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体记忆错误的小故事
2025年7月30日最近我们1962年入学南京十中(今金陵中学)高中四班的同学群里在回忆60多年前的往事时,出现了一次集体记忆错误的事情,值得作为一个小故事来讲讲。
回忆的题目是:谁是我们高二时的班长?大家清楚地记得我们高一时的班长是康庆平以及高三时的班长是王爱云,康庆平和王爱云两人当然也记得清清楚楚,康庆平并且自认为他的班长当得不是很好,所以高二时他肯定不会继续当班长。
高二时的班长大家都不记得了。按逻辑推论,一个可能性是王爱云不但是高三时的班长,而且也是高二时的班长。大多数人都认同这个合乎逻辑的可能性。我问王爱云本人:“高二和高三都是你当班长的吗?”
王爱云本人说:“是的!高二高三我都是班长。”
极个别的人模模糊糊地记得谢树伟是班长。可是这太不符合大家的想象了。谢树伟当时不是团员,之后也不是团员。高中毕业后,他去了新疆。改革开放后,他定居台湾。问起谁可能是高二时的班长,他也不知道。所以这极个别的人也没敢提出他们模模糊糊的记忆。
就此,大家就一致认定了王爱云是我们高二时的班长。
然而,我们班的史纪南在高中时就有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他最近在他当年写的一段日记中看到他黑纸白字地清楚写到,“班长谢树伟指派我当民兵第六班的班长。”
他对谢树伟提起这事,谢树伟任然记不起来,反问道:“难道我还当过班长?”
史纪南的日记是绝对正确的。无可争辩,谢树伟是我们高二时的班长。耐人寻味的是,大家都记错了:不是高二班长的王爱云错误地“记得”她是高二的班长,确实是高二班长的谢树伟错误地“记得”他不是高二的班长,大多数人都记错了,极个别模模糊糊记对了的人也怀疑自己的记忆,没敢啃气。
注:
《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8。”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