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由“意”(内在的情感、观念)和“象”(外在的、具体的物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形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具体事物构成“象”,共同传达出一种凄凉、断肠的“意”,从而形成了一个悲凉的意象。
意象深挖了意境,让人玩味、回味。
莫言 29 岁那年刚刚从写作速成班出来,小试笔锋,令世人刮目相看。
一个“返乡的我”、一个“命运黯淡的暖”、一只白狗,以及一架秋千, 但这些看似简单的意象构成的象征体系说尽了浓烈的悲悯、复杂的人生况味,以及莫言特有的生命感。
一、桥:命运的分界线
《白狗秋千架》中出现两次至关重要的桥。
第一次,是“我”离开城里返乡,看见村口的那座桥。
那是贫穷乡村和繁盛城市的分界线,也是“回到过去”与“来自未来”的分界线。
这座桥象征的不仅是地理差异,更是时代差异:
城里的“我”穿牛仔裤、的确良
村里的暖还停留在革命宣传队、集体主义的余温里
这座桥让“我”回到暖的世界,但不是暖能跨出的世界。
第二次桥的出现,是小说的高潮:
白狗在桥头等“我”,暖在桥那边呼叫,我在桥这边迟疑
这是命运的三重对照:
桥这边:未来、体面、稳定、有前途
桥那边:贫穷、停滞、病痛、无望
这是一个极具现代主义意味的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
桥不是连接,而是阻隔;不是通道,而是裂缝。
莫言用最简单的意象,写出了最残酷的现实:
有些命运,只能守望,不能跨越。
二、白狗:乡土的柔情与无法挽回的过去
在莫言的文学中,动物常常承担“情感的暗影角色”。白狗是暖的伙伴,也是“我”记忆中最柔软的存在。它象征:
对旧情的不舍
对土地的忠诚
对暖的守护
对往昔生活的牵引
作为连接破碎时空的纽带的白狗什么都记得,守在桥头,肢体语言表达,它要用动物纯粹的忠诚,表达了人世间的悲悯。
三、秋千架:暖的希望与人生最脆弱的幻影
秋千架是暖最珍爱的东西,秋千让她摆脱重负、感到自由、看到远方。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刚刚看到地平线上的希望的时候,一根芒刺刺瞎了她的眼睛。然后秋千又回到原点,最初的最低的原点。这是一个这样的悲哀!
四、暖和“我”:一个时代的两块碎片
暖是悲剧象征的集合:
她的破眼
她的病体
她的喊叫
她的执念
她的无望
“我”是力图走出去的人心里的隐痛
“我”回城之后会体面地教书,跟上时代的潮流,拥有光亮的未来。
但“我”心里留下了一个裂缝:
乡村没救暖
我也没救暖
我俩只是时代碾碎的碎片
没有控诉、没有愤怒,只是和暖站在桥的两端,让读者自己看到文明世界中深刻沉痛的悲悯。莫言这篇早期作品,已经完整展现了他此后所有作品的内核:强烈的生命感、深刻的乡土意识、悲悯的命运观;
以及叙事特点:象征与自然融合,触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