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道在听与不听之间,若知若不知

(2022-05-26 04:14:50) 下一个


如何入道,在庄子《天运》篇讲到皇帝手下的大臣,北门成的一个求道的过程。北门成是听皇帝演奏咸池之乐,在这个音乐中悟道的。北门成对皇帝说“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惑,荡荡默默而不能自得”。在这荡荡默默不能自得中,就入了道了。为什么会“始闻之惧”?我们之所以有恐惧之心,就是因为我们有那种认知障碍,也叫“所知障”。易经里面也说“君子以恐惧修身”。我们所谓的修行,所谓的入道,就是为了最终达到没有那种恐惧之心,修得一颗无恐怖无挂碍之心,那才是自在,才是逍遥。

皇帝带着宫廷乐队,在洞庭之野,演奏了一首宏大的宫廷乐曲,叫咸池之乐。在这宏大的场面,宏大的音乐声中,北门成心生那种恐惧之感,因为他是在用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种宏大的气氛,宏大的场面一旦超出了他的认知,他无法跨过自己的所知障,这时候他就会感觉到非常的恐惧,就像一个人被困在一个城堡里面,只听到外面是战鼓雷动,杀生震天,这时候,他一定感觉深陷那种十面埋伏之中,是越发恐惧不能自己的,所以北门成会感觉到恐惧。在咸池之乐的节奏带领下,慢慢地进入那种“若听之若不听之”的这种境界,他就在这听与不听之间入道了。

庄子说“若闻之若不闻之,若知之若不知之”。道在哪里?道在听与不听之间,在知与不知之间,在有和无之间,任何事物之间的那个空格,那个空白,就是大道存在的地方。随着咸池之乐的音乐节奏的变化,慢慢地就进入了“天机不张,五官皆备”的状态。这里的“天机不张”的“天机”,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他不再使用眼耳鼻舌身意,就能够感受到那种美好,所以说“天机不张,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这才是如听仙乐,这才是真正的美好,才是完全合于了道,从入道到得道,从恐惧到无恐怖无挂碍,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是一个求道的过程。

庄子在《天下》篇精辟地总结了什么叫做得道的圣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天为宗,就是与天地万物都是同根同源,同本同宗的,站在这个角度就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就是同理心,当你有了这种同理心以后,你心中就没有所谓的解不开的怨恨,也不会有那种傲慢和偏见。“以德为本”,形非道不生,性非德不明。如果不能归于天性,人是不能真正的明达的,只有我们那与生俱来的天性,来观察一切,才是真正的明。“以道为门”,就像皇帝演奏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他是以音乐载道。道是有道门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门道,有的人是从医入道,有的人是从武入道,有的人是以文载道,有的人是以音乐载道,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殊途同归。道门却只有一个。

接着说“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他能够预判所有的预判。庄子说“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即便他睡着了,他依然能够感应到一切的变化,这叫“兆于变化”。能够做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这才是得道的圣人。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修行三部曲,方便法门很多,道门只有一个,只在有无之间。”)

https://www.ixigua.com/7100785594027999752?logTag=e7336911a058986a1fc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蓬荜生辉的友人 回复 悄悄话 远程自主地听读写郭伟胜先生的视频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说到写,这里必须提一下,以我个人感悟来说,听和写真是两种不同的理解境界。有些视频太长,抄写不过来,但是我自己感悟,只有抄写时,才有各种灵感的生成,因为有个停顿有个回味的过程,这空白的期间思想有个自我思考的过程,而这时的受视频启发的思想火花才是悟道的关键。

特别是这篇视频部分内容,也对应了我的感受过程是对了的一种文字说明体现。郭先生说,道在听与不听之间,道在知与不知之间。那我的情况呢,道在停与不停之间,因为我抄写视频的时侯,我要点停下视频,然后抄写一段话,而在抄写这段话的时侯,就是我思考的过程,这时候,不同于视频的感悟内容就在此时的脑海里生成,即灵感火花,这就是一种所谓的道吧,无中生有了。。所以对于我来说,抄写视频和只听不抄写视频之间的差别还蛮大的,这也是我先前想放弃抄写视频,后来又抄写起来的主要原因。因为抄写的效果要比只听一次或是几次视频要好很多倍的实证效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