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喝天池之水

(2022-11-09 03:52:50) 下一个

人生一局棋,流年三杯酒,人生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都是在这梦幻中随波逐流。上一讲,我们讲到五行的形式及其运行的原理,是那颗湛然常寂之心,受到一丝灵气的扰动,不断地扰动的情况下产生了风,风又分为阴阳二气,清轻者为上,浊重者为下,然后风就惹起了“尘埃”,阴阳错行水中有火,因为风和尘埃的相互作用,相互错行生成了火,火势不断地上升,焚炼尘埃为金,随着火势的继续增加,金又化成了水,水往下降,火势往上升,于是土从水中抽拔出草木,这是金木水火土形成的一个过程。


讲到这里我们可能有一个疑问,这个灵气,这一丝丝的灵气又从哪里来的,本来是湛然常寂之心,那又怎么会出现灵气呢,它仍然是“有乎出,有乎入”,是湛然常寂之心制造出来的一丝灵气,这是大宗师制造的一场游戏而已,于是演绎了世间的无穷无尽的变化,因此庄子以《逍遥游》开篇。《逍遥游》、《知北游》都是在强调一个“游”字。


在庄子33篇中,很多次出现这个“游”字,天根游于殷阳,云降东游,将之大壑。孔子游于楚,则阳游于楚,心有天游,胞有重阆lang,人有能游,且不得游乎。等等。都是在讲这个“游”字,认为这个世间,各方世界,只不过是大宗师造出的一场游戏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游戏的棋子,我们知道了气、风、阴阳、五行运行原理,我们就要追根溯源,才能够得以解脱,才有可能不会成为大宗师的一个弃子。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回到那个气,回到那个风的状态,就可以次第解开人间一切烦恼。


《齐物论》篇开篇就是南郭子綦在听风,听风就是听气,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偶。慢慢地放松下来,开始听自己的呼吸,观自己的呼吸,外在的一切的声音,都幻化为内在的气息的流动,感觉到非常的美好。庄子在《人间世》篇又导出了心斋之道。心斋第一句就是“若一志”,就是能够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把我们的神收回来,心斋也可以说就是一种听气法,是一种听息法。通过听气可以打开我们的次第结节,可以化解我们所有的烦恼,会慢慢地进入那种“虚室生白”的境界,感觉到身心轻安,心头无事。


到了“虚室生白”这个层次,很多人就上不去了,就会从这个层次中掉下来,因为你的念头可能会受到这种欢喜心的打扰,然后又回到这个世界中来。就像大鹏三次起飞。第一次起飞的时候,“天之苍苍,其正气也”他也感觉这个世界仿佛是透明的,然而“其视下也,亦若是而已也”他在这欢喜心的作用下,就开始东张西望,然后就没有成功,直到第三次才是“负青天,且适南冥也”。负青天,就是连这种湛然透明的世界都忘记了,都忘掉了,才能够到达南冥,才能够喝上天池之水。


庄子在《人间世》篇提出了心斋之法,其实也只是埋下了伏笔,是为在《大宗师》篇的坐忘之道坐下了铺垫,我们需要注意。“心斋”是在《人间世》篇出现的,而“坐忘之道”是在《大宗师》篇出现的。“人间世”就代表这个世俗的世界,虽然我们能够做到心斋,能够做到内心没有烦恼,然而仍然是暂时的,仍然会受到这个红尘世界的纷扰和波动,在心斋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体会产生那种欢喜。庄子说“得至美至乐也”。就是先达于至美,然后达于至乐。


至美,就是心中没有烦恼,只感觉道欢喜和满足,而至乐讲的是坐忘之道,那是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没有障碍的一种快乐。一个是自我的放松,一个是物无相通,她是由内而外的那种通透和旷达,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而庄子又为什么又把“坐忘之道”放在《大宗师》呢?就是为了追溯根源,回到与大宗师同游的境界。庄子在《大宗师》篇讲到坐忘之道,是通过孔子和颜回的一段师徒对话来表达的。颜回三次向孔子汇报:回忘仁义也,回忘礼乐也,回坐忘也。


仁义到礼乐制度是由粗到细,破除了外在的一切的障碍,外在的一切条条框框,已经不是约束我的了,反而是我的助力,最后达到物我两忘,隳hui肢体,黜chu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已经忘掉了所谓的欢喜心,快乐之心,完全达到了内外相通,无内无外,心无其心了。庄子说“上于造物主同游,下与外死生者为友”。道家始终讲“万物有灵”,坐忘可以让人那一丝灵觉都没有,因为这时候是与大宗师同游,灵觉出于大宗师,入于大宗师。当我们心斋的时候,是不将不迎的。当我们坐忘的时候是无不将也,无不迎也。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1月8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悟了猴子,又想悟老子。没能悟了老子,又跑到了孔子跟前,开始学习孔子对周公的治国方针和贤达之圣意的敬畏还是敬佩。孔子和姜子牙是一伙的。孔子老了才得道,姜子牙七十多才有了人生巅峰,这说明什么呢,大器都晚成。

老子是出世后的人物。孔子周公和姜子牙是入世时的风流人物。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意境很相似,虚世生白,逍遥游。老子宏观,庄子微观,都在讲大道。而郭伟胜先生讲的是在融合了老子和庄子的道思想文化下的,当下的大道!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梦里,入世,风惹了尘埃,造了五行,有了梦的各种相。而真正的实相,却在梦外。出世即梦外。

梦是一扇门,只有在梦里梦外来回穿越的生灵,才是真正驾驭了梦。因为梦是中间的环节。

悟道从一个猴子种子开始,它吸食日月的精华,天为父,地为母,一天,因它也是女娲的厚爱之一,它带着它的灵性,入了世。


入世了好久许久后,又想出世,去了天庭,又是一番修行之路。大闹天空,火眼金睛,又被押回到五行山下。
又入了世。

自度还是自度,它的师父来了,那是属于它自己的一个另一个它的肉身。它的肉身还有猪八戒和沙僧,更是那匹白马。。它的灵魂在唐僧,猪八戒,沙僧之间停留后而又开始天马行空般穿梭这个梦里。五行之微观体现。人人都是一种五行体,物物都是一种五行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