的CNN,还是右派的福克斯,基本都只讲中国如何出台新政策打击伤害美国,却很少展开追问中国为何这样做。反倒是网上读者的评论常常会一针见血:美国先动的手,中国只是在反击而已。凡是报道本森特怒斥中国想拖垮世界经济的消息,文章的评论区几乎一边倒地嘲笑贝森特的滑稽的愤怒。看来,由于中国是共和党、民主党的共同敌人,主流媒体似乎都不太敢深究中国新政策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被特朗普动辄起诉罚款媒体的手法吓怕了,于是出现了对中国“报复”真相的“集体噤声”。

问题在于,特朗普似乎始终把贸易当成抢劫。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中国在占美国的便宜,全世界都在占美国的便宜。可贸易不是打劫,而是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情我愿。卖家精明,买家也不傻。若真是谁被“抢”了,早就退出了市场。而且市场本身就是最公平的裁判,只有双方都觉得合算,交易才会发生。

就昨天,特朗普还抱怨是尼克松当年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了今天的麻烦。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也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实,中国后来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学习美国。特朗普似乎希望中国永远停留在七十年代,那个贫穷软弱、任人宰割、打不还手的时代。看到他这么说,我不禁笑了。1974年,我刚开始跟着老师学英语。那时随着中美邦交恢复,广播电台开始播放英语学习节目。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地下英语学习班,许多被打成右派的老教授重新受宠,重新执教。我就是在那时候跟一位解放前在美国教会长大的“摘帽右派”老师学的英语。有一次老师对我说,好好学,将来去美国当翻译。我着实惊了一下,”怎么可能呢?“ 现在想想看,如果没有尼克松打开中国,也许就没有中国人后来的留学,大概也不会有我们心爱的《文学城》吧?

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他们不甘落后,渴望知识。八十年代的留学潮让中国近距离学习美国,崇尚美国,追求美国,借鉴美国。中国现代化的崛起,正是这种耐心、刻苦与重视教育的结果。即使不能出国留学的,父母也愿意倾其所有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而且是一个虚心的学习者。

如今,中国在世界上也成了一个有点分量的“知识人”,自然希望有自己的话语权。更有趣的是,许多外国企业现在也在打算模仿中国当年的做法,要求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时必须“技术转移”,尤其是在电动车、电池、新能源领域。这让人不得不感叹:昔日的学习者,如今也成了被学习的对象。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也逐渐理解了“知识产权”的意义。早年中国大学教授的学术研究论文,抄袭成风,因为当时没有严格的知识版权和法律意识。学习别人的东西有时候比较粗糙,甚至直接采取拿来主义。所以美国很多政客一直谴责中国”偷“走了美国技术和制造业,也不完全是捕风捉影。如今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大为完善,不仅在国内执行,也在国际合作中遵守这套规则。这当然也是学习美国的结果。在美国,侵犯专利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对这样的警示案例,中国学得很认真。

不过,政策模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个国家的政策或者执政工具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常把各种制裁和限制他国的措施称作“工具箱”(toolbox),每一个政策就是一个工具。这个词很形象,也很容易理解。而在设计、策划政策工具方面,美国确实无人能及,花样超乎想象,堪称登峰造极。聪明的中国人发现,美国的这些“工具”极其好用,于是学着用几招,结果立马让美国自己喊疼了。毕竟,政策不是专利,工具也没有版权。你发明的工具,我照样能拿来用,还能用得有声有色,准确无误。所以当中国用“稀土出口管制”这件工具轻轻一拧,特朗普和贝森特立刻疼了,怒了,如坐针毡。正如ABC新闻所言,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典范。

贸易的本质是互利,而不是斗气。关税你来我往,看似强硬,实则两败俱伤,美国消费者同样要埋单。理性的做法,不是筑更高的壁垒,而是用规则与理智让双方共赢。特朗普嘴上说不想搞垮中国,心里其实巴不得一锤子把中国打趴下,打回尼克松时代。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能轻易被打趴的中国,而更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手里还握着美国发明的工具。

中国的经济确有困难,美国的制造业也确实焦虑。但这恰恰说明,合作比对抗更有意义。世界经济是一张紧密的网,任何一根线断了,整张网都会变形。许多像中国那样曾经贫穷的国家,都是在美国的带领和引导中成长起来的。如今他们也想有话语权,也积累了值得学习的经验。如果美国真想维护全球秩序,不妨先放下那种“只许我用,不许你学我用”的傲慢。接受别人使用美国工具,也是一种善良的智慧。毕竟,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今天众人学习的美国,靠的不正是不断学习与推广美国的精神吗?

2025.10.21 于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要顶!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初春时节' 的评论 : 谢谢初春的阅读和支持!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llowNature' 的评论 : 谢谢点评!善于学习,是中国文化的优势。
初春时节 回复 悄悄话 难得的好文,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谢谢!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只有不断的发展,才能让西方人学会平视与尊重。荷兰强占中国企业,就是西方国家仍然以高人一等,狗眼看人低的姿态对待中国。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谢谢点评!你说的有道理。希望特朗普身边的大臣们,能给他出到这样的好主意。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我过去就相信,美国,包括其它发达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比如如何以市场换技术,如何变相提高准入门槛等等,那些高喊道德模范的国家最后都会被掏空,而且成为其它国家的市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