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王陨落之废墟/中:考古--王朝 Isr-10

(2025-10-05 15:34:00) 下一个

遗址公园就像演出五千年历史剧的舞台,迦南人、埃及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十字军、阿拉伯人,不断上场下场;而舞台的后窗口外,正漫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篇要讲古迹的历史和考古,为了控制篇幅,只做粗线条勾勒。最后附有一个历史年表,便于大家查找。

考古证据

众所周知,地中海沿岸的古代遗迹,多属石头建筑,易于留存,是考古学家挖掘研究的重点。Beit She'an/伯善遗迹在沉寂了数千年后,直到1921年至1933年期间,考古学家才开始发掘,向下挖了有十六、七层,挖出的历代文物从主前5000年,直到奥斯曼时代(1299-1922)。

新石器(10000-4500 BC)古埃及: 先是G.M. 菲茨杰拉德的考古团队,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资助下, 挖出了不少埃及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一部分藏于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另外一部分藏于耶路撒冷的洛克菲勒博物馆。

在1983年和1989-1996年间,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又再次对伯善考古发掘,发现了更多的古城遗迹。也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主前5000-6000年),此地已经有人类居住和活动;在Beit She'an的山丘上,有一些早期定居者的墓地。

青铜时代(3300-1150 BC):埃及古代文獻和此地的出土文物都可证明,有数位埃及法老,都在伯善一带部署过军兵,曾经征服和统治过这里。

从埃及卡纳克神庙的铭文记录看,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Thutmose III(1481-1425 BC,十八王朝第六位法老)在米吉多打了胜仗,将伯善纳入了埃及版图,并改建成埃及的区域行政中心。

在埃及新王朝鼎盛的三百年间(主前1550-1200,第十八到二十王朝),此地的人口构成渐渐改变,逐渐以埃及行政官员和军事人员为主。他们按照埃及模式对伯善重新布局和建设。到第二十王朝,已经有了许多埃及的行政建筑,包括了埃及总督的宫殿行署等。

考古学家也挖掘出一些埃及样式的陶器和工具。前文曾提过一座大型迦南神庙,在那里出土了一块埃及石碑(第十九王朝的赛提一世/ Seti I 1294-1279 BC和拉美西斯二世/Rameses II 1301-1213 BC),上面的碑文也证明了当时有希伯来族群在此地居住。

在神庙附近,还挖掘出一座公元前14世纪的雄狮与母狮石碑,现藏于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此外,还发现了50多具陶制棺材,主要来自公元前13世纪和12世纪。大多数棺材为典型的埃及风格。

伯善曾经是迦南人修筑的坚固城。当曾经在埃及为奴的以色列人,返回故土、攻入迦南地后,十二支派中的玛拿西支派分到了伯善的土地(书17:11)。

铁器时代 (1150-265 BC):在埃及第二十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统治时期(主前约1180-1150),精于航海的非利士人(Philistia)迅速崛起, 夺取了地中海的海上霸权。他们也掌握了当时先进的冶炼技术,很快就吞食了以色列西部沿海的五座城市,让缺乏金属兵器的以色列人难以招架。

旧约《撒母耳记上》记述“那时,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20 以色列人要磨锄、犁、斧、铲,就下到非利士人那里去磨,……。22 所以到了争战的日子,跟随扫罗约拿单的人没有一个手里有刀有枪的,唯独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有。”(撒上13:19-22)

因兵器的落后,以色列人在争夺战中常处于劣势。非利士人手持铁制兵器,在以色列境内攻城掠地。

以色列王国:以色列第一代君王、身材伟岸,相貌英俊的扫罗和他的儿子们,带领以色列人抵抗非利士人,后来他们都在伯善附近殉国;他们的尸体被非利士人割去首级、挂在城墙上示众(撒上31章)。下次再来详细说这段历史。

除了土地之争,以色列人还面对着信仰的挑战。以色列人敬拜的独一真神是耶和华;而迦南本地人是拜偶像的。旧约圣经多次提到,耶和华神十分憎恶迦南人拜的偶像假神。考古学家在此地挖出两座古代偶像的殿宇,一座是亚斯他禄殿,另一座可能是大衮殿,还有一根石柱刻有“伯珊/伯善的主神巴力”。

当以色列起初的三位君王过世后,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做王,此间以色列分裂成南北两国(约主前930年),伯善被划归给北国以色列(北方十个支派)。

主前722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帝国所灭,主前586年南国犹大被巴比伦帝国所灭,很多犹太人被掳到外邦,从此失去祖国两千多年(主前586—主后1948)。

希腊和西罗马时期(Hellenistic & Roman period 323BC—476DC

希腊时代:马其顿/希腊帝国兴起后,伯善被改称为“斯基泰波利斯 Scythopolis”,大概是以在此定居的斯基泰退伍军人命名。到主前约300年,城市已经扩展到土丘下方的平原上。

后来托勒密王朝(主前301-198年)管辖着此地。在古代文献中,记载了耗时长久的叙利亚战争,也就是亚历山大/马其顿大帝的两大部将: 托勒密Ptolemaic与塞疏古Seleucid之战。

托勒密掌控着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地区;而塞琉古统治着包括叙利亚、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和部分印度的地区。塞疏古人(汉朝、南北朝称其为“条支”)在主前198年攻下了伯善/Scythopoli。

在塞琉古统治时期,因其羞辱犹太人信仰的政策,引发了犹太人的马加比起义(主前167-160),犹太人起义之后建立了哈斯蒙尼犹太王朝(?ashmona'im),这个王朝存在了约八十年;后来犹太人被塞琉古帝国的德米特里二世 (Demetrius II Nicator)镇压下去。

西罗马/新约时代:到主后1世纪/新约时期,罗马帝国统治着地中海沿岸,伯善又被改名为低加波利(Decapolis),属于犹太行省,并获得了罗马帝国的自由城地位。“deca”意思为“十”, 而“polis”意思为“城市”,Decapolis意为“十城之首”。在这十座大城之中,只有低加波利在约旦河西,史学家约瑟夫说她是低加波利最大的一座城。

福音书记载耶稣传道路线说:“耶稣又离了推罗的境界,经过西顿,就从低加波利境内来到加利利海”((可7:31)。

Beit She'an存留下来的古迹中,多是罗马帝国(主前63年-主后330年)的建筑,有街道、神庙、商家、公共澡堂、公厕等等。还有两排直径1.2米粗的科林斯/哥林多石柱,高高矗立着,十分壮观。而之前提到过的阶梯式半圆形剧场,可容纳7000名观众,目前仍在使用。

有一处古迹看起来不寻常,却很难猜出其用途。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古罗马的公共浴场。浴场有地热供暖、蒸气浴温泉和冷水设施。浴场的地面下有一排排矮小的石柱,让热空气可以流动、能加热地板,又不会进入室内而损毁房屋。DSCN1152.JPG

犹太人起义:在主后66年,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爆发(参考前文:马萨达--中 集体殉国 Isr-8)。当时住在Decapolis的希腊人与犹太人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有数千犹太人被他们的邻居所杀,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犹太大家族(可参考约瑟夫著的《犹太战争》)。

罗马帝国基督化:主后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基督教。Beit She'an/伯善成为基督教城市。虽然主后363年的地震再次对城市造成毁坏,但整修更新之后,城内一直有不少的居民。

主后409年Beit She'an/伯善成为北方的首都。城市扩建到400公亩,人口增加到4万人。罗马人在此投资兴建了主座教堂/教区中心和修道院等大型建筑,如今都是罗马遗址的主体。

拜占庭和和奥斯曼帝国(395-1453DC,1299-1922DC)

到了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时期,这座多元文化的大都市,成为巴勒斯坦第二行省的首府,居民中有基督徒、犹太人、撒玛利亚人和外邦人…。

到了主后634年,阿拉伯军队征服了伯善,改名为拜散(Baysan阿拉伯语音译),将其并入叙利亚行省。之后大量阿拉伯人移居到此,渐渐和原有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人。

在伍麦叶/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 主后661-750,伊斯兰第一个 世袭哈里发王朝)时期,阿拉伯世界迅速扩张,国土非常辽阔:西至西班牙,东到印度河,北到外高加索,南控阿拉伯半岛和北非。直到后来什叶派出现,才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内部矛盾。

主后749年的又一场大地震,摧毁了整座城市。

十字军数次东征时期(主后1096-1291),十字军也曾在此地修筑过城堡。

在奥斯曼帝国(1299-1922)统治期间,尤其在修建了海法-大马士革铁路后,伯善丧失了故有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渐沦为一座中等规模的阿拉伯乡镇。

现代社会群体(1922- )

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后,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犹太人开始迁回故土。1948年以色列建国,同年5月的“基甸行动”, 迫使大部分巴勒斯坦居民逃离或被驱逐出境。

因犹太移民从世界各地涌入并长期定居,伯善/贝特谢安的穆斯林和基督徒人口比例越来越低,根据2022年的人口统计:犹太人口占到了98%。

如今,贝特谢安遗址公园就像一扇回望历史的窗口,在曾被迦南人、埃及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走过的道路上,漫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附:伯善历代年表(主前5000-主后1948,参考Chat GPT

史前与早期文明

  • 约公元前5000–3300: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出现早期农业村落(耶利哥、比布鲁斯);属部落/城邦阶段。
  • 约公元前3300–2000:早期城邦,迦南人、亚摩利人等闪族部落居住,受埃及、苏美尔文化影响。

青铜铁器时代

  • 约公元前2000–1550:迦南城邦林立,受埃及中期王国势力影响。
  • 约公元前1550–1200:埃及新王国直接控制黎凡特(图特摩斯三世远征,亚喀巴到叙利亚都属其势力)。
  • 约公元前1200–1000:埃及势力衰退,出现以色列人(联合王国扫罗、大卫、所罗门)与非利士人等民族。
  • 约公元前1000–722:以色列(北国)与犹大(南国)相继存在。
  • 公元前722: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帝国所灭。
  • 公元前586:新巴比伦帝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南国以色列被灭。
  • 公元前539: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征服巴比伦,允许犹太人回归。

希腊罗马时期

  • 公元前332: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该地。
  • 公元前301–198:托勒密王朝(埃及)统治。
  • 公元前198–141:塞琉古王朝统治。
  • 公元前141–63:哈斯蒙尼王朝(犹太人自主王朝)。
  • 公元前63:罗马庞培将军进入耶路撒冷,成为罗马属地。
  • 公元70:罗马提图斯攻陷耶路撒冷,第二圣殿被毁。
  • 公元135: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罗马改名此地为 叙利亚-巴勒斯坦

拜占庭伊斯兰奥斯曼

  • 公元324–638:拜占庭帝国(基督教)。
  • 公元638:阿拉伯哈里发/奥马尔攻下耶路撒冷,进入伊斯兰统治时期。
  • 7–10世纪:倭马亚王朝、大阿拔斯王朝。
  • 11世纪末–13世纪:十字军东征,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099–1291)。
  • 1187: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阿尤布王朝)。
  • 13–16世纪:马木留克王朝统治。
  • 1517–1917: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四百年。

近代

  • 1917–1948:英国托管(巴勒斯坦托管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由英国接管。
  • 1948:以色列建国。

总结迦南人 → 埃及人 → 以色列人→ 亚述人 → 巴比伦人 → 波斯人 → 希腊人 → 罗马人/拜占庭人 → 阿拉伯人/穆斯林→ 十字军 → 奥斯曼 → 英国 → 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