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交流發生於2025年9月間,兩人原不相識,也不是為發表而交談。後來雙方同意,分享也許可让更多人受益。配圖由AI生成,恕不糾其差誤,爲AI進化過程留個錄。
與讀者談:由《沈仲章唐山三部曲》引發
静君友: 刚看了您关于唐山学潮的文章,史料整理得很细致,尤其是大事记里呈现出来的学生抗争片段,让人感觉当年的气氛扑面而来。其实很多人对唐山交大的印象还停留在工科名校,但您通过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让校史多了一份鲜活感。想问问,您在查这些档案的时候,最难获取或者最让您惊讶的史料是哪一类呢?
Argon_Argon: 轉沈亞明答:感謝關注!《沈仲章唐山三部曲》寫於十年前,當時上網搜索,相關史料極少,都曾令我吃驚,但記不清具體哪(幾個)方面。因爲茅以升出名,我印象深的是,對他第一次任唐山校長是在該期間,極少提到;至於他到校總共才三天,更無提及。還有,豈止“很多人对唐山交大的印象还停留在工科名校”。一位名牌大學歷史系教授是唐山人,聽到沈仲章曾讀“唐山大學”,立馬回應:唐山沒有大學。
静君友: 原来如此,您提到的细节真是难得!十年前网上资料确实零散,所以能留下这样的记录格外珍贵。关于唐山文大的印象,我以前也多是停留在“工科名校”的标签,没想到还能从《沈仲章唐山三部曲》里看到不一样的角度。您这样一点点梳理、还原当年的校史,反而让人觉得文字背后藏着一种温柔的力量。您平时在研究这些资料时,会不会有种“和前人对话”的感觉?
Argon_Argon: 轉沈亞明答:我自幼“混”在比我年長五十來歲的老人堆裏,對先輩在總體上有親切感熟悉感……現在梳理相關歷史,很希望“與前人對話”,問問清楚當時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沒能被官方檔案記錄下來的細節。
静君友: 你提到自小就和长辈在一起,对那段历史有着亲切而熟悉的感受,这真的很难得,我也是自小就和长辈在一起,但是长辈们谈论的都是战争历史,我听得非常多。我也常常感慨,很多往事如果没有人去讲、去写,就会慢慢淡掉。你提到的碰到人对话,让我想起以前听长辈说起抗战时的点滴,那些小场景、小细节,常常比书本里读到的更有画面感。
Argon_Argon: 同意“小场景、小细节,常常比书本里读到的更有画面感”。
静君友: 人生何处不相逢,有缘千里共一方。
Argon_Argon: 沈亞明說,接您贊語是鼓勵,非常感謝,希望多聞反饋,協力為“常常比书本里读到的更有画面感”的“小场景、小细节”多留痕跡。
【附】《沈仲章唐山三部曲》鏈接: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一:混進大學(上)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一:混進大學(下)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二:熬過預科(上)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二:熬過預科(中)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二:熬過預科(下)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三:捲入學潮(甲)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三:捲入學潮(乙)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三:捲入學潮(丙) - 博客 | 文学城
沈仲章唐山三部曲之三: 捲入學潮(丁) - 博客 | 文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