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伯昏无人为什么默不作声悄悄离开

(2022-01-14 05:22:02) 下一个


列子专门去向关尹问道,关尹是老子的弟子,老子的学生,老子在骑着青牛出关的时侯,密授了关尹一些真言真语,所以关尹是一个得真道者。

列子向关尹问道,关尹给列子也密授了一番,最后总结为九个字: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如果你能做到这九个字,做到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就可以通乎物之所造,就达到了造物主的境界。大道至简,已经精简到九个字上面去了,所以这九个字特别有份量。

那么什么叫做“一其性”“养其气”“合其德呢”?

列子的老师叫壶子,壶子的好朋友叫伯昏无人,有一次列子正在讲课,伯昏无人经过,听了几句就默不作声地悄悄离开了,列子知道,伯昏无人来了,慌得连鞋子都没有穿,光着脚丫子一直追到大门外,说先生既来何不发yao乎?先生既然来都来了,为什么不给我“斧正”?不给我“棒喝”呢?

伯昏无人说他:彼小言也,尽人毒也?你在讲课的时侯,我已经听了几句你说的那些话,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世功语言,都讲的是一些世功而已,这都是毒害人的东西,这些人之所以聚集在你的周围,只会“摇而本性”,他会动摇你的本性,会动摇你的根基,而你却不知道,这就是要把列子往“一其性”这上面上引,你要回归到你的根本,回归到你的自身。

庄子说:“各有仪谓之性”“形体保神”。这个“性”指的是我们形体的各个部位,那么我们这个形体的各个部分,他一定要找到一个点,才能达到这种整体性,就是要心主神明,只有你心主神明的时侯,我们的身体才能够协调一致,这就是“一其性”,所以要调和自己的身心才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急着去讲这些世功,彼以利合者必以利散。

庄子也说过,身之不能治,何暇治天下?也就说,我们要做的是要吸引我们自己而不是吸引别人,你能够做到吸引自己,那就是做到了“一其性”。

庄子“德充符“篇以王骀tai为例,追随王骀的弟子,不亚于追随孔子的学生,甚至比孔子的学生还要多,常季就问孔子,为什么王骀能够聚集那么多的弟子呢?孔子说他已经参悟了生死了,常季说即便他参悟了生死,那也只是他修心问题,说明他心态比较平和而已,那又何德何能聚集那么多的弟子呢?

孔子告诉常季,一个国君,一个君主都会有那么多人聚集在他的周围,甚至让那么多的将相,为他肝脑涂地,为他卖命,那么天地之间最大的官是什么?不是天子,不是君王,不是这些帝王,天地最大的“官”是道。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是阴阳,是道,而王骀已经掌握了这个道,他就等同于天地间的最大的这个”官”,他就等同于与造物者同游,已经达到了这般境界,当然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那么什么叫做“养其气”?我们做到了身心平衡,做到了心态平和,远远不够,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可以做到心态平和,甚至可以苟且偷生,但是他缺少灵魂,缺少这种真正的动力,这就是他的正气不足,他还没有真正的能够涵养自己的正气。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如果你不能够聚气,不能够定气,无论你的心态是多么的平和,都不是真正的精诚之道。

“德充符”这一篇文章就告诉我们,身体就是我们的”符“,只有我们不断地聚气,不断地聚合这种阴阳之气,才能够达到”纯气之守”。庄子给出的方法是踵息法,要呼吸以踵,要机发于踵,当我们的气息能够充盈身体的每个角落的时侯,那就是静极而动,人是闲不下来的,这叫“养其气”。

“合其德”当我们“一其性养其气“的时候,就能够回到那颗光亮的本心上去,当我们回到本心上去的时侯,凭借那种感应,凭借那种气场,你就知道众生皆苦,你就没有任何的抱怨,没有任何的怨恨,只有同情,只有慈悲,怀着这样一颗真正的同情心,真正的慈悲心,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遇见,所有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来唤醒我们的,我们不是在渡人,不是在帮助别人,而是世人都在渡我都在帮助我。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真人真言真语,各有仪谓之性,形体保神。”)

https://www.ixigua.com/7052538891311677983?logTag=80105f9f4f47b875af4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