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2022-12-03 03:44:47) 下一个

无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我们首先要做到,不要让任何麻烦事是因我而起的。那么一旦遇到了事情也不要紧张,这样我们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在无形中化解了很多问题。所以庄子说“无为知主,无为事任”不要凭借自己的聪明,自己的技巧而想去战胜别人,而想去做成一件事情,人算不如天算,你算的再周密,如果这个事情是因为你而引起的,那么天均败之,你必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我们都知道向内求,但是庄子的宗旨。庄子的思想是无内无外的,要处理好内在的问题,还要处理好外在的问题。庄子《庚桑楚》篇是一篇很好的化解外在的矛盾,以及化解我们内在是非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每一句话,都是在讲如何解决内外的问题。“外乎者不可繁而捉,将内揵;内护者不可缪而足,将外揵。”外在的问题再复杂我们都不要紧张,越是遇到难题,越是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我们越是首先回归自己的内在,调匀自己的呼吸,让自己的心境平静下来。

首先端正自己,调整自己,这时候外在的问题要后之而发,托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逃避外在的问题,并不是不去处理外在的问题,而是要托不得已而为之,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出手就有胜算。“不见其诚己而发,每发则不当”如果你内心没有平静下来,因为紧张而先出手,那么,每发则不当。你一出手就会错。

业入而不舍,每更为失,你越是紧张越是会错上加错,内护者不可缪而捉,将外揵。如果也没有什么人惹你招你,而你就有那种说不出来的烦恼,就有那种说不出来的痛苦,要“外揵”,这时候也不需要着急,不需要自责,你要在外在的某件事情上去专注,把关注点放在你能够身心投入的一件事情上去。无论是什么事情,不管它有用还是没用,看似无用,解决了你内在的问题,那就是大用,这种大用只是你日用不知而已。

我们有时候面对外在的问题,往往会斤斤计较,面对任何的问题和矛盾。首先你要想一想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愿不愿意成为对方那样的人。如果你心里都不愿意成为对方那样的人,那又哪里值得和他一般见识呢?井底之蛙对东海之鳖说,你到我的井里来看一看吧,还螃蟹与蝌蚪,我每天和这些小蝌蚪以及这些小蜗牛斗来斗去,不亦乐乎。它觉得自己是一个赢家,觉得自己占便宜了,东海之鳖左足未进,右足已撤。东海之鳖伸了伸头,把放出来的脚又撤了回来。因为东海之鳖觉得这样的地方,根本都不值得进去看一下。

我们人也是这样。有的某些环境下处处都是低能量的人,低级的人,这个“低级”与人的地位和财富没有关系,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如果某个环境里,都是那种精神境界比较低的人,这里面所有的矛盾都不叫做矛盾,你只要离开这个地方,他们之间自然就会相互惩罚。如果你也看重了这样的环境,只能成为矛盾的焦点,即便你占到了上风,表面上看是赢了,实际上你吃的亏更大,因为你已经进入了温水煮青蛙的这种状态,无形中就被他们同化了。渐渐地就会迷失自我,失去自我。

当然,庄子的理论并不是让我们成为阿Q那种精神,阿Q 精神是自我麻痹,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庄子在《逍遥游》篇讲到斥晏嘲笑大鹏的时候,就和前面蜩与学鸠嘲笑大鹏做了一个比较。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蜩与学鸠嘲笑大鹏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它们自己的那种生命尺度决定的那种小见识。而大泽中斥晏,拥有那种广阔的视野,但是它自我麻痹,庆幸自己幸亏不是大鹏,才能够在这蓬蒿之间悠然自得,是在自我设限,它不知道,大鹏也是从北冥海里面一条很小的鱼。

鲲(鲲的本意指的是很小的鱼),经过了长期的沉淀,然后才有升华的,所以庄子在《庚桑楚》篇之处:“出怒不怒,怒也不怒”,并不是我端正自己,调和我内心的是非,就没有脾气了,我就应该压抑自我,在不得已的状态下,该出手该发火的时候,我绝不犹豫,绝不压抑自我,但是绝不让它引起我内心的波动,这叫做“出怒不怒”,即便发怒了,即便出手了,本质上还是没有情绪,本质上还是无为。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一切托不得已而为之。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2月2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