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气沉丹田后方能开窍

(2022-11-25 02:44:47) 下一个

命里八斗米,走遍天下不满升。这就说明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承载量,他是冥冥之中都有一个尺度在拿捏的,而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尺度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庄子也借用了管子的一句名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如果我们的口袋小了,就无法容纳大的东西。

如果我们手里的绳子太短了,就无法到深井里面打水。这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生命的尺度,无论你走到那里都是一样的,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此之谓“朝三”。因为我们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一路掰一路扔,所以始终那么多,甚至会越来越少。

柏矩学于老聃,请之天下游,柏矩是老子门下的一个学生,想到天下去闯荡一番。老子说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他说我听说齐国很好,我想到齐国去。老子说:别去了,天下犹是也!这句话就说“如果呢不改变自己,你到哪里都是一样的”

我们上一讲讲到开窍,有的人开窍的早,有的人开窍的晚,这个开窍不是向外去开,而是向内去打开,打开了,别有洞天,所以叫做玄关一窍。庄子说“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庄子《应帝王》篇最后一段就是在讲混沌大帝七天被凿开了七窍,凿开七窍以后而死亡,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拼尽全力,来满足我们各种各样的欲望,一定会走入死胡同的。一定是自取灭亡的,只有向内打开我们的心静,才是海阔天空,才是风清云淡。

我们的内境是无限大的,外在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境的延伸,都是我们内境的一个附属现象,附带的现象。虚而委蛇同其波,最重要的最广阔的在内境。外境只是尾巴或者只是一种垂象,只是一种影射,根本就无法决定自己的。只有向后转,打开我们的窍穴,才是叫开窍,我们才能够无限扩大我们的心量,这种广阔的天地,广阔的心境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孔子第八次见老子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说我的眼睛花了吗,难道我头晕目眩了吗?我为什么看到孔子似遗物而离人,又不像人,又不像物,他也无法用语言表达,也说不出来他到底看到了什么,然后老子告诉他:我在神游太虚幻境,虽然我的身体在这里,我的人在这里,但是我的心已经出入天地之间,游于六合之外,也就是说那里有我更广阔的天地。

这些得道之人一旦打开内境,找到这样的境界,他是没有时间去烦恼的。云将东游适遇鸿蒙。问鸿蒙如何治理天下。鸿蒙说:去!汝鄙人也。走远一点,你这个粗鄙的人,根本就不愿意在这上面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而我们如何打开这种心境,掌握两点:

第一点,我们要养成一种深呼吸的习惯,没事的时候我们就深呼吸,打坐的时候可以去练习深呼吸,我们看书学习散步,甚至似睡眠之前,都可以去有意无意的练习这种深呼吸,会突然有一天你有呼吸到丹田的感觉,浑身特别的通畅“乐出虚,蒸成菌”是一种云蒸霞蔚的感觉,是一种万千毛孔同时打开的感觉,因此形成这种有意无意的深呼吸的习惯,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打开了那个玄关一窍,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就能够让你气沉丹田。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第二点,我们要断灭一切妄念,我们要断灭一切外在的影响,我们可能觉得这比较难,其实也不难,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反过来看最难的也是最简单的。

南荣趎chu问道于老子。老子给他讲了如何达到至人之境。首先是发出了九问,接着就是要进入冰释解冻的环节,这是第二个环节。最后要达到“身如槁木之枝,心如死灰”才能够达到至人的境界,身如槁木之枝就像老子站在那里。孔子看他“似遗物而离人”他站在那里是可以一动不动的,如如不动的,因为他的心已经不在这个身体内,而已经畅游到太虚幻境中去了。

注意!这并不是心猿意马,这是在断灭了妄念的状态下,才能哪个够享受到如此这般的天乐。外面任何一个念头就像一匹马,它在不同的方向去拉我们,最后你不知道往哪里去,甚至完全丢失了自己。那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告诉自己:我心已死,必须要狠下一条心,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我的,我的心就是已经死了,我已非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什么值得我去在意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假死的状态,这样我们的心就很快能够入静,这两点要结合在一起,要养成一个不断深呼吸的习惯,要把自己时刻想在一个假死的状态,心已死,物已灭,何来烦恼?守住那颗如死灰一般的心,那身体自然就如金刚一般,孰能害之?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  2022年11月25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