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者多如牛毛,开悟者少之又少,真正得道之人那更是凤毛麟角,开悟和得道是两码事。开悟是得道的必经过程。那什么叫做开悟?开悟之人指的是能够放下、放空、自在、平静、宽容,还有舒适、自然,内心能够做到如如不动,不被外物所影响。
庄子用一句话,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和概括: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这是一个慢慢回归自身的过程,所以开悟本身就不简单。列子“未始学而归,一以是终”,列子跟随他的老师已经开悟了,剩下的就是“悟起而后修”知道剩下的路还是很长,那什么是得道之人呢?他游于这个世界,已经不是靠自己的欲望,不是靠自己的感官认知,他是凭借那种灵动,就得道之人而言,至少有三个层次。
庄子说“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至少要分这三个层次。所谓的圣人无名,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得道的圣人,得道的圣人不会关注外在的东西,不会关注身外之物,身外之物都叫做“名”,所以他只是关注自身,回归那个自性,因此庄子也说“道之真在治身,其绪余可以治国,其土沮可以治天下”。只要专注于我们的身心调整,让自己的身体没有痛苦,精神没有负累,那么就是圣人无名。这是得道之人的第一层境界。或者第一个层次。
到了第二层,神人无功,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耗费自己的气力,都不会耗费自己的精神,他用最弱的力量或者最微妙的力量可以影响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神人无功,这个功是“工于力”的意思,他绝不会去“工于力”,一切都是神动而天髓,可以以心化境,以心化物的。
圣人无名是做到了惟精惟一,让我们的欲望让我们的理性思维回归到一个点上。神人无功,他就回归到元神的层面了,元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今天所说的潜意识,接近于元神这个概念,但是它离元神又有很长的距离。我们讲到潜意识,也会往往把它和下意识混淆在一起。下意识是长期的反复训练条件下产生的那种本能反应,产生的那种条件反射,而潜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是万物本有的那种意识,这种意识是不可能被我们意识到的一种意识。
列子善射,百步穿杨,犹象人也,他的这种出神入化的技巧,是建立在长期训练条件下产生的那种条件反射、本能反应,而潜意识仅仅是挖掘出我们潜在的那种能力,潜在的那种本领。
至人无己,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要了解至人无己,我们需要耐心下来。先搞懂什么叫做“己”。庄子《庚桑楚》篇,南容趎chu问道于老子,无意之中,就给我们讲明白了什么叫做“身”?什么叫做“己”?南容趎说:如果我不聪明,反愁我躯,人谓之朱愚。“躯”指的是“身、区”。指的是身体的分支,指的是我们的头和手脚,也就是说如果我不够聪明的话,人家会说我笨手笨脚,说我脑袋笨。
南容趎接着说:如果我不仁,反愁我身。身,指的是我们身体的主干,所以庄子说的圣人无名,指的是“身外”之物,不再注重四肢的灵巧,不再注重头脑的聪明。南容趎又说第三句话:如果我不义,反愁我己,如果我不按照别人给我制定的条条框框去做事情,我就会身心负累,身体不自在,心里也不自在,这叫反愁我己,所以“己”指的是身心。再回过头来,我们就能够明白,庄子说的至人无己是什么意思了。
至人无己,指的是身心俱灭,物我两忘,物我两忘反而能够物我两存,反而能够虚己以游世。圣人无名是逐渐在破除自己的封印,神人无功是回归了元神,至人无己是破除了元神,破除了那种与生俱来的元神的控制。庄子说“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是谓照旷”,这是大光明的境界,真正的光明觉照的境界。“日出于东方,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天下万物都是遵循日月之光而运行自己生命的,可是得道的至人,他是“乘光”的,是可以超越日月之光的,他的大光明,他的光明觉照与日月之光没有关系,是真正的光明通透。
万物在他看来都是一览无余的,虽然远在天涯,也是近在咫尺。所以得道之人,他是深不可测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 2022年10月18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iMEzHLOvQ
任何酒肉食物穿肠过,都是对身体的一种折损。。
人体就是天地之间的器皿,承载天地之间精华的产物。混沌里来,混沌里去,但这中间的过程是可以有升华晋级质变过程机缘的。。
古书有言,修道升天,人是可以做到的。
得道成仙大致有几个途径。。
一,仙人引路。。生时就可以直接飞升仙境。
二,修行修心修静修德修成圣贤之人,也可以得道成仙,死后有仙位。
不为修行而修行,不为打坐而打坐,忘了目标的物我两忘境界是最好的修行境界。不为至人真人圣人神人之名而修行,无为而治。不为只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所以为然”阴符经里云曰曰云曰曰。。
修行是,修德修善在先,开悟在先,而后修行的过程。古语:厚泽载物,人,这个天地器皿原本都是可以载物的,就像姑射山人那样的载物,一凝神使谷熟。。
这里修行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一种心静的境界之意。大自然有不言之美,人也有静美。大道无形,大道不可以用语言来描诉。只可意会不可言出。太阳每天走过的多少个不同时间点,一个事物就有多少个侧面,语言不可以全面描诉出来。
心静到一定程度,大道自会显化。但也只是其一个形态而已,智慧和能量,不生不死。生命,薪尽火传的不生不死。
当修行到聚而成形散而成器阶段,就离大道不那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