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3.2 色界;13.3 无色界;13.4.1 流转;13.4.2 八苦;13.4.3 十趣因果;13.4.4 具德
.jpg)
13.2 色界
前文谈了欲界的众生,都有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此五欲如饮食、性交、和睡眠等。色界众生皆依禅定而住,无诸欲尘,唯有淨妙的色身,身衣随意,衣重忽略不计,无复男女,但以禅定法喜为食。欲界总为五趣杂居地(如图13.2-23),亦作秽土;由散业所招感,故又名散地。色界和无色界由不动的定业所招感,所以又名定地。色是变碍义(参见11.4.1节《色蕴》)。色界有四地十八天。
13.2.1 神身天 Godly Body Sky
离生喜乐地是色界第一地,是初禅地(如图13.2-24,参见12.2节),谓此诸天已离欲界诸恶欲之法,得觉观禅定,身心凝静,而生喜乐。此地有三天,神众天、神辅天、和神身天。
(壹)神众天,超六欲天,远离饮食、淫欲、睡眠三种过患,故名为神。天者清净离染之谓。通而言之,四禅(参见12.2节)诸天皆名天神,皆清净故。众者民也,谓此诸天是大神天主的民众。盖以欲界习定,创得初禅,禅力未深,故命终后,生为神民,内有觉观心,外感火灾所坏。火是个大种(参见11.2节);火灾所坏义为无意识(古作神识)随时会调整自己,他们随时会变回到普通人。这用古人的说法就是:他们又堕落到了人间。神众诸天身长半由旬,寿二十小劫。由旬是一个佛教中的长度单位,是脖子底下挂着个金刚铃的牛的一天的行程。
(贰)神辅天,辅者佐也,谓此天是大神天主之辅佐臣僚。盖以在欲界中,既得初禅,数数修习,禅力渐深,故命终已,得为神臣,身长一由旬,寿四十小劫。
(叁)神身天(1),亦作尸弃(2),大神天 (3),造书天(4),四面佛(5),谓一尘刹土世界(6)之主。此有情在欲界中,数习初禅,次复诃厌觉观,舍弃初禅,入中间禅;已离觉染,未离观染,得名无觉唯观三昧(7)。于中求作天王,兼修四无量心(8),故感生此天。大神天在劫初生,劫尽灭,身高一由旬半,寿万岁。
注13.2.1-1,神身天是初禅的身体感觉状态,和三岁以前的婴幼儿类似,思想意识以随念自我为主导。此法力量强大,尘世间无有能敌。在中华文化中,神身天被称作福、大力神,佛教中称作儒童,印度教作婆罗门,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古埃及文化中作亚伯,日耳曼文化作马格尼,墨西哥文化称为灵龙。
注13.2.1-2,弃尸亦为此人已经抛弃了贪、嗔、痴。贪、嗔、痴没有理性,却能动行身体,故被称作三位行尸大王。
注13.2.1-3,大神义义为上帝三人组(参见10.9《上帝三和合》),或其中的一位。
注13.2.1-4,造书天义为上帝三人组(参见10.9《上帝三和合》),或其中的一位。
注13.2.1-5,四面佛义为上帝三人组(参见10.9《上帝三和合》)加观众。此第四位佛名作阿迷驮佛。
注13.2.1-6,尘刹土世界参见14.1节《集起》。
注13.2.1-7,觉观又名寻伺,所以在一禅中,有觉有观定名有寻有伺地,无觉唯观定名无寻唯伺地。
注13.2.1-8, 四无量心,亦名四等,一)慈无量心,常求益事以利乐众生;二)悲无量心,愍念众生身受惑业苦的流转之苦(参见11.4.4.1 节《流转》);三)喜无量心,随喜众生之所乐;四)舍无量心,谓法施、财施、无畏施。此四法具有无穷的法力,故名四无量心。
13.2.2 光音天 Light Sound Sky
定生喜乐地是色界的第二地,即二禅,谓此天已离初禅觉观动散,摄心在定,澹然凝静,而生胜定喜乐。住于此定,行者如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也。内有喜故,外感水灾所坏。光音天统领大千世界中的一小千世界,有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和光音天。
(壹)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不论人中天上,欲界初禅,但于无觉唯观三昧。不住不着,专精求进,创得无觉无观三昧,入第二禅,禅力未深,命终得生少光天中。从二禅去,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一切皆名无觉无观三昧,火灾不到。身纵广二由旬,寿二大劫。
(贰)无量光天 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人中天上,数习第二禅力,命终得生此天。寿四大劫,身四由旬。
(叁)光音天(注1),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人中天上,深入第二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寿八大劫,身八由旬。
注解13.2.2-1,光阴天亦作臆光天,是说意如同一支火炬(或探照灯),随所观照,观照的对象就被染质了,变成了众生。本文是从视觉幻觉来描述光阴天的,插图13.2-7是从听觉幻觉来描述光阴天的,那就是仙乐飘飘。
13.2.3 三禅天 Third Meditation Sky
离喜妙乐地是色界第三地,即三禅地。古人以烦恼为地,清净为天,故禅定状态即是地,又是天。此天已离二禅天喜之踊动,因摄心谛观,泯然入定,而得胜妙之乐。行者住于此定,乐法增长,遍满身中。内有乐故,外感风灾所坏。三禅天统领大千世界中的一中千世界,即一百万尘刹土国,有三天。
(壹)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不论人中天上,但于二禅,不住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三禅者,命终即生此天。水灾不到,身长十六由旬,寿十六大劫。
(贰)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数修第三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三十二由旬,寿三十二大劫。
(叁)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深入第三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六十四由旬,寿六十四大劫。
13.2.4 四禅天 Fourth Meditation Sky
舍念清淨地是色界第四地,即四禅天,谓此天舍二禅之喜及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住于此定,空明寂静,万像皆现也,三灾俱不能到。四禅有九天,主领三千大千世界。
(壹)无云天,此天及以上,云居轻薄,故名无云。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禅,但于三禅,不昧不着,一心精进,创证第四禅者,命终得生此天。果报微妙,宫殿随身,并如云之地,亦所不需。身广纵一百二十五由旬,寿一百二十五大劫。
(贰)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数修第四禅力,命终得生此天。身广纵二百五十由旬,寿二百五十大劫。
(叁)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深入第四禅力,兼修四无量心,命终得生此天。身广纵五百由旬,寿五百大劫。
(肆)无想天,亦名长寿天,于人中天上,秉承邪说,厌患粗想,数数修习,依第四禅,灭除前六识、心、及心所有法,令不现行。心灭为首,故名无想定。初生半劫,犹有微想,作意入定,六识不行。共经四百九十九大劫,如其本时习定之相,不动不摇,无所分别。至后半劫,由种子力,想心复生,便从此没,堕落欲界。
(伍)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身广纵九千由旬,寿五千大劫。
此天以及随后四天名五净居天,亦作五不还天。不还天是什么意思?因为净识害有,居于此天,益受增长,能得五沙门果中的不还果(参见15.2.6节)。
(陆)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身长一万二千由旬,寿九千大劫。此天广阔,多池多树。有一大池名无热,池的东西南北各有一条大河。一名大醒识河,二名大幻识河,三名大梦识河,四名大散识河。此四条大河贯通四大洲,与四海相连。树林里多有凤凰,唯栖于树的第三枝,以龙为食。各池中的龙多有凤凰之灾;唯无热大池里的龙无此祸患。若凤凰想去无热池猎龙,一想,它就死了。
(柒)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身广纵一万八千由旬,寿一万二千大劫。
(捌)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身长两万四千由旬,寿一万四千大劫。
(玖)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身广纵三万六千由旬,寿一万六千大劫。又,色究竟中有摩醯首螺天,此作大自在天。
摩醯首螺是什么意思?摩醯首螺义为双身佛,或双身神,即阿弥陀佛。摩醯,欧洲文化中作摩西(Moses),本文中是插图15右端的那根线,代表墨西哥的生命线,代表书。首螺是插图15左端的那个螺壳,代表翠玉女(玉女,夏娃),代表她是墨西哥名族的始祖母。插图1至22是墨西哥(又名金童,亚当,特拉洛克,狮子,活跃于公元1325年)画的。图38显示他年青时就在研究如何画生命之树的树干。图37显示中年的墨西哥正在画生命之树的树干。上面一只腐尸虫正在叮月牙儿脸,表示他要把四禅天用摩醯首螺来表示,为此他与翠玉女发生了分歧。因为翠玉女要用 “她自己惊奇地看着玉米穗” (如图4所示)来表达 “空无边处天” 的概念。最终墨西哥妥协了,他把自己化成了图15上面的那只看守天门的狗。
无色界有四天,亦作四胜智,四金刚智;在三界九地的说法中,此四天亦被称作四处或四地。四胜智是说在上帝左翼蜂鸟发起的奥林运动中,墨西哥这只乌龟跑赢了其它499只兔子,最终于公元1325年赢得了翠玉女的芳心,与她结合成了新的阿弥陀(Ometeotl,如图13.3.3-38所示)。
.jpg)
读者可在图38中看出,图1至3中的 “V” 型代表胜利。作者我认为此 “V” 型源自尖底桶(如图1,2,和3图的中间所示),表示此器可盛智慧之水,表示此四天是四种胜定(参见12.3节)。
13.3.1 空无边处天 Edgeless Empty Place Sky
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不论人中天上,初、二、三、四禅中,但除无想天和五不还天,余修空处定者,若得成就,则命终便生此天。既无色蕴,不可说有方隅处所,唯有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虚空,为其处也。寿二万一千大劫。
注13.3-1,此天的空是无意识(古作神识)默认的空色,例如远处天和地交界处的灰色,那不是日常的灰色,而是无意识用自己默认的灰色来区分天和地的。插图4用 “翠玉女惊讶地看着玉米穗” 来表示那是 “空无边处天” 。古墨西哥人用玉米穗来代表翠玉女(夏娃,如图39)所创作的 “到达方舟” ,表示 “到达方舟” 是上帝左翼蜂鸟赐予墨西哥子孙的 “意思食” (参见11.5《四食谛》)。
为什么“翠玉女惊讶地看着玉米穗”能代表 “空无边天”?因为玉女(夏娃)的语言天赋好,逻辑能力强,她编写的《到达方舟》中运用了大量的矩阵(范文参见17.1《心经》)。读时,读者需要上下,前后反复读,像似在啃玉米棒子似的;所以古墨西哥人就用玉米棒子来代表《到达方舟》了。《到达方舟》中所运用的主要心理学原理是 “净识害有” ,翠玉女总是运用 “空识” 来清洗(即洗礼、割礼)读者的身心,就好似翠玉女是在 “空无边天” 造出《到达方舟》的。
13.3.2 识无边处天 Edgeless Senses Place Sky
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但修识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无边心识,为其处也。寿四万二千大劫。
13.3.3 无所有处天 No Objective Have Place Sky
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不论欲界、色界、空处、识处,但修无所有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唯以微细第六意识,所缘非空非色境界,为其处也。其王三昧(注3),名之为乐。寿六万三千大劫。
注13.3-3,三昧,即三昧地,是梵语,汉语义为正定,如本章的色界18天,无色界4天就是22种三昧地,即22种正定。
13.3.4 非想非非想处天 Neither Thinking nor Thinking-less Place Sky
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无边处之有想。唯以极微细第六识,所缘非有非无境界为其处也。不论欲色二界,空等三处,但修非非想处定成,命终即生此天。寿八万四千大劫,居三有(注4)顶,更无可进。
注13.3-4,记忆有,习气有,就是有;因果不忘为有。三有,即13.1节的欲界,13.2节的色界,和本节的无色界;此三界人人都有,故名三有。
总观三千大千世界,可得流转,八种苦相,十趣因果,和25有。
六趣有情迁流于三界九地之中,不得休息和出离,其因果不出十二有枝: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无明义为昏暗、想知道得清楚些,即是无知,从而引发了行枝的运动。此运动,或说由行枝引起的不同,就是识,就是识枝。虽说行枝和识枝同时而有,依据因果,把此二分了先后。就这样,无明枝和行枝引发了后面五枝业果。
识、名色、六处、触、和受,五枝被称作五果,义为它们过去业习气果的现行。识枝把信息传播到了名色枝。名即四无色蕴, 即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色即色蕴;名和色合在一起就是心,但此时心并不明了,只能说是识正把信息向有情身心扩散。明是明白、内明的光明。当六处收到信息后,由于先业的作用,心开始形成,所以触枝显现了。触(参见11.4.4.1.1节)是遍行心所有法的触枝,有类似于心的功能,可以为心的形成提供动力。当六处明了,受枝就出现了。受枝遇痛则死;若遇到可爱果,受会招引位于三界九地的同类法来摄取可爱果。受枝出现之后,心就变得明了了。一而再,再而三,就引发了后面的孕育三枝。
爱、取、有三枝可以孕育有情,所以被古人称作能生枝。可爱果是异熟果(参见11.6.1节),稀少,像是农业产品,数量有限;而受枝的享受者是等流果。等流果易招,异熟果难求,进而爱生。爱是肥水,能孕育万物,会导致取枝的出现。一而再,再而三,有枝就出现了。什么是有?记忆有,习气有就是有。有枝会导致后面的生枝和老死枝。

生支和老死枝是被前文的能生支引发的。从无到有为生。衰败为老。灭绝为死。死不一定出现,所以古人用老死来建立此枝。前习气已被孕育了,这出生就是必然的了,随后就有了愁、叹、苦、忧、恼、老死。
十二有支亦惑业苦三轮来摄取。惑摄无明支、爱支和取支。业摄行支和有支。苦摄识、名色、六处、触、受、生和老死。名色、六处、触、受和识即是有情身心;生死是有情的烦恼。因此苦轮所摄就是苦海中的众生。这样,这十二有支的因果循环,就变成了:众生受苦起惑,因惑起行造业,业又生苦;如是惑业苦循环无尽。
此十二有枝,古人称作十二缘起,亦作流转真如,是佛教中的七真如之一。契经中是这样描述的:无明望行、行望识、识望名色、名色望六处、六处望触、触望受、受望爱、爱望取、取望有、有望生、生望老死,起愁叹苦忧恼,成大苦具。
(壹)生苦,事物从无变有为生;新事新物总是不断地出现,令人身心生起种种的苦受。
(贰)老苦,事物变异衰败为老;事物总是不断地变老变坏,令人身心生起种种的苦受。
(叁)病苦,新旧事物老是出毛病,起冲突,令人身心生起种种的苦受。
(肆)死苦,事物从有变无为死;已有的事物总是不断地消失永别,令人身心生起种种的苦受。

(伍)怨憎会苦,心目中常时怨恨憎恶的坏人,希望他长时远离,但偏与之有集聚会合。
(陆)爱别离苦,自己亲爱的人事物,希望常相聚会,但偏有违缘逆境,使其分散。
(柒)求不得苦,对于世间希求想得的财物、名位,及一切心中所爱乐的事物而不能有。
(捌)五蕴胜苦,五蕴(参见11.4节)的生长繁荣昌盛,衰败凋零枯竭,世事变迁,增减不定,令人身心生起种种的苦受。
前八种苦相可以被总结为三种苦性:苦苦、坏苦、行苦。前五种苦是新苦遇旧苦,苦水流出,故苦,所以被命名为苦苦;这是苦的自性。知道了苦的自性,遇到苦时,不要再追忆创伤,避免苦泉的喷发。
八苦中,(六)爱别离苦和(七)求不得苦,是由得乐之后,乐变坏形成的,所以叫做坏苦;这是苦的自相。此苦来源于辨别,不辨别不就没了。
八苦的最后一项是五蕴胜苦,是由意(即前意识)不断迁流变动形成的,所以叫做行苦。行苦的行是苦因,或者说是苦根。行即是迁徙,漂流的意思。佛教定义有思想活动,就是有行,即有行苦。这行苦的定义使三界九地,除了无所有处天,都有行苦。又四大种中,识是水,所以 “三千大千世界” 就立刻沉没于苦海了。苦谛就这样被建立了,所以苦是谛安立真如。
总观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三界九地,可得十趣因果。
(壹)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极苦无间,即地狱果。
(贰)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昏钝困苦,即畜生果。
(叁)悭贪不施,即饿鬼业,缺乏不遂,即饿鬼果。

(肆)我慢贡高,即修罗业,战斗争夺,即修罗果。
(伍)坚持五戒,即人道业,苦乐夹杂,即人道果。
(陆)精修十善,即天道业,享受福乐,即欲天果。
(柒)知缘性离,即缘觉业,证因缘觉,即缘觉果。
(捌)证悟人空,即小乘业,证小涅槃,即罗汉果。
(玖)渡行齐修,即大乘业,渐入觉位,即菩萨果。
(拾)真慈平等,即神佛业,成圆觉满,即神佛果。
插图13.4.3-1至35是古墨西哥人对此十趣因果的表现形式。插图36是中华文化中对此十趣因果的表现形式,称作大圆镜智。
三界九地总言十趣因果(如图13.4.3-35、36所示),别言25有。有即记忆有,业习气有,因果不忘。欲界中的地狱趣、畜生趣、饿鬼趣,这三恶趣为3有。修罗趣为1有;人趣的四洲为4有;六欲天为6有,所以欲界总计14有。色界中的神众天和神辅天为1有;大神天为1有;光音天中的三天为1有;三禅中的三天为1有;四禅中的前三天为1有,无想天为1有,五不还天为1有,所以色界总计为7有。无色界的四天各为1有。如是,三界九地总计为25有;此25有人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