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谷读书人

“The Great Courses”的忠实粉丝
正文

西方音乐欣赏(07-12)

(2025-01-21 11:09:25) 下一个
此课程来自“ The Great Courses”
https://www.thegreatcourses.com/courses/how-to-listen-to-and-understand-great-music-3rd-edition
如有兴趣可以网购, 或查询本地图书馆, 或加入 “The Great Courses Plus”

这是我学的第一门”The Great Courses”课程. 因为讲的是音乐欣赏, 必须听或看. 好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有这门课(CD或eLibrary). 注意公共图书馆里的CD可能是这门课的第二版
第一次听这门课时可能听到一半时觉得听不动了. 可能是前面内容没有消化好, 可以放一段时间再从头听, 读一下课程附带的参考书(guidebook), 或者记一点笔记(重要的定义和理念)

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笔记, 难免有误, 请指教

第七课 巴洛克时期简介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1600-1750)
这一时期的艺术和音乐特点是华丽, 装饰性强且往往非常细腻
巴赫(J.S.Bach)为代表的作曲家创作的音符丰富和绚丽的复调音乐

巴洛克音乐反映了知识(Intellectual)和社会趋势
理性思考与逻辑
科学理论爆发的年代 - 伽利略, 牛顿
崇尚对称和控制自然

奔放的情感与系统性知识控制的矛盾
巴洛克时期的奔放(extravagance)对比文艺复兴时期的克制(restraint)
代表作 - Purcell的歌剧 “Dido and Aeneas” 中的咏叹调 “Dido’s Lament” (1689) - 重复下降的低音, 葬礼进行曲的节奏,阴沉的小调(minor key)

巴洛克艺术华丽而奢华
绝对皇权 - 法国的路易十四
法国序曲(French overture) - 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Jean-Baptiste Lully发明
第一部分 - 宽广的音阶, 缓慢的节奏, 以及长-短节奏
第二部分 - 模仿复调(imitative polyphony), 较快的节奏
代表作 - Handel “Water Music” (1717)

第八课 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社会趋势和事件
着迷于个人情感的实质和力量
科学发展 -> 强调逻辑与控制
乐器音乐(无人声)的出现 - 巴洛克音乐的结构发展到了不再需要文字或人声来创造音乐表达

关于音乐声音的名汇
音乐是声音沿时间安排(sound in time)
音乐时间是节奏(rhythm)的某些方面
西方音乐的大多数声音是我们可以唱出的离散的声音(discrete sounds)
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 - 声波频率
音高(pitch) - 某一可唱的频率
音色(timbre) - 基于不同乐器
音符(note) - 单一的音高, 音色, 和时长的组合
旋律(melody) - 任何连续的音高
动机(motive/motif) - 简短的音乐片段, 发展成旋律
主题(theme) - 一段音乐的主要音乐主题(primary musical subject matter)
曲调(tune) - 可歌唱的难忘的一段旋律, 有起始, 中间, 结尾
结合旋律(Conjunct) - 相邻音符之间的音程小
分离旋律(Disjunct) - 相邻音符之间的跨度大

同时演奏的旋律之间的关系
单调(monophony) - 只有一个旋律
复调(polyphony) - 同时演奏多个同等重要的旋律
模仿复调(imitative polyphony) - 严格地或不严格地演奏相同的旋律, 一个声部滞后另一声部
非模仿复调(non-imitative polyphony) - 多声部不同旋律, 但同等重要
主调(homophony) - 一个最重要的旋律和其它伴奏旋律

器乐音乐的发展
音乐语言被规范化(codification) - 节拍和速度, 平均律调音系统, 大调和小调(major/minor), 功能性和声(harmony), 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

第九课 意大利音乐和德国音乐

对比两部十九世纪音乐作品
Rossini, The Barber of Seville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 意大利音乐娱乐意味丰富
Beethoven, Symphony No.5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 德国音乐作为隐喻(metaphor)和强化表达

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不仅仅指民俗(folkish)
一般指在音乐会用民间(folk music)或民族音乐(ethnic music)做素材
也可以指语音, 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 或集体心态(collective mindset)在音乐中体现

作曲家创作的旋律很大程度上基于音乐要表达的语言(听众的语言)和作曲家自己成长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拉丁语包含平滑的长元音和很少尖锐的辅音或爆破音

中世纪盛期出现的世俗音乐和通俗音乐(vernacular music)在越来越注重表达的文艺复兴时期里快速发展
1500年前, 意大利是欧洲的音乐中心
意大利语接近拉丁语 - 容易继承拉丁声乐(vocal music)的花唱和拖长的乐句
牧歌的成熟使意大利语, 替代了拉丁语, 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声乐语言

意大利巴洛克音乐风格在1650年之前占据了牢固的地位
拉丁语声乐和宗教声乐的产物
相对法国音乐的装饰复杂性和德国巴洛克音乐的复调与和音复杂性(harmonic complexity), 有旋律和结构的直接性特点
意大利歌剧演变出以后400年的重要管弦乐类型(orchestral genres)
交响曲(Symphony) - 源于意大利歌剧的序曲
协奏曲(Concerto) - 歌剧的器乐改编

宗教改革推动欧洲音乐的进步
新教的宗教音乐包括德语宗教歌曲 - 尤其是合唱曲(chorales)和赞美诗(hymns)
新教教堂接受乐器音乐 - 和声乐一样可以鼓励宗教虔诚
德语的语言特点决定了德国音乐不同于意大利音乐 - 通常是音节性的(syllabic), 每个音节一个音高(one pitch per syllable)
新教的赞美诗成为德国文化的核心之一

第十课 赋格(Fugue)

赋格可能是巴洛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形式
把一个音乐主题在模仿复调环境里系统性地开发
大键琴和赋格完美地融合
代表作 - 巴赫(J.S.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赋格的鉴赏和结构
通常只有一个音乐主题 - 在赋格中习惯上叫“subject” (而不是叫“theme”)
音乐主题被分解, 调整, 和重新组合(be dissected, manipulated, and reintegrated)
三个组成部分
呈示部(Exposition) - 多声部依次介绍音乐主题. 每个声部介绍后开始用互补旋律(complementary melody)伴奏
插曲(Episodes) - 再现部之间的调节转变(modulating transitions)部分
再现部(Restatement/Recapitulation) - 插曲后, 某个声部在新的调(keys)上再次演奏音乐主题

巴洛克时期的调音系统
好律调音系统(Well-Tempered tuning system) - 近似平均律调音系统,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的调音系统
平均律调音系统(Equal-Tempered tuning system) - 1850年以后的标准调音系统

第十一课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一)

歌剧和其先驱
歌剧 - 将场景, 动作, 文学戏剧和连续的音乐融为一体的舞台表演
西方歌剧的先驱 - 古希腊戏剧, 中世纪礼拜剧(medieval liturgical dramas, 演绎圣经故事的戏剧)

歌剧起源于文艺复兴晚期音乐的表达力和探索
古希腊戏剧表达力 - 应该是唱的, 不仅是说
牧歌作曲用文字描绘(word-painting)的方式表达文字含义
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舞台戏剧的涌现
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多幕戏剧之间的音乐(Intermedi/Intermezzi)
到1580年, 幕间音乐演化成为戏剧演出包括音乐
代表作 - Emilio de Cavalieri “Dalle Più Alte Sfere” (1589)
独唱演员的精湛的技艺比复调牧歌更能提供即时性, 亲密性和情感直接性

佛罗伦萨同好会(Florentine Camerata)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俱乐部”
认为古希腊戏剧一定要歌唱的
文字描绘和多声部复调, 例如牧歌, 过于复杂且不能真正表达情感
音乐表现力的三个推论
歌词一定要清晰易懂
歌唱一定要自然(natural declamation)
声乐旋律要表现角色当时的情感

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歌剧欧律狄斯(Euridice)由Jacopo Peri 作曲 - 1600年在佛罗伦萨首演
三种歌唱方式轮流
类似牧歌的小合唱 - 仿古希腊
简单的插曲 - 在动作场景(action scenes)之间或结束, 过渡时段
宣叙调(Recitative) - 角色对话或表演中,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十二课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二)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 是巴洛克时期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威尼斯圣马克教堂的唱诗班指挥(Choirmaster)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 威尼斯多声部合唱作品, 洛克时期的歌剧同样娴熟
他创作的19个歌剧中的6个流传下来了
例如Orfeo” (1607) 和 “The Coronation of Poppea” (1642)
虽然只有宣叙调(recitative, 没有咏叹调), 也足以令人感动

咏叹调(Aria)在早期巴洛克时期歌剧出现
曲调(tune)的概念
咏叹调发展为一种音乐独白(soliloquy) - 故事时间停滞, 角色反思或表达感情
到1660年, 歌剧的必需部分发展成熟
宣叙调 - 故事情节和对话, 弱旋律表达, 只有低音伴奏
咏叹调 - 思想或感情, 强旋律表达, 乐队伴奏
代表作 - Henry Purcell 的 “Dido’s Lament” (1689)

十七世纪里歌剧逐渐成为大众娱乐方式
1637年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在威尼斯开业
为了商务成功可能会放弃某些戏剧性和音乐性品质
从大约1660年到18世纪中叶, 意大利歌剧艺术成就一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