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谷读书人

“The Great Courses”的忠实粉丝
正文

西方音乐欣赏(31-36)

(2025-02-17 09:58:44) 下一个
此课程来自“ The Great Courses”
https://www.thegreatcourses.com/courses/how-to-listen-to-and-understand-great-music-3rd-edition
如有兴趣可以网购, 或查询本地图书馆, 或加入 “The Great Courses Plus”

这是我学的第一门”The Great Courses”课程. 因为讲的是音乐欣赏, 必须听或看. 好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有这门课(CD或eLibrary). 注意公共图书馆里的CD可能是这门课的第二版
第一次听这门课时可能听到一半时觉得听不动了. 可能是前面内容没有消化好, 可以放一段时间再从头听, 读一下课程附带的参考书(guidebook), 或者记一点笔记(重要的定义和理念)

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笔记, 难免有误, 请指教

第三十一课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C小调, 作品第67)(一)

贝多芬的四个创作时期
青年时期 - 在Bonn生活学习
维也纳时期 - 吸收古典主义音乐
第一和第二交响曲
英雄主义时期 - 革命性个人表达
第三到第八交响曲
晚期 - 完全失聪, 生活孤独, 健康下降
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作曲的创新
音乐形式服从个人表达的需要
强调音乐动机(motive)的发展
乐章之间的戏剧性叙事
韵律(Rhythm)本身成为重要元素, 可以和旋律分离
音乐是个人表达的方式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一主题 - 命运主题
第二主题 - 从命运主题演化, 具歌唱性
再现部 - 第二主题用了C大调, 而不是第一主题的C小调
结束部 - 象是第二个发展部

第三十二课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C小调, 作品第67)(二)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双主题和变奏形式(double variation form) - 两个主题和各自的变奏
第二主题由Ab大调转成C大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三乐章
戏谑曲(scherzo form) - 不是通常的小步舞曲, 但结构相似
速度较快的三拍音乐(triple-meter form)
整体上是ABA结构
C大调和C小调的对抗继续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 - C大调的胜利

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技术上古典主义
表达上浪漫主义(Romantic)

第三十三课 浪漫主义简介

很难划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界限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是演变(Evolutionary), 不是革命(revolutionary)
音乐表达的强化和延伸, 不是风格转向

从表现内容区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
莫扎特 - G minor symphony, fourth movement (1788)
抽象的内容
贝多芬 - Symphony No. 6, fourth movement, “Storm” (1808)
具体的描绘 - 暴风雨

从巴洛克时期音乐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必然发展
巴洛克时期戏剧 - 个人情感的音乐表达得到认可
古典主义主调音乐 - 从歌剧到乐器音乐
贝多芬的推动 - 音乐作为个人表达的媒介
持续增长的表达欲求 - 更长的旋律, 更复杂的和声, 更响的钢琴和更大的交响乐团
古典主义 - 音乐形式决定表达内容
浪漫主义 - 表达内容决定音乐形式
十九世纪, 音乐成为西方艺术的极终形式
增强的和个人化的情感表达
更高水平的图像和文学描述性
音乐形式服从表达内容

浪漫主义音乐的趋势
丰富的, 甚至极致的, 情感表达
民族主义 - 通过民族民间音乐表达个人个性
崇拜自然
敬畏恐怖, 哥特风格, 超自然力

浪漫主义音乐的个人风格和个人表达
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 存在时期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 - 作曲家个人风格(不再是时期风格), 甚至是某作品的风格

第三十四课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形式上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古典主义严格的音乐形式和浪漫主义推崇的自发性, 个性和创作自由存在难以调和的冲突
贝多芬灵活使用(contextual use)已经确立的音乐形式
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为作曲家和听众提供了参考点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开发了新的音乐形式
短作品创作 - 避免了对比或再现的要求
大制作创作 - 包括交响乐团, 声乐团, 独唱, 或朗诵
浪漫主义作曲家在一部作品里用特定主题音乐保持结构一致性

短作品代表作
舒伯特(Schubert)的德语艺术歌曲
叙事诗(Ballades)成为十九世纪早期作曲家创作的文学基础
代表作 - Erlk?nig (1815)
肖邦的浪漫主义钢琴曲
李斯特和肖邦展示了现代钢琴的音乐表现能力
代表作 -
Etude in C Minor, Op. 10, No. 12 - 狂暴躁动
Mazurka in A Minor, Op. 17, No. 4 - 精致忧郁
Etude in Gb, Op. 10, No. 5 - 绚丽高能

第三十五课 标题交响乐(The Program Symphony) -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Berlioz’s Symphonie Fantastique)(一)

音乐形式从中世纪到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变
1300之前 - 素歌(plainchant)
十四世纪 - 等节律(isorhythm)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 - 清晰的歌词
巴洛克时期 - 抽象的原则
古典主义时期 - 基于抽象过程的主调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 - 乐器音乐表达不言而喻

浪漫主义时期崇尚个人表达, 但如何让听众理解
继续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
短音乐作品
标题音乐(Program music)
短作品合集 - 舒曼(Robert Schumann)的钢琴作品“Papillons”, “Carnaval”, and “Kreisleriana”
奏鸣曲式 - 门德尔松(Mendelssohn)的“仲夏夜之梦序曲”(“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标题交响乐(Program symphony) -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1830)

柏辽兹(1803-69)
认为必须把文学和乐器音乐融合在一起
自学成材的作曲家 - 冲破传统
幻想交响曲
年轻艺术家单方向爱上来自爱尔兰的歌剧演员
用一段主题音乐代表被爱的歌剧演员, 贯穿所有五个乐章
重新定义了交响乐 - 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锋作品

幻想交响曲
第一乐章 - 遐想与激情
代表歌剧演员的主题音乐高贵而害羞 - 忽上忽下地不稳定
第二乐章 - 舞会
华丽的华尔兹和主题音乐交替出现在主旋律和伴奏
第三乐章 - 郊外
主题音乐和暴风雨音乐轮流出现

第三十六课 标题交响乐(The Program Symphony) -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Berlioz’s Symphonie Fantastique)(二)

幻想交响曲
第四乐章 - 走向断头台
看似奏鸣曲式, 但没有传统的转调过渡, 展开部, 或者再现部
第二主题 - 断头台进行曲富含拿破仑时期军乐进行曲的影响
首次使用色彩音乐(Klangfarbenmelodie) - 用不同乐器演奏一段旋律的不同音符
第五乐章 - 梦见女巫安息日
乐章开始时用弦乐刻画乱窜的老鼠
用天主教素歌音乐表示葬礼
用赋格音乐展现女巫在棺材边舞蹈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