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生说:直觉是开天门

(2022-09-13 02:39:25) 下一个


有的人认为直觉也不一定准,直觉有时候会欺骗我们,也会产生各种的危险,这是因为我们把直觉当成了欲望,把直觉当成了放大的欲望,那庄子讲的直觉是什么呢,庄子讲的直觉是天人感应,名可名,非常名。我们用“直觉”这个词,也不能够精准的表达它真实的含义,直觉、灵感、潜意识、第六感,它们之间概念(区别)其实是模糊的,几乎没有边界的。

甚至我觉得灵感更接近直觉的本意,欲望是怎么产生的。欲望是因为外物而引起的,是外因,而灵感都是莫名其妙的出现的,它没有任何外因,与外界的因素没有关系。古时候没有直觉这个名词,庄子把它称为“中出者”,称为“明”,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天人感应的效果,才能够有这种直觉和灵感出现,正则静,静则明,调整自我,让自己静下来,自然就有那种直觉,就有那种灵感,这是静和动的关系,一定是静极而动的。

庄子逍遥游篇连续三次描写大鹏从北冥飞往南冥。第一次大鹏起飞没有成功,它凭借的就是外因海运将徙于南冥也,想凭借海风,凭借台风,但是没有成功。第二次它就做到了调整自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讲大鹏第一次起飞的时候,没有讲它扶摇直上九万里,只是讲到“怒而飞”,第二次就讲到抟扶摇之上九万里。“抟”就是在调整,扶摇就是飘飘荡荡上升的一个过程,但是它这时候还是掺杂了自己的意志,还没有真正的做到静和明。

去与六月息者也,这是一种意志,它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的调整。然后再加上自己坚强的意志,认为可以到达南冥,仍然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到了第三次,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笔法是那么细腻和深刻。第三次描写大鹏起飞的时候,就是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且适南冥也。第三次威为什么成功了,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羊角就是老山羊的角,老山羊的角是一种螺旋状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大鹏才真正完成了自我的调整,这是一个贯通自我的过程,在打通自我,让气息周流不殆的时候,就是在给自己一个“充电”的过程。

大鹏三次起飞,直到第三次才取得成功,就是在隐喻我们:直觉,它绝不是欲望,绝不是外因,而是调整自我,贯通自我,让气息周流不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它才能在天地的这个大气场中或者天地的这个磁场中产生一个横向的动力,因此直觉是调整自我在先,让气流在这个天然的闭环系统中周流不殆,庄子把它叫做“环中”。他说“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这个“明”以及庄子后来讲的“中出者”,指的都是我们今天讲的直觉灵感潜意识第六感等等,只有充分地调整自我,才能够拥有真正的天人感应,才能够拥有真正的直觉。

孔子问道于老子的时候。老子说:正者,正也,凡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也。正者,正也。只有你调整自我,才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如果你认为不是这样的或者颠倒了这个顺序,那都是没有开天门,都是没有达到真正的天人感应。贯通自我,让气息周流不殆没有障碍,我们就称为了真正的环中!邀于此者,四肢僵,思虑徇达。耳聪目明,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天随人愿的,所以大鹏第三次可以绝云气负青天。

当它静极而动的时候,即便它不去依赖云气,云气也要成就它;即便它不去依赖青天,青天也要成就它,所以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2022年9月13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孔子圣人敬畏周公为圣人?

https://www.ixigua.com/7068255718020743711?logTag=01313d8d5daa091db19c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