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今日听懂你就开悟了

(2022-10-26 02:55:29) 下一个

什么是直觉,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直觉就是以最快的方式达到目的地,完成你心中的意愿。庖丁解牛的时候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他也是行为止,视为迟,动刀甚微,豁然而解。这个行为迟视为止,动刀甚微就是在找那种直觉,找那种感觉,要跟着感觉走,才能够四两拨千斤,才能够点中要害,这是道与术的关系。如果我们撇开直觉去看待庖丁解牛,就会把庖丁和卖油翁划等号了,认为“无它,唯手熟耳”。强调的是技巧、技术、努力、训练等等。庄子在天下篇也感慨: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不见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庖丁解牛和卖油翁,一个是道,一个是术。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我之所以擅长解牛,那是因为我追求的是道,是以技载道罢了,得道者一定是以道为本,而不是为了技巧而完成某种技巧。列子善射,能够百步穿杨,可是他一旦站在高处,就会吓得汉流至踵,这本质上不就是叶公好龙吗,没有任何的实战作用,根本就无法解决真正的实际的问题,善于运用直觉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他的内心都是极其安定的,都是胜券在握的。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之有三,死之徒,十之有三,动之死地,亦十之有三,一味地满足自己耳目口鼻之欲而导致死亡的人也很多;暴露了自己的窍穴,生命的窍穴被扰动而死亡的人也很多,所以老子将这句话的时候,用了四个字“出生入死”,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生命怎么诞生的又是怎么死亡的,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都是从窍穴中来,然后又死于窍穴。真正的善摄生者,在危机的关头,他总是能够行为迟,视为止,一定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

庄子也讲了“东野稷败马”的这则寓言故事。东野稷败马,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十在强调,人马要合一,人车要合一,车马要合一,人与人之间可以感应的,人与马也可以相互感应的,包括车子和马和人,都可以产生那种相互感应的关系。讲到这里,或许我们就能够明白,万物为我所用的道理。当你的直觉打开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在维护生命本体的时候,这时候告诉自己一切都是不可限量的。

武松打虎一定不是凭借他的勇猛之力,他是喝了18碗酒以后上山的。人喝醉酒以后凭借的是什么,凭的是直觉,凭的是感觉。如果他凭借自己的力气和老虎对抗,那是以卵击石,那就勇而敢自杀,这时候凭借的完全是直觉,所以能够一击而中,这时候就要动之死地,眼睛是动物最脆弱的部分,哪怕你那个树枝扫到他的眼睛,他就会立马失去战斗力,因此真正的武林高手,抓一把地上的尘土,也可以播糠眯目,也可以置猛虎于死地,这就是无限制。每一个生命一旦达到了这种无限制的境界,都是不可小觑的,没有所谓的强弱大小区别。

庄子则阳篇戴晋人,把魏国的国君引向很高的境界,就是在告诉他,万物皆为我所用,不要想着用刺客,不要凭借一己之力,甚至也不可以凭借一国之力。庄子的说剑篇也是这个道理。庄子对赵文王说:带以长山,绕以渤海,这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天子剑,万物皆为我所用。一旦直觉打开,哪有问题解决不了的。你没有解决问题就是你的直觉没出来,就是你受到的限制太多。任公子大勾巨缁zi,蹲乎会稽,投竿东海。。。大鱼根本就看不到任公子这个人,真正做到无限制,根本不需要你现身,就能够消灭敌人于无形之中。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不拘泥于任何常理。庄子形容得道之人是“行不知所为,居不知所处”。行不知所为,并不是他不知道往哪里走,他只是不走寻常路而已;居不知所处,并不是他什么都不去做,只是他做的别人看不懂而已。如果我们不能够悟到这一层,就会把“东野稷败马”这则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人马合一、人车合一的这种精神之道等同于田忌赛马。

三局比赛,第一局用最弱的和最强的比,先输一局。接下来用最强的马胜任中等的马,再用中等的马胜对方的弱马,三局两胜,但是这仍然只是术。最多是一时得利。如果你去模仿他机械的学习他,那一定会碰的一鼻子灰。汤如争而王,白公争而灭,未可以为常也,这不是常道,都不是存身之道,立足之本。

醉酒者坠车,骨骼与人同犯害与人异,全于酒者尚能如此,而况全于天乎。喝醉酒的人都能够找到那种直觉,何况那些突破任何限制,运用一草一木,运用天下万物的人呢。

抄录郭伟圣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9月11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