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斋戒是静心为第一位

(2022-11-19 02:44:43) 下一个


“斋戒”这个词来自《庄子》,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篇,颜回准备到卫国去,又不知道是如何是好,于是去请教孔子,孔子说你先斋戒,斋戒以后我才能够告诉你。在庄子《应帝王》篇第二次提到斋戒,季咸给列子的老师壶子相面,相不准。然后对列子说:先让你的老师斋戒,斋戒以后我再来给他相面,第三次出现在庄子《在宥》篇。庄子是在讽刺那些不能够安其性命之情者,他们一心追求那些形色名声,在追求名利之前都是求这个拜那个。

“斋戒以言之,跪坐以进之,鼓歌以舞之”第四次出现在庄子的《达生》篇,削木的梓庆在每次创作作品之前,必先斋戒七日,无公朝,乃敢入于山林。第五次出现在庄子的《知北游》篇,孔子第八次问道于老子,老子说“汝斋戒,疏瀹yue尔心,澡雪精神,掊pou击尔知,吾将为汝言其崖略。”

我们提到这个斋戒,首先想到的是吃素,那么庄子讲的这个斋戒和吃素是什么关系呢。斋戒是不是就等于吃素呢?孔子让颜回先斋戒,颜回说“回之家贫,不如荤,不饮酒,数月也”因为我家庭比较清贫,已经几个月没有喝酒没有吃肉了,这能不能算得上斋戒呢?孔子说你那时祭祀之斋,并不是真正的斋戒,所以庄子讲的斋戒要求的更高,把心放在第一位,“斋”是顺带的,吃素的好处固然非常多,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不能够静下来的话,只是压抑自己不去吃荤,短期内一定是有好处的,但是长期下来,这种对念头的压抑和克制一定会产生其它的情绪。

甚至你根本都不知道,这个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人一旦长期压抑的状态下,他的情绪一定是要找出口的,所以说斋戒一定要先静心。当一个人,他的心真正静下来的时候,他自然不想去吃那些肥甘厚味,因为这种肥甘厚味与他纯粹的精神和纯净的身体并不搭配,所以他会产生那种自动排斥的心理,也就是说,吃素,只是心斋顺带出来的一个产物而已,所以真正的斋戒说到底它是一种心法,是静心为先,静心为上的。

有人可能也提出这样的疑问,庄子既然主张心斋,主张饮食简单,清心寡欲。但是庄子文中,为什么又重点去描写庖丁解牛,屠羊说这样的人呢?庄子将庖丁解牛并不是讲庖丁杀牛,在我们以前的视频中也专门讲过,而且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因为我们后人无法理解他其中的真意,把重要的一句话给删除了,也就是说其中有一句是脱文,描写庖丁解牛“嚯然而解,如土委地。。”这句话后面有一句叫“牛不知其死也”因为后来的学者无法理解,索性把这一句给删掉了。

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庖丁是以道在解牛,只是在“批大隙,导大款?”“批”是“修正”的意思,“导”是“导引”的意思,整个的过程是在疏通牛的经脉,是在导引牛的生命的根本一一气,最后把它的生命之本归于了天地,所以这头牛并没有死,它是不死不灭的,是解其桎梏,是真正的放生。当把牛解了以后,牛根本就没有痛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亡了,所以古时候像庖丁这样的御厨,都是一些大德之人才可以去担当,才可以去做的。

包括庄子笔下的屠羊说,也是得道之人“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楚昭王授之三jin之位而不受,只愿意去看守自己的屠头之肆,这都是得道的高人,并且庄子《人间世》篇说“兽死不择音,并生心厉,克劾大至,必有不肖之心应之”也就说,如果你不是以道对待这些动物的话,那么这些动物也会产生那种害人之心。它的这种气息,这种念头对人的反噬是非常大的,根本就是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是防不胜防的。

不知其所以然,安能知其所以终?这种不知不觉防不胜防的伤害,你都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你又怎么能够防得住呢?因此老子也警告世人“夫代大匠者砣tuo,未有不伤其手也”包括孔子也认为“肉割不正不食”,这个“割不正”就是从你的刀公就知道你的境界,就知道你是不是有道之人,无道之人,切出来的肉,做出来的菜一定是马马虎虎的,所以“肉割不正不食”这是我们古代对斋戒和杀生的正解。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11月19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