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佝偻杖人上的一堂课

(2022-12-23 04:44:46) 下一个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佝偻丈人之谓也。这是佝偻丈人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要用志不分,凝于神。庄子的心斋、坐忘之道,也是要强调“若一志”。可是我们理解“用志不分”的时候,往往会理解单一地去做一件事情,只是强调坚持做一件事情,这就是误入了歧途。

庄子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以“凝神”为前提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情越来越费力,越来越艰难,感觉到自己的心也越来越乱,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不值得坚持。

庄子逍遥游篇就讲到染布的家族。这个染布的家族,世世代代都以染布为业,那不可谓不坚持,然而这种辛苦的工作,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生计,只能勉强地养家糊口。即便手里有一个防冻伤的配方,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解除他们家几代人的劳苦,然而他仍然是视之不见,这就是认死理。只在一件事情上去死嗑导致的结果。因此庄子认为这都是“拙于用大者也”。不能够解放自己的身心的人。不能够解放身心,神明就不能够通达。

庄子用佝偻丈人、梓庆削木等等这些寓言故事,表面看来他们是始终在做一件事情,实际上他们都是借假修真在养心而已。养心、凝神、若一志,这是前提。像这个染布的家族是“劳者之务也”,他一切是为了劳动而劳动,一切是为了坚持而坚持,为了努力而努力,根本就没有想到如何释放自己的神明。

“劳者之务也,佚者未尝过而问之,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儒家标榜圣人要人们以身殉国,而真正的神人像姑射山的神人,他们对这样的做法是不屑一顾的。同样一个事情就要看什么人来做,这就是我们没有凝神。没有凝神,神明就不能通达。夫神者,好和而恶奸。这个“奸”指的就是“乱”。当你身心劳累,心又乱了的时候,神明是出不来的。神明出不来,自然就没有灵感,没有创意,没有创新。

比如说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一件事情。你线下能做好,那么线上一定能做好。因为线上的空间更大。境内(线下)能做得好,境外(线上)也一定可以做得好。可我们往往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片天地。庄子指出“有万不同谓之富,四海共利谓之悦”。

有万不同谓之富,就是庄子说的“无方之传”,可以用于小的马车,也可以用于大的马车,可以用于两匹马的马车,也可以用于四匹马的马车,这就是无方之传。

四海共利谓之悦,能不能打开我们的格局,能不能让我们心里安定,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是心里安定,有时候是苟且偷安,只有像姑射山的神人一样,不仅仅是自己的内心安定,还能够四海共利,能够逐步打开我们的格局,这样我们做起事情来,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其中,同样哦我们要强调一点。有时候我们对爱好和兴趣,也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有的事情只是一种沉迷而已,并不是你的爱好。

庄子《说剑》篇讲到赵文王喜欢剑。赵文王就把这种击剑。当做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太子请庄子来。庄子给赵文王讲了三把剑: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就把赵文王的格局一下打开了。庶人之剑,上决颈领,下决肝肺,和斗鸡没有什么两样,心境越来越狭隘,烦恼仍然会接连不断的出现。能够学会用诸侯剑,那就相当于无方之传,可以物尽其材,人尽其用。而天子剑是精神运化,可以一念即达,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颉jie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无论什么事情,都含有一个本质的不变的东西,这个本质不变的东西就是精神的运化,可不谓大扬摧乎?这才是根本。才是纲纪。阖不亦问是也?奚惑然为?为什么不从这里找答案呢?哪里有什么好困惑的呢?何必像那个染布的家族一样,捧着金饭碗而视之不见呢?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22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https://www.ixigua.com/6903372821234188813?logTag=0fee6a6da70720bebef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