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梦与念

开通文学城博客,记录日常的生活与遐想。
个人资料
正文

从红烧肉到核桃仁:说说高血压

(2025-09-07 10:41:48) 下一个

今天看到一篇讲高血压的文章,说得我心里有些感触。作者指出,在美国,40岁以上的人里,差不多一半都有高血压。血压指标只要超过130/80,就得注意了,尤其是收缩压到140以后,危险系数会更大,必须想办法控制了。

我不是学医的,但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就能感觉到这个问题的普遍。认识的十几个朋友里,60岁左右的至少有四五个都在吃降压药。至于他们的血压到底多少,是隐私,我没好意思问过,但肯定是过了那个红线。中国人普遍对吃药有点排斥,总觉得副作用多,不到万不得已不肯吃。但据我所知,降压药是可以长期服用的,利远大于弊。

那篇文章还说,高血压最容易伤的是毛细血管,尤其是脑部的血管。想想也对,大脑中的血管都很细小,一旦被冲破,后果会很严重,不是中风就是老年痴呆。光是想想那个画面,就够让人惊悚的了。最近几年,常常听到50、60岁中风猝死的消息,大概都与高血压有关吧。

其实高血压在中国特别普遍。我父亲、哥哥都高血压,小时候邻居里年纪稍大的人,也几乎很多高血压。可奇怪的是,那时候大家日子过得清苦,大鱼大肉很少见,怎么还会血压高?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初,据说都主动放弃了最爱的红烧肉,因为国家太穷,肉实在是稀罕物,他要做节约的表率。

我一直琢磨,为什么日子那么清苦,血压还是居高不下?后来想,也许跟油有关系。过去城市里植物油都凭票供应,家家主要还是用猪油烹饪。我洗碗的时候最有体会:猪油特别难洗,油腻腻地黏在碗壁上,就算拼命用洗洁精,也不容易干净。我有时就胡思乱想,这些油会不会在人体中也洗不掉,一点点堆在血管壁上,慢慢固定下来?到最后,只能靠药来清理了。这个想法不一定科学,但希望有专业的网友们批评指正。

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好了,买肉再也不用挑肥的了,大家都指名要瘦肉。结果,肥肉成了没人要的老大难。我记得有一次下班后在市场买肉,特意挑了一块全瘦的。卖肉师傅动作熟练地切好、打包。回家一看,嘿,底下偷偷埋了一大块肥肉!我气得立马骑车杀回去,准备理论。没想到卖肉的倒也不慌不忙,笑呵呵地给我换了一块瘦的。只不过,从那以后,我买肉时眼睛死死盯着他的手,还要在包好的肉里翻一翻,看看有没有夹带肥肉。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吧。

当时社会上还真出现过推销肥肉的文章,说什么肥肉多好多好。我一看就嗤之以鼻:这分明是为了卖不出去的肥肉找理由嘛!在我心里,肥肉一直是健康的头号敌人。

不过,到了美国以后,这几年风向却有点变了。经常听朋友(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美食达人)一本正经地为肥肉辩护,说肥肉和高血压没什么关系,甚至还有好处。我虽然半信半疑,但态度也没以前那么坚决了。比如,过去我包饺子常用Bj’s的火鸡肉馅,瘦肉率高达97%。可最近,我居然开始用猪肉馅了,对猪肉算是松绑了一点,毕竟有点肥肉口感确实更香一点。猪脚也常吃,虽然肥,但据说是胶原蛋白,对骨骼和皮肤都有好处。至于我新开发的肉夹馍,就必须带很多肥肉,否则拿不出手。

说到底,我算是高血压世家出身,全家高血压。但幸运的是,我到现在血压还挺正常。回想起来,大概跟在美国的饮食和习惯有点关系。比如,二十多年坚持每天早上一把核桃;炒菜离不开一头洋葱,包饺子更是必放两头洋葱,哪怕是韭菜馅饺子也不例外,也会先用机器打碎洋葱和入肉馅,再拌上韭菜或其他蔬菜。如论如何,洋葱是饺子的基调。运动方面,主要是走路,也跳跳不敢示人的群魔乱舞,体重控制得比较稳定。退休后,我还加了健身房锻炼,让运动成为身体的底色。

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心情。每周和朋友们聚一次,先吃饭再打牌。那种边打边聊的轻松感,我称之为生命加油站。每周少了这个活动,日子都会显得暗淡。当然人们不必只选打牌。也可以唱卡拉OK,可以爬山,可以钓鱼,总之只要能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心情就能放松。人要是总窝在家里不讲话,说话都容易磕巴。我过去教学,说话是每天的必须。现在我有时在家里呆久了,忽然发现一张嘴竟然有点磕绊。所以,哪怕是念一篇稿子,也算是锻炼。

不管怎样,血压还是要盯紧的。药物固然重要,但饮食、运动、心情、朋友,一个都不能少。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是拥有真正的快乐健康的退休生活。

2025.9.7 于美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盐(钠),只有在高胰岛素水平的条件下,例如在胰岛素抵抗者,对血压变化有敏感——被称为盐敏感型。这是因为,高胰岛素水平,刺激肾上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分泌,进而加剧钠在体内的贮留(同时钾排出增加)。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楼下方玉说得对。
“气”,其实就是指细胞内的“能量”。气不足,就是细胞内能量代谢有障碍。猪油等动物脂肪安全又有营养,尤其以牛羊草食动物的脂肪更佳,尽量避免各种植物油——多不饱和脂肪的种子油,甚至单不饱和脂肪的橄榄油,牛油果油。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ortfolio' 的评论 : 你可能是搞研究的吧,理论比较新。但传统说法是盐对血压有影响。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方玉' 的评论 : 这个“气”听起来有点玄,很难把控。:)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问了一下ChatGPT,它的答案好像不错:
高血压的成因比较复杂,可以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

常见病因
1.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2. 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容易升高。
3. 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都是主要诱因。
4. 伴随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肾脏疾病等也容易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餐饮上的改善方法
1. 少盐饮食:减少钠摄入是控制血压的核心。建议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大约一小茶匙)。可用天然香料、醋、柠檬汁来增味。
2. 多吃蔬果: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西红柿、豆类、坚果)有助于调节血压。
3. 控制脂肪:少吃动物油和油炸食品,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
4. 优质蛋白:适量鱼类、豆制品、瘦肉和低脂奶制品,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5. 限制酒精与咖啡因:过量饮酒会升高血压,咖啡因对敏感人群也可能有影响。
6. 保持体重: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肥胖相关的血压负担。

在医学上,有一个被广泛推荐的饮食模式叫 DASH饮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高血压防治饮食法),强调少盐、多蔬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和瘦肉,对控制血压非常有效。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降压药却是在压制人体的自愈力。老年人,比如75-84岁,血压较低者比血压较高者(不超过180)死亡风险高66%。还有,尽管美国人降压药越吃越多,血压标准值也越来越低,但数据触目惊心——从2012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心力衰竭(占所有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5%)的死亡人数上升了惊人的30%——由82人/十万人口,上升至106人。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高血压(非继发性)的真正的根源——人体细胞的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也就是细胞产生能量下降。其机制包括线粒体损害,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等。
比如,当心肌细胞产生能量的能力下降时,为了保证人体重要器官的供血(如心脑肾),交感神经系统就作出反应,外周血管收缩以使血压上升,来满足最要器官的血供。这种情形,在胰岛素抵抗者中最明显,称“代谢综合征”。
简而言之,血压升高如同胆固醇升高一样,它是人体自愈力的表现与结果。
portfolio 回复 悄悄话 盐与高血压没有关系。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动脉粥样硬化性)没有关系。
troyviv 回复 悄悄话 是盐不是油,更准确的说是食物中的钠含量,如果钠摄入太高就影响了血液渗透,慢慢导致了高血压。不光是盐,酱油,很多调料都含钠,比如味精。可能钠多了食物味道比较鲜?

还有就是遗传,我母亲家族有高血压,我一到40岁血压就失控了,不得不吃药。
方玉 回复 悄悄话 高血压主要和气有关,气血的气。和肥肉的关系不是主要关系,一些情况下猪油对心血管系统的修复和维护是很有利的。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高血压听说还可以多吃芹菜?
zhige 回复 悄悄话 有家族史遗传的,似乎跟饮食习惯关系不大。
chenjianyong 回复 悄悄话 很接地气的文章.
远远的雾 回复 悄悄话 看来年龄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新林院 回复 悄悄话 Mayo Clinic 说:
For most adults, there's no identifiable cause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t tends to develop gradually over many years.
Plaque buildup in the arteries, called atherosclerosis, increases the risk of high blood pressure.
高血压没有原因。
对某些人来说,慢慢就来了。
动脉粥样硬化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high-blood-pressure/symptoms-causes/syc-20373410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