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外信

性情中人,分享真性情。看似古舊書,說的是千秋話。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112 风采依然:雷根斯堡/德国 海外篇之十二

(2023-09-06 12:42:46) 下一个

街上是现代人潮,城市却古风依旧,殿堂之高雅与市井之流俗并存;好像走进时光隧道,窗里窗外变幻快闪,……教宗保罗六世盛赞这个古老的儿童诗班……。

  离开皮尔森之后,搭多瑙河游轮,第二天去雷根斯堡。

旅游团内有不少美国游客是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参加同样的行程,留在船上吃喝玩乐。参加陆上行的人,就得到了30欧元的午餐费。雷根斯堡的主要景点,是13世纪的大教堂、12世纪的石桥、罗马门、市政厅、以及德国最早的饭店Alte Würstküche (Old Sausage Kitchen)等。

千年老城(可参考后面历史)

雷根斯堡在德国东南部,地处多瑙河与雷根河的交界处,是巴伐利亚州一座著名的老城;纽伦堡在其西北约九十公里,慕尼黑在其东南约一百公里。

雷根斯堡老城沿河而建,因河岸不宽,河边的建筑高耸、街道狭窄,城堡坚固,处处显出当年的辉煌。雷根斯堡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城中有一千多处文物遗迹。包括保存完好的11至13世纪的建筑:市政厅、大教堂、市场、修道院,贵族城堡等,多数是古罗马及哥特式建筑。

在老城区狭窄的入口处,在迎面的一幢高大建筑上,有一幅巨型画作, 画中只有两个人物:大卫和歌利亚。尽管画作的笔法粗犷简单,却是圣经中很出名的一段故事。在旧约《撒母耳记上》17章中记载:小牧童大卫勇敢地甩出一块石头打死了大巨人歌利亚。或许此幅巨画在暗示:文明人打跑野蛮的原住民(凯尔特人)而建了城?

  古罗马时期,雷根斯堡是罗马军团的重要营地。罗马军团所建的城堡Castra Regina有几个城门,其中北边的城门(Porta Praetoria/Roman Gate)遗址保留至今,距离大教堂不远。Porta Praetoria 是古罗马堡垒的一部分,该堡垒建于公元90年。

 

老城中还有许多中世纪的建筑,其中老市政厅(Old Town Hall)建于13世纪;从1663年到1806年,这里是神圣罗马帝国议会的所在地,有“永恒的帝国议会”之称。1806年8月1日,在这里开了最后一次帝国议会,宣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正式解体。如今,这里是雷根斯堡市长的办公地,也是帝国议会博物馆和游客中心。

雷根斯堡的古建筑中还有许多意大利式塔楼。据称雷根斯堡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拥有最多意大利式家族塔楼的城市,也被戏称为“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

这些塔楼中最显眼的是金色之塔(Goldener Turm,1260年),塔高50米,如今是大学生宿舍。

雷根斯堡街道狭窄,全城处处是古迹,两个主要的地标是大教堂和古石桥。

圣彼得大教堂(Dom St Peter Cathedral)

圣彼得大教堂,是雷根斯堡的中心地标,也是莱茵河以东唯一的法式哥特大教堂。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在739年建立,隶属于萨尔斯堡主教区,是最古老的天主教区之一。这里最早的教堂叫Niedermünster,位置比现在大教堂的更靠西。在1156年至1172年间,大教堂两次被大火烧毁,在1270-80年间开始重建。

 

负责设计这个大教堂的建筑师,曾在法国学习,设计方案体现出法国哥特式的风格。大教堂正面的主体建筑,包括两座塔楼和一个中央大殿,双尖塔楼高105米,教堂总长86米、宽34.8米。因工程浩大,直到1520年前后才算完成。教堂的彩窗非常绚丽,西面的彩窗到19世纪才完成。此外五座哥特式的祭坛也独具特色。

这座教堂也是十九到二十世纪期间,一些著名大主教的墓地。大教堂对面矗立的一座青铜雕像,是红衣主教菲利普.威廉((Philipp Wilhelm,卒于 1598 年),他的兄弟是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由此也可见当年政教一体状况。直到拿破仑占领雷根斯堡之后,才迫使大主教放弃了行政权柄。

雷根斯堡大教堂的内部音效非常好,从975年就开始了正规诗班音乐敬拜。教会少年唱詩班名叫Regensburger Domspatzen, Dom的意思是教堂,而Spatzen是麻雀。可以翻译作“雷根斯堡的麻雀”或“圣堂之雀”。号称男童诗班中的“斯特拉迪瓦里”(古典优质小提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也最知名的教会童声诗班。1976年,在“纪念教会创立一千年”的音乐会上,教宗保罗六世赞美这个儿童诗班为“世上最有名气的合唱团”。

   

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家乡就在附近, 1970年代他曾在雷根斯堡大学教授神学。2006年9月他以教皇身份,到访雷根斯堡大教堂并主持弥撒,著名合唱指挥Dr. Theobald Schrems带领“圣堂之雀”诗班献唱。

大教堂的教会学校中有三百余名年齡在10至19歲的學生,每天都要进行合唱練習。孩子们除了在本地大教堂獻唱之外,也時常参加著名的國際巡迴演唱會。很可惜这次没有机会听到孩子们的天籁之音。

多瑙河老石桥

雷根斯堡的另一个著名地标,就是跨越多瑙河的老石桥 (Stone Bridge/ Steinerne Brücke)。石桥建于1135-1146年间,是德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历经近九百年的沧桑、风采依然。老石桥是当年世界上最坚固、最长的桥。

老石桥长336米,宽8米,平均高度15米,共有16个桥洞,桥洞宽度分别在10.15米至16.60米之间,桥墩宽度5.85米至7.40米。可能是因桥的象征意义,腓特烈一世在1189年5月从这里启程,率领军队踏上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路程。 

老石桥距离双塔大教堂不远,对比高耸的教堂尖顶,石桥格外显得朴实低调。

 

我们在河边的一条小巷子中浏览古城旧日风光,并不知附近有桥。在一口古井和一尊小雕像的后面,抬头赫然看见湍急的流水,因之前之前看见的河水都波平如镜,就忍不住向前走几步想看个究竟,以为是另外一条水道。没想到豁然见两个古老的石桥洞,下面有方方正正宽厚的桥墩底座,平静的河水突然撞上桥墩底座,变成了激流。老石桥近在咫尺,人却看不到她,突然撞见,像意外的邂逅,很有些惊喜。如此古朴低调的石桥,竟是12和13世纪的建筑典范,

后来许多石桥参考和效法它的设计建造。在模仿它的桥中,很多比她的名头更响亮。比如说:伦敦泰晤士河与法国的石桥、布拉格的查理大桥,还有德累斯顿的易北河桥。

桥边老饭店

下船之前,船员专门提醒我们:在石桥附近,有家历史悠久的饭店:Old Sausage Kitchen,一定要去吃他家风味独特的香肠餐。餐馆离大桥很近,但地盘狭窄,显得很袖珍又像快餐店。

因靠近桥头,附近游客如云,餐馆专门用围栏圈住门口的地盘,只有约二十张小桌,每桌可坐三、四人。餐馆面向河的外墙,有三扇窗一扇们,门口就是卖餐的窗口。小餐馆虽然不起眼,历史却很悠久。

古时候盐很金贵,河流的码头都有盐商建的仓库,雷根斯堡也不例外。后来盐价大跌,人们就把仓库改成图书馆,可惜因长期储存盐,藏书中也浸入了盐分。于是干脆把这里改为修桥工人的饭堂;后来从这里上岸和过河的人很多,饭堂继续开放,供应饭食给来往的船员和装卸工人,还有修建大教堂的工人。经年累月,这个食堂渐渐“研发”出既好吃又顶饱的香肠套餐。雷根斯堡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也有了“铁打的食堂,流水的客”。

那天买午餐要排长队,小餐桌没有空位,人们就坐到河边坡地上,对着古桥与河水开吃。我终于等到一张桌子,看到同团的两对菲律宾夫妇没有地方坐,就邀请他们也过来,大家挤在一起,说说笑笑很快乐。我胃口一向不好,对吃淡漠,也就没“吃出好”来。

饭后我们在老城里面自由行,巷子又多又窄,很容易迷路。路旁有不少小店铺,东西都卖得挺贵,我们在一个小铺子买了几件手工制作的小动物摆设,又在桥头较大的一家店买了拉线木偶(给外孙)和其它纪念品。

雷根斯堡街上是现代人潮,城市却古韵悠然,殿堂之高雅与市井之流俗并存;好像走进时光隧道,窗里窗外变幻快闪,有点迷茫,有些留恋!  

 

雷根斯堡Regensburg的历史

雷根斯堡因有舟楫航运之便利,远在石器时代(400 BC)已经有凯尔特人在此居住;大约在公元79年,古罗马人在此地建城。公元179年,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在这里筑起一座兵营要塞,取名为 “雷根斯堡”(Lager am Regen),意思为“雷根河畔兵营”。

到公元6世纪雷根斯堡成为巴伐利亚的首府。1207年雷根斯堡升格为罗马帝国自由城,1245年又被赋予城市自治权。在神圣罗马帝国时代,雷根斯堡处在帝国中心,又因运输方便而商贸繁荣、是中欧地区生活最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后,经历了多年的经济衰退,1492年失去了帝国自由城的特殊地位。

在宗教方面,739年雷根斯堡升格为主教区。1147年5月,康拉德三世(当时罗马帝国君王)从雷根斯堡发起了第二次东征;四十年之后,在1189年5月,腓特烈一世又从此地发起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在旧教堂被火烧毁之后,1270-1280年见雷根斯堡大教堂开始建造。自13世纪起,这一区的主教兼管世俗事务(政教合一)。根据查阅的英文资料,在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之后,雷根斯堡的一些居民逐渐转为新教徒。1542年秋天,市议会正式宣布接受新教信仰;从1553年到1624年,新教会堂先后按牧了两百位牧师。幸运的是,这里的天主教会与新教教会一直和平相处,在改教过程中没有发生在其它地方常常发生的流血冲突。

1803年,雷根斯堡宣布退出罗马帝国,加入莱茵联邦;1806年8月1日,神圣罗马帝国正式宣布解散。1809年雷根斯堡先后被奥地利和法国占领,拿破仑取胜之后,迫使雷根斯堡大主教放弃权力,1810年此城并入了巴伐利亚。与之对应的是,1817年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也降格为普通教区。

在二战中的1943年至1945年间,雷根斯堡老城并没有受到太多战争影响。英美空军只对市郊的飞机工厂(是欧洲最大的厂)展开了28次猛烈空袭,有三千人丧生,部分桥梁受损。后来纳粹军队撤离逃跑,雷根斯堡未经战斗即告解放。对比许多在二战中被炸成废墟的城市,雷根斯堡是为数不多幸免于难的城市。

目前的雷根斯堡像老树开新花,西门子公司在这里设有分公司制造芯片;1986年宝马也在雷根斯堡投产,1989年东芝投产,生产笔记本电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雲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燕花园' 的评论 : 读了妳写的那篇,喜欢!音乐是上帝给人的美好赏赐!
京燕花园 回复 悄悄话 教宗本笃的哥哥乔治是一位很有音乐天赋的神父,他曾经任雷根斯堡童声诗班指挥三十年。我写过一个书评,my brother the pope, 就是乔治蒙席写的本笃教宗的故事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4830/201302/297.html
感谢您的精心分享。
雲河 回复 悄悄话 enjoy!
helen_xu111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马上就要去regensburg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