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是极其微妙极其玄妙的,无论你把它放在悬崖断壁上,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它都可以生长,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种子得生长收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种子经过了一代又一代地培育,渐渐地失去了那种旺盛的生命力,渐渐地失去了五谷之精,以往人们种一些作物都是自己选育的一些种子。都是经过简单的筛选出来,颗粒比较饱满的种子,这种简单筛选的颗粒饱满的种子,可以一代一代地繁衍,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可是我们现在用的很多作物的种子,只能在当季使用,如果你来年继续使用,很有可能颗粒无收,这就说明五谷的精气已经不足了,现在的作物种子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添加各种各样的肥料,它才能够结出果实,外在附加的条件越来越多,成本也不断地在增加,民以食为天。
庄子《在宥》篇皇帝去问道广成子,说我想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按理说皇帝是胸怀天下,想起培育作物,想达到五谷丰登这样状态,以养民人。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广成子说“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你本来是想掌握生命的根本的,可是你追求的恰恰是枝枝叶叶,恰恰是在破坏生命力的,自而治天下,云不族而雨,草末不待黄而落,灾及草木,祸及止虫。
从你治理天下以来,该下雨的时候也不下雨了,作物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精气还没有饱满的时候,就已经被收割了,所以广成子让他回去想好了再来问,皇帝回去以后,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来问之。再次来问广成子的时候,就问如何能把人的身体治理好。广成子非常高兴,本来是南首而卧,听到皇帝这么一问,非常的高兴,一拍大腿一跃而起,说来来来,我告诉你什么叫做至道之精。
也就是说皇帝渐渐地找到了根本,不是只关注作物的产量,而是要看真正涵养生命的本质,真正涵养生命的本质是精气,形本生于精,精神生于道,没有这种精气,你拥有再多的东西也是枉然。今天我们越吃越多,越吃越虚,为什么你?就是食物中没有了天地之精华。莫神于天,莫富于地。只要你允许种子自由自生长,自由地选育和繁衍,那么,人们根本就不会存在食物短缺的问题,只要作物精气饱满,都可以为我所用。
种子的力量极其微妙。庄子《至乐》篇最后一段,也专门对种子的力量有所阐述。他说“种有几”。种子的力量是极其微妙的,它在有水的地方就会生长为浮游生物,就会成长为水中的微生物,在有水有土的地方就会成为绿藻,成为浮萍。在山坡上就会成为车前草,在粪堆旁它就会成长为乌足等等。这些作物同本同根,同宗同源,只是因为生长环境的变化而显化不同而已。
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这个“禅”,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量,对于作物来说,对于人来说,这种微妙的推动的力量,就是精气神。万物出于机而又返于机。人人都是受命于这种精气,然后又返于这种永恒不变的精气之中,可以不断地繁衍生息下去,那么面对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做?五谷不能够返朴,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返璞归真。用庄子的话说这叫“心养”。
综合以上所说,真正供养我们的不在于有形的东西,而在于那个精气神,精足不思淫,神足不思眠,气足不思食。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就是返璞归真。庄子总结“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所谓的“朴素”要分开来理解。朴和素是两个概念。朴散则为器。“朴”指的是浑元一气,浑元一体,是指的天性的完整。素,指的是清静无为,心无杂念。返朴归真回归到天性的完整,自然就能够从天地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
心无杂念,清静无为。吃再少都是一种滋养。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任席之上,饮食之间,戒之,慎之!食色是滋养我们生命的,同时它也是破坏我们生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不可不慎,不可不有所节制。
抄录郭伟圣先生视频全文 2022年10月3号
《了凡四训 》电影版 上
《了凡四训 》电影版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