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朋友要我介绍一些常用工具,开始我以为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不会太多,现在发现还是吸引了很多朋友,因为真的有用。要介绍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里只能介绍一些我们日常生活维修和小制作中最常用的几样电动工具。但我不是专业技工,也从没给人干活过,我想居家使用的工具和专业技工的吃饭家当还是有区别的。我的出发点:有了这些工具,我们没有专业技能的普通人,只要学习一点基本的知识,不光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可以做得非常好,最实在的是“随手可得”、可以节省很多钱,但不是为了“摆显”。
谁来做这些事情?在华人家庭,似乎都是男士们的事情,很少有女士们对这些感兴趣的,所以男士们有“一技之长”,在家可以很神气。当然也有例外,我们朋友中有个家庭,家中只有母女俩,妈妈从来都是动口不动手,遇到汽车轮胎戳破了,需要换轮胎,或是墙壁上钉一个钉子挂镜框,妈妈只会插着手吆喝着女儿干活,女儿从小练就“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也不知道将来家中谁更神气?其实在西方国家,很多女士们会做这些DIY,对这些动手的工作感兴趣的不占少数,我以前也讲到一些类似的故事,专业人士都是这样。我们注意一下工具材料大商场的顾客,很多都是女士们。
刚来澳洲时我准备在澳洲的技术学院TAFE做电子专业的教师,在准备资料和面试的时候,去过几次技术学院,惊奇地发现上课的学生一大半都是漂亮的西人姑娘,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姑娘们都会成为一个领域的“能工巧匠”,这个现象在中国很少见。
当然这个系列介绍的工具都是最常用的,很多手动工具和消费品,比如起子,钳子,锉刀,榔头,工作时的紧固工具,油漆时的刷子和基本工具,修理水龙头的工具,电气接线和测量工具,焊接用电烙铁,各种螺丝和钉子,一些常用的硅胶和填料等等;还有一些电动工具,尽管不常用,但有了他们如虎添翼,比如电动刨,打钉机,修边机等,因为篇幅的缘故,不能做详细介绍,有些在以前的制作里介绍过,未来遇到比较典型的使用,还会个别继续再介绍。
工具多了怎么办?特别在海外的朋友,车库和工具房地方大,工具价格相对收入也很便宜,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再加上那些工具商场的促销,逢年过节朋友和孩子们送的礼物(在澳洲男士们在节日收到最多的礼物之一就是DIY工具),家里的工具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注意归类,不然久而久之,自己有些什么工具都忘记了。也可能东西乱放,等到需要使用时,根本找不到。所以建议朋友们要做好归类存放。按照我的经验,很简单:在工具商场的“货架”栏目里,会发现很多架子,不必买很高档的,但最好是一样规格的。我很喜欢那种廉价镀锌铁皮架子,20-40块钱一个,根据需要买一些单个组装好,相互连成一片,紧贴着一面墙壁。
再将工具和配件分类,比如说手动工具类,电动工具类,园艺工具类,消耗品等。把大的笨重的工具放在低的架子上,小的轻的工具放在高的架子上,最常用的放在中间,这样一目了然,拿起来非常方便,摆放也非常整洁。另外养成“归类”的习惯:我们在使用工具时都会摊成一地,钻头螺丝等配件都是随手一丢,干活时集中精力和效率,别管他。但一旦完成一个项目,最终需要将所有的东西归类,整理好存放到位。这样在下次新项目开始时,保证第一时间得到该用的工具和配件。
每样工具都有说明书,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工具都会了,说明书用不到,随手一丢。但是有天遇到问题,再回头看说明,找不到说明书。我是采用这个办法:专门定位一个抽屉(或箱子)作为说明书存放处,每次买了工具,不管大小、有用没用的说明书都往里面一丢,别无它处。需要时绝对在最短时间找到相应的说明书。
最后再来看看自己购买工具还有什么税务优惠?这不是教大家偷税漏税,而是把政府的优惠措施告诉大家,同时也让朋友们知道其定义和底限是什么。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要知道税局的相关条例的定义是什么:任何人因工作,或者经营生意,或者投资房地产而产生的收入都要交税,这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为了维持这个收入而产生的开支,政府容许用来扣税,也就是说纳税人可以少缴税。
简单来说,某个人的工作需要一件工具;开店运行生意的老板需要修修补补,少不了工具;买了投资房出租,维护需要工具,这些开支都可以用来扣税。在每年报税的时候,会计师会从中把关,小件的工具可以当年退税,大件的物品会计师会做一个折旧报表,逐年退税,不光是工具,大至电脑,甚至汽车,原理都是一样。
(注:本文都是介绍澳洲的情况,不同国家政策可能有些不一样,但我想大同小异吧。)
明白了这个原理,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工具也可以享受税务优惠。但是这里提醒朋友们,这个优惠是有底限的:首先要有收入,比如说一个人买了一个投资房(以前文章说明过:除自住房以外的房子),放在一边没有出租,也就是说本年度没有收入,如果买了工具,在房子里修修补补,这是不能在本年度享受税务折扣的,因为根本没有交税。另外,所买的工具是和这个收入有关的。比如一个人买了高层公寓的一个单元,本年度出租后也产生收入,但是要买一台割草机,这是不容许用来抵税的,因为高层公寓根本不需要割草。我们用《开场白》最后的那个例子,如果那位朋友的那个房子是自住房,他买的工具是不能抵税的,只是买了工具以后不再花冤枉钱。要是这位朋友的那个房子是投资房,也出租了,有租金收入,他买了工具不但以后不花冤枉钱,而且可以用来扣税。如果他在本年度买了一把电钻和100只螺丝钉用来维修篱笆,可是只用了50只,税局不会吃得那么空来查帐,只让报销那50只螺丝;也不会吃饱没事做,盯着他以后每年非得用这个电钻继续不断修篱笆。不过建议大家要是利用这个办法减税,不要做过头,一个财年里买几十样工具,或是尽买些非常高档的工具,借口是用来修理房子,这肯定讲不过去。
政府为什么会有这些优惠政策?大家仔细想想,最大的赢家还是政府,本来一个工作可能开销几百块,政府要减免几百块的税,现在买一套工具,业主自己修理,只用其中一小部分减税,而且买了一个工具至少3-5年可用,政府反而减少了开支。当然对于普通纳税人,也不吃亏,我就是慢慢积累很多有用的工具,自己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可以抵税。这实际上是一种可持续的双赢局面,我一直奉劝一些年轻的高薪专业工作者,要有自己的投资。而现实中我认识的不少技术经营,刚开始工作就开始投资地产,其中有工程师,会计师,药剂师,甚至开牙医诊所的专科牙医都有。其中地产投资是最为合适的理财和税务优惠工具,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很多实惠。
我们不少朋友都是五、六十岁左右的年纪,有的退休了,有的半退休,有的即将退休。不少人因为马上要退休,担心没有事情做,有种恐惧感。其实不要担心,找对一个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非常重要,有人喜欢园艺,有人喜欢艺术,有人喜欢摄影,有人喜欢收集古董,有人喜欢小制作,有人喜欢精细木工,女士们喜欢的布艺,编织和手工等,有很多兴趣爱好可以做。我们认识的一位居住在墨尔本的八十多岁的“神气老太”,利用路边捡来的树叶花草,独创一种非常有风格的“贴画艺术”,深受中西朋友的喜欢。而购置一些基本工具,不光可以满足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为我们的美好家园奉献自己的才智,修修补补得心应手,舒展筋骨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节省不少家庭开支——何乐不为?愿这个系列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下面这位快乐的老先生是美国人,以前是大学化学教授。退休后喜欢上了木工,他的擅长是制作“木碗”,下面是他在100岁生日来临时,为庆祝自己百岁大寿,做了一只“大木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