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悟道和传道的大秘密

(2022-06-26 03:22:26) 下一个

南伯子葵问道于女偊,你的年龄很大了,你的面容却像小孩子一样,你是怎么做到的。女偊说“吾闻道也”。我因为闻道了,注意,这里面讲的是闻道,而不是学道。所以南伯子葵问他(她)“道可学乎?”。道可以学得来吗?学指的是模仿,而闻道指的是感悟,慢慢地体悟大道得玄妙。接下来他讲了一个“心传”的例子。他之前传道给一个叫卜梁倚的人。他说: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

什么叫圣人之才?在庄子《庚桑楚》篇有进一步的阐述。庄子说“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商汤王以庖人笼伊尹”。百里奚和伊尹,都是治国的雄才,他们可以安邦定国,可以运筹帷幄,这是一种天赋其能,这叫圣人之才。而秦穆公能够用百里奚、商汤王能够用伊尹,商汤王和秦穆公是有圣人之道,取得是无用为用之道。女偊遇到了卜梁倚,卜梁倚是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只是缺少了这种圣人之道,百里奚和伊尹,如果离开了这种帝王之道,他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不能够施展他的才能,这两者就是无用和有用之间的关系。卜梁倚就是一个有圣人之才的人,只是他还没有感悟到这种无用之道的秒用,那么,又怎么去传授给他这种圣人之道呢。

女偊说:我只是持而守之,三日后而能外天下,七日后而能外物,,九日后而能外生,只需要他持守这种宁静和虚无,当我们不用眼睛去看,只是去观空的时候,当我们不去向外去听,只是感受身体内的呼吸气流的循环的时候,那么你会在无意识中听到那最细小的声音,最细微的声音,仿佛是千里之外传来的那种声音,它们自然地构成了一首大地的乐章,让我们越来越宁静,越来越安静,在这样的状态下,便可以领悟到无用之道的玄妙,这里面其实就讲出了悟道和传道的大秘密。

如何悟道,如何传道,真正传道的方式,一定是让对方的身心能够宁静下来、能够平静下来,这叫持而守之。只要人心能够平静下来,自然就可以心生万法,心生种种法。我们要理解女偊所说的“持而守之”,并不是指的你坐在那一动不动。圣人昧然无不静也,非曰静也善。他并不是指的单单坐在那一动不动就叫做“持而守之”了。有人坐在那里可以“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有人坐在那里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可以留于表象。

只要你能够身心宁静,有时候你觉得好像没有实际的用处,觉得只是让自己的心片刻宁静了,只是让自己的心能够宁静一段时间而已。就像卜梁倚能够持而守之三天,持而守之七天,持而守之九天,只是宁静了一段时间。但是,正以为你认为它没有多大意义的同时,这种无用的妙处,却早已经不知不觉地显化了,只是日用不知而已。

庄子说“道在蝼蚁,道在瓦砾,道在糟糠,道在屎溺”。越是不起眼的地方,那个地方越是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我们感觉到好像没有用,只是让我身心能够宁静一段时间,这种感觉恰恰是决定性作用的。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如果你做某件事情,只是感觉到身心宁静,好像没有多大意义。就像姜子牙直勾垂钓一样,表面上看起来没有意义,甚至他自己也感觉到没有意义,但是在冥冥之中,他又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心生万法的过程,这是在放下一切。

我在前面也讲过,当我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时候,不妨去观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可是我们有的人太过于急噪,总是想在那无边的空无中,马上就观出那种妙有,这就失去了观空的意义。当你在似睡非睡似看非看的时候,你要把这种观空的意识也放下,把放下本身也放下。完全就是顺其自然,睡不着就睡不着了。如果你一夜都处于这种似看非看、似睡非睡的状态,早上起来又精神饱满,那你就达到了真人的境界。真人无梦,其觉无忧,你只是在睡一个清醒梦而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因此放下对睡眠的执着,放下对观空的执着,连放下的本身也放下,才是自然无为之道,才是心生万法之道。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悟道与传道的秘密,心生则万法生。”)

https://www.ixigua.com/7112953170799624740?logTag=54204bf310ea9f60c57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