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心空者自明,自明者天机动

(2022-01-23 02:00:03) 下一个


独脚的兽对百足之虫说,我只有一条腿,靠着这一条腿蹦达,我根本就不用动脑筋,而你有那么多条腿,你是怎么去安排它们协调一致而往前走的呢?那该怎样去用脑子,怎么样去动脑筋呢?

百足之虫说,我也不用动脑子,一切都是天机在动。我也不知道它们怎么就配合得那么好,我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就不会乱。庄子在《秋水》篇也讲了一个邯郸学步的故事,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于《庄子》。

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未学国能而又失其业,直匍匐而归。寿陵余子,这个小伙子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比较优雅,然后就想去学习,仔细地分析人家走路得每一个动作,甚至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腿,他都要去计算,反而最后连自己怎么走路都不会了,只有爬着回老家。

这个寓言故事,我们听起来非常可笑,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去预判一切,去判断一切,但是它的结果却是消耗我们的能量,是消耗我们的体能,根本是起不到作用的,所以庄子说:有足者至于丘而真一味勤行者邪?

一个人登上了高山到达了目的地,真以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吗?其实都是天机在动。庄子同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遂举火而观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有一个人长得比较丑,半夜生了孩子,她心中反而更加的忐忑,老是举着灯去看自己的孩子,生怕他长得像自己一样丑,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庄子说:莫若释之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庄子认为,你不如不去用脑袋考虑这件事情,你越是思考这些问题,除了让你心烦意乱,除了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苦思冥想的事情,我们一天到晚在争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要消除一切焦虑和烦恼,可是我们又偏偏在焦虑中去寻找消除焦虑方法。这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庄子说此名为“益多”。既然我们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那种身心安宁,没有烦恼,没有焦虑,那我们为什么不回到没有焦虑没有烦恼的状态呢?

境由心生,相由心造,一切都是我们内心产生的,你所谓的美和丑那是世俗的观点。如果说丑,你能丑得过庄子《德充符》篇德那个哀它吗?那个哀它,可是丑的惊世骇俗,然而他却“雌雄合于前”,不管是男的女的都喜欢他,所以我们追求的美,所谓的好看无非是让人喜欢我们,那喜欢我们的目的是,无非是让我们的内心没有烦恼而已,可是我们往往都搞反了,认为只有达到世俗所认为的美好,才能够让我们心生欢喜。

实际上应该是什么?庄子说:淡然无级,众美从之。如果我们内心首先回归到这种淡然无级的状态,回归到这种恬淡虚净的状态,那么一切的美好,你认为的美好,世俗认为的美好都会跟随我们,这才是一切美好的根源,这才是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庄子说:是终始本末,不能相坐,动容貌,设彩色,以媚一世。我们所争的,我们所焦虑的,甚至恐惧的一切,都是为了媚俗,都是为了迎合世俗而已。这都是一种颠倒梦想。我们真正要坐的是要回归根本,回归到我们自身上来,事有终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几近道也!我们不能把这搞反了。如果你去搞反了。那你就是邯郸学步,你越想争的东西越争不到。

婴儿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一个婴儿不需要一个有学问的人,一个懂语法的人来教他怎么说话,他自然就能够说话,他为什么能够学会说话,与能言者处也,只要和会说话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天机在动,是我们的本能,会驱使我们获得应该获得的一切,就像邯郸学步这个寿陵余子,如果他不去刻意地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他只要做到坦然无级,在这个环境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不是刻意的学,反而能够学得会,回归到内心的恬淡虚无,才是走出无明。


庄子说:不缘道,不喜求。这个“不缘道”是什么呢?就是不刻意的去追求我们已知的东西。厉之人夜半生其子也好,寿陵余子邯郸学步也好,都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我要得到的一切都是需要我刻苦勤奋学来的,都是我要用脑子思考来的,但是他忘记了这是本能使然,这是天机在动。所以庄子说:言其有足,至于丘者,真以为勤行者邪?

(抄录视频全文“轧:头脑是身体的耗能大户,心空者自明,自明者天机动。”)

https://www.ixigua.com/7054779882810638885?logTag=9523bbd1f8c1eb10b14b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