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滨游记之十五:英格兰之行(2005年3月10日至3月16日)

(2022-05-02 03:36:56) 下一个

英格兰之行

自从有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在我们的头脑里,英美就成了西方世界的代名词。来美多年以后对美国有所了解,同时也知道英美是不同的,但到底有哪些不同还是个未知数,这次去英国抱着很大的好奇心。

记得丫丫很小时问过,英文叫“English”中文是不是叫 “Zhonglish”,多有趣的问题呀,她哪里知道英文中还有美国英文和英国英文之分。在去英国的飞机上旁边坐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男孩,是从佛罗里达渡假回来的,皮肤晒得像龙虾皮。他们之间的对话丫丫就听不懂,那可是英文正宗。

我们这次是在伦敦呆四天,然后租车去伦敦以外的地方。在伦敦没租车是英明决定,伦敦的地铁非常方便。下飞机以后,推着行李车可以一直走到地铁站口,地铁票是按距离远近算钱的,但是对家庭有特价,像我们三人只要买两张大人票和一张小孩票共八个英镑,可以一天有效。伦敦共有十一条地铁线,我们只换了一趟车就到达旅馆门口。从旅馆到开会的地方乘地铁是两站,步行二十分钟,我们选择步行,因为旁边就是肯辛顿(Kensington)公园和海德(Hyde)公园。这一带包括我们住的旅馆都是三、四层高的老房子,房子里外都装修一新,每家门口是一块五至六平米的小花园,看得出主人都在花园里下了一番功夫。街道很窄,所以很多街道都是单行线。英国是在右边开车,车道方向也是相反的,过马路时地上写着向右看,或向左看,大概就是给我们这些老外看的,但是头还是不由自主地反方向看。


肯辛顿公园

到开会的旅馆报到了以后,我们就径直往海德公园走去。肯辛顿公园和海德公园在一起是伦敦市区最大的一块绿地,中间以一条小河为界,东边是海德公园,西边是肯辛顿公园。河里养了许多鸭、鹅、岸边有兔子、大田鼠、小松鼠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弄得丫丫不忍离去。


童趣

我们在海德公园走了一大圈,就是为了找那个西方言论自由的象征Speaker’s Corner,找到以后不禁大失所望,只是一块像停车场一样的空地。大概因为天气冷,又不是周末,除了我们三个人就没别人了。一会儿又看见另一群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大概也是言论自由的真谛,你可以自由地说,别人更可以自由地不听。


大失所望的言论自由的象征

整个海德公园就是大片的绿地,稀疏的老树,貌不惊人。但它曾是大英帝国立于世界巅峰的见证人。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曾在这个地方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发动机、自行车等工业革命的成果,吸引了六百万人前来参观。皇室用办展览会营利的钱又开办了学校。

我们第一顿晚饭是在戴安娜饭馆(Diana Cafe)吃的。我们沿着住的街找餐馆,那条街有很多老酒吧,很热闹,但一推门进去就烟雾弥漫,呛得人受不了,所以我们以后决不进酒吧。戴安娜饭馆的老板会做生意,其实戴安娜生前可能就来过一次,与老板合了影,他们就以此为招牌,两面墙上挂满了戴安娜的照片,菜单也以戴安娜爱吃菜排列,只有七、八张桌子的餐馆里人坐得满满的,我看一多半人是冲着戴妃来的。

凡是比较有名的大城市都伴随着一条河,水给城市带来了灵气,巴黎有塞纳河,维也纳有多瑙河,里斯本有提伽河,华盛顿有波得马克河,伦敦是泰晤士河。只有北京和南京,把原来的护城河和进香河给填了。泰晤士河上有许多桥,最有名的是塔桥。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到塔桥去参观。塔桥是伦敦的象征,建于1886-1894年英国强盛时期,当时用了世界先进的蒸汽机,桥下有间很大的车间供参观,每一步骤都有各种文字的介绍,还有中文的。告诉你怎么从烧煤开始,推动蒸汽阀,然后使桥面张开,很有意思。从进口爬到桥顶有三百级台阶,桥顶上有介绍历史的电影。顶端的人行廊道是封闭的,据说因曾是自杀者和妓女光顾的地方,所以从1909到1982年关闭了。现在上来不但要交钱,还得过安全检查。


塔桥是伦敦的象征

从桥顶看泰晤士河两岸风景很好,不远的河中间停着一艘退役的炮舰,供人参观。再远是一座不起眼的桥,这座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 伦敦桥。丫丫她们从小唱歌“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就是这座桥。她告诉同学要去伦敦,有些同学并不知道伦敦是哪,但一唱这支歌就知道了。

塔桥旁边有个小城堡,建于上个世纪初,里边有皇家的住宅,有武器库,还有监狱,曾有几个皇亲国戚在这里被砍头,门卫和导游都着古装。门票要80美元,太贵了,我们没进去。

从塔桥下来,沿着河边走,很快就到了Waterloo Bridge。这一带的房子和街道都比较陈旧,没有旅游的人,之所以来这里,完全是为了电影“魂断兰桥”的旧梦重温。桥上风大车多,我们走到桥头就退回来了。费雯丽在电影里当妓女去的那座火车站(Waterloo Station),我们也进去拍了照。全世界为那部电影来看这座桥的大概仅我们三人也。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是不会看这种老电影的。但是像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影响还在,伦敦专门有福尔摩斯旅游专线,去看那些老街,老房子,有的门一推开是条街。


滑铁卢大桥火车站

接着我们去看大钟(Big Ben),这一带就很拥挤了,都是观光的人。唐宁街10号原来可以一直走到门口的,现在整条街给封闭了,只能隔街看那一片政府办公楼,能够靠近的是骑马的门卫。丫丫很喜欢马,敢去摸马鼻子。坐在马背上的士兵纹丝不动,但是马不行,它得拉屎,所以那块地方很臭,不知道天气热了以后怎么处理这些屎尿。士兵换岗是一景,象看木偶戏一样。


唐宁街10号的门卫

当晚我们又到市中心(Piccadilly)广场看夜景,和纽约的时代广场几乎一样,出地铁站就是大幅的霓虹灯环绕天空,黑乎乎地到处都是人。在这我们赶上下雨,不得不买把伞。这是我们六天中唯一一次和雨遭遇,我们还是见了两、三天的太阳,这在平均日照两小时的伦敦,我们算是幸运的。带来的雨衣都没用,在地铁里偶尔见人身穿风衣,手持雨伞,但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第三天我们来到伦敦纪念塔。说是塔实际上大小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差不多,62米高,外圆内空,石头砌成的,顶部有个平台,可供20人站立。螺旋式的楼梯一通到顶,共三百十一级台阶。为了陪丫丫,我们是舍命陪小人,气喘吁吁到顶。这是为了纪念1666年那场大火建造的,那场大火起源于距塔62米的布丁街,烧毁了原有的城墙。

从塔上下来我们沿着泰晤士河北岸走,北岸边多是新造的高级住宅区,沿河是一条供人走路跑步的路,2000年河上还新建一座只供步行的轻便桥。据说英国一贯照顾步行人的权利,歌星玛当娜在英国的庄园边有一条步行路,行人路过她家当然不免会探头探脑,玛当娜以防碍隐私权为名想让步行路改道,但是官司还是步行人赢了。

步行桥旁就是圣保罗大教堂,也是1666年大火以后重建的。人很多,排队进门。此地曾举行过许多庆典活动,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还是戴安娜和查理王子的婚礼场面。教堂门口的街道很窄,是给那时马车走的,现在街上巡逻的警察还是骑马。在伦敦市区我们就没见过大的停车场和行车道,全是小街小巷。从教堂出来我们就去白金汉宫。正好赶上抗议示威,西班牙北部的的巴罗克省要求独立,几个人爬到白金汉宫的大铁门上,挂起大标语,站在门顶上不下来。警察把周围全围起来,不让游客靠近。当天是马德里地铁站爆炸一周年。西班牙的事搞到英国来闹。天气很冷,站在门顶上风更大,我们直担心上边的人要小便怎么办。当晚的电视和第二天的报纸都没报道此事,示威者的企图没达到。英国的防恐戒备不像美国那么严,整个气氛比较轻松,像白金汉宫发生的事放在白宫,一定会用救护车的梯子上去把那两个人抓起来。但是英国的警察只站在边上看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大概是绅士风度吧。


白金汉宫的大铁门上的示威者

1991年梦华来英国时伦敦的中国城是红灯区,只有一条街,街口竖个牌楼标志是中国城,又破又烂的地方,他一个人没敢进去。今非昔比,现在大不一样了,中国城一片街成了雅皮士区(Soho)。走出地铁就人挤人地走不动了,店铺的门脸都装饰一新,卖什么的都有,有艺术品、古董、服装,仍然有红灯区卖身的。中国城的牌楼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更鲜艳了。每家中餐馆都宾客盈门。顺便说说英国的食品,梦华90年代来英国时的印象是英国没有吃的,代表食品是炸薯条和鱼,鱼很新鲜,但是做法只有一种,就是裹了面在油里炸,然后用张纸包起来,和薯条一起捧在手上吃。这次来之前就听说英国吃上多样化了,很多印度、中东的店,中国餐馆的生意也很好。英镑和美元的比价是1比2,但市场上的东西并不便宜,像烤鸭是15个英镑,可乐是一个英镑,最便宜的炸鱼和薯条(Fish and Chip)6个英镑,他们所有的东西比美国贵一倍。我们最喜欢的是炸鱼和薯条,至少吃了4次,每次鱼的品种还不同,现吃现炸的最好。这东西就像是美国的汉堡包,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有代表性。最不好吃的是腰子派(Pie),真有股腰臊臭。

第四天上午干了点正经事,开了一上午会,发言,主持会议,评论别人的文章,到下午一点钟大功告成,彻底自由了。我们就来到著名的大英博物馆。这座收藏了世界各国稀世之宝的宫殿是免费的,从古埃及、希腊、到印度、中国,应有尽有,保持完好。我们边看边告诉丫丫,这些东西都是从别的国家抢掠来的,你看到埃及和希腊很多(绝大多数)雕塑都没头,瞧,头被偷盗到这来了。当然也可以争论,英国人帮助这些国家开发,并保存了文物,否则这些石头可能已经被砸碎铺路盖房了。丫丫的小脑子里还装不下这些复杂的历史,她连什么是侵略,占领都不懂,她更关心的是如何把这么大的东西运来,是飞机、还是火车。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是世界最老的博物馆,不停地翻修,到2000年把原来中间的露天花园加了顶,封起来,地上铺了大理石,给人以明亮宽敞的感觉,如果有时间,这个地方可以待上一天,有一个埃及(Mummies)的立体电影也应该看,英国是研究埃及的绝对权威。可惜我们没有时间了。


大英博物馆

第五天一早就赶到飞机场去租车,四天的伦敦行程到此为止。几天中乘地铁,吃饭,逛街都是近距离观察伦敦人,感觉是想象中的绅士淑女形象几乎没有,个别上了年纪的人还有些风度,能让人多看几眼的人不多。移民多数来自印度和中东,也有不少“黄头发的”中国人。英国人一眼就看出血统很纯,皮肤都是白里透粉,身边的小孩很难说是象父亲还是象母亲,因为父母都长得差不多。英国人爱狗有名,四天晚上我们在旅馆里看的电视都是狗表演(Dog Show),但街上遛狗的不多见,不像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那么多。伦敦人开车的不象美国那么普遍,我们在租车处问去(Stonehenge)的路,我们要走小路,不上高速,他们说那样很困难,竟然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我们只用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伦敦,温泉

从伦敦出来往西走,一马平川,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稀稀落落的羊、牛,没见庄稼,不是因为不是季节,显然人家就不种庄稼,种草养羊,原来还纺羊毛,现在化纤代替了羊毛,养羊就成为一种嗜好,充分显示人口少的好处。

巨石阵(Stonehenge)这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就在公路旁,在一片平川绿草中。7000-8000年前这儿是大森林,长满松树。这个大块石头圈是从5000年前开始造的,分大圈和小圈。大石头一块约有30吨重,是从30公里远的地方运来。小块的石头也有1、2吨重,是从350公里外的山里运来的。除了这圈石头以外,旁边还有几个土堆和它连成一体。猜想这是祭天的神坛,有一块单独展出的石头说是用来杀人祭天的。一块石头要200人才能拉动,把它竖起来,然后上面再摞上一块就更费功夫了,那时又没有起重机。据说前后用两千年才造好。现在看上去仍很壮观。


巨石阵

从巨石阵往西北走不远就是小城叫“洗澡”(Bath),翻成“温泉”更合适。地处两边崇山峻岭的峡谷中有一汪温泉。罗马人讲究洗澡,来后就在温泉上造一浴池,浴池象个小游泳池,周围是房子。十七,八世纪以后这儿就成了英国贵族的疗养院,现在是旅游点。三月份并不是旅游季节,可是我们下午4点到时旅馆都客满了。想看看这个温泉浴池,门票居然要25英镑,我们将信将疑地问参观都包括什么内容,是不是可以在温泉里泡泡,答曰不行,只在周围走一圈看看。那我们想看一眼浴池还不如吃顿饭哪。从问讯处(Information Office)里找到家庭旅馆(Bed & Breakfast)的地址,选了一家日本人开的,给我们一间大房。安顿下来乘着天还没黑步行进城。黄昏的温泉城比白天还美,它有一条小河,河边的教堂,桥都亮起了灯,河上有几道闸门,使水从高往低层层叠叠流下来,灯光在河中的倒影非常漂亮。十八世纪有两个建筑师在这盖了几个有名的建筑物,一个是半月形的房子,一个是圆形的房子,现在不但保存完好,还住着人。我们住的B&B家庭旅馆主人不在,雇了三个日本女学生管理。当天五间客房好像都满了,房子布置得干净,舒服,早饭还给一道一道的上,挺敬业的,65英镑一天,比旅馆好。


黄昏中的小城Bath

第六天我们离开温泉,从另一条小路朝东、伦敦方向开。每穿过一个小镇,见到市中心的教堂就拍照,以至于最后都不知道教堂是哪个城镇的。英国的小路上几乎没有红绿灯,但没多远就是一个Roundabout,中间一个圆圈,周围是分岔路口,起十字路口的作用,又不需要灯。在英国开车走左边不习惯,开始见到圆圈就紧张,后来习惯了反而喜欢了,看不清路标就围着圆圈转。

最后一个落脚点就在伦敦郊区飞机场附近,叫温莎(Windsor),是英国皇家最老的城堡所在地,建于1070年,原来用于保卫伦敦市的,历代国王居住,扩建,规模很大。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每年还来住几个周末。1992年曾发生火灾,烧毁了许多建筑物,现在又重修复了。我们到时城堡的参观已经停止,但温莎这个小城很热闹,离伦敦只有一小时的距离,汽车、火车、还有船都能通行,游人如云。我们转了转。河里有很多天鹅,见人就追。天鹅的脚上都拴着号码,是人工养的。给这个城堡更增加了一种人造神话故事的色彩。当晚我们又找了一家家庭旅馆(B&B)住,很大的院子,主人与客人进出的门是分开的,只要70英镑。大门是电动的,我们一早离开时院子里停了五辆车。


温莎市河里的天鹅

这次英国之行整个感觉是英国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所到之处就没见一栋十层以上的居民楼。居民一般住三、四层的小楼里,每层叫Flat,一个大门住两家,外表看上去旧,但里边装饰一新。如果一家住一幢大房外加一个大院,大概就是有世袭的老钱了。他并不是没有空地,温莎一带小路旁有一望无际的地,什么都不种,我们怀疑那都是私人的领地,世袭的,政府没有权利去征,人家又不缺钱,否则那么多大片的黄金宝地怎么会让它闲置。不与公有制的中国比,就是和美国比,华盛顿周围这几年大兴土木,开辟了大片的居民区不说,稍老的房子都推倒重建,道路也是越建越宽。英国不是没有经济实力,咱不了解英国的政策,我觉得是有意识地限制开发,或者英国人就喜欢在单行线上开慢车,一会儿转一个圈又一圈,喜欢收拾旧房子。他们的保守,恋旧一定有他的道理。


归途中路过的一个小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