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屯懒猫

九条命的猫,一世为人,两次插队,三生有幸得四方友朋。虽然喜欢文字,却有些懒散,且多少留下太平洋两岸的点点滴滴,亦心也。
正文

【山乡杂记】 06电影风波

(2021-08-04 10:33:03) 下一个

电影风波

   六十年代初,看电影还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三十多元平均工资的老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才八元,看场电影要花一顿饭的钱,可算是不小的消费了。不过那时候国内一年也就拍那么几部电影,进口片只有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国家的,数量也极少,大半年看回电影是常事。没想到的是,我们下乡不久就看了场电影,更没想到的是,看电影竟然引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离我们石螺营三、四里远,有个叫廖家岗的村子,我们下乡时正驻着解放军的部队。每天几次,号声随着田野的风传到我们村里,似乎这乡下也不那么荒凉了。可是最令人兴奋向往的,是听老乡说,驻军每隔几个月就会放一场露天电影,四乡八里的人都跑去看。哎呀,太好了,枯燥的日子有了点盼头,每天的号声也似乎都在帮我们念叨着这点小小的心事。终于,确切消息来了,说那天晚上会放一部新片子《农奴》。这片子我们下乡前就在报上看过预告,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国内第一部反映西藏农奴生活的片子,而且演员全是藏族人。

   冬日天黑得早,收工时天已有些朦胧。大家心急火燎扒下几口晚饭,急急忙忙赶到廖家岗。部队士兵已然在营房里看过,这场露天电影其实是专门“招待”驻地老乡的。宽敞的大地坪里挤满了人,连银幕反面都坐了不少。电影还没开演,我们没带凳子,便各自找地方站着了。正是隆冬季节,寒风阵阵好像直往骨头里钻,人们不由得一个个缩起脖子,裹紧棉衣,眼睛却被牵住似的离不开银幕。那部片子拍得不错,罕见而独特的山川地貌、西藏风情,悠远明丽的插曲《一支无字的歌》,尤其主角强巴悲惨的人生经历,紧紧揪住了观众的心。

   回到我们的知青小庙,才不过9点多钟。大家都没有睡意,七、八个人聚在五队的女生宿舍里谈笑聊天,话题自然都离不开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这里算是我们知青点最大的一间房了,周围摆了四张床,进门的墙边还有张方桌。几个人有的坐在床上,有的围坐桌边。突然,一个男生发现床头有吃的:“嗨,这里有花生吃哎!”于是你抓一把,我抓一把,边吃边笑闹起来。这个说:“好家伙,你们‘偷吃供果’!”那个接:“快放下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电影里的台词都跑出来了!伏在桌边的一位也就随手在纸上写写划划,除了这些台词,还有自己的名字:小年、小年、小年……

   仅仅一天,我们就被知青点的带队干部传唤到工作组去了。一顿不容解释的批评劈头盖脑:你们知青是到农村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下乡前就办过学习班了,要你们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可你们倒好,反反复复都写了些什么,下乡就是“苦海无边”了?成天想着“回头是岸”,指望“三年”能回去是吧,这都是些什么情绪?知道吗,公社和知青办都震动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说明知青里存在很大的思想问题!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正在进行之中,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可见在知青里进一步深入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是多么必要。你们必须深入检讨,尤其要“清思想”,深挖根源,对这种路线斗争中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思想狠狠批判!

   谁这么可恶去告密啊!更可恨的是歪曲,曲解了那些电影台词,还居然把斜着写的“小”字说成是“三”字!在那个凡事都被“上纲上线”的年代,告密是“进步”的表现,知青里自然也少不了这号人。至于我们这些出身不好被赶下乡的,又哪有辩解的余地,只有老老实实认错,表示一定认真检讨思想,决不再犯。好在我们已经被打入了社会最底层,除了被训,罚无可罚。这事最终慢慢过去了,可是在我们年轻柔嫩的心里,莫须有的“罪名”又划下一道深深的伤痕。

   电影风波并不是结尾。此后不久,我又被告发“谈恋爱”,起因是我的日记和一个同学的来信被人偷看。我那同学出身高干之家,自小风调雨顺,从来没有什么为难之事,虽系女性,却性格豪放,名字中就有一“豪”字,笔名也起了个“晨啸”。告密者以为信中既有“亲爱的”称呼,日记中又有一同游玩的回忆,自是抓了个现行。此“功”一立,她不久就入团了。这种小报告,领导是懒得去查证的,能杀个鸡给猴子看,又何乐而不为。于是我又收获了一通不容分辩的批评:岂有此理,16岁就敢谈恋爱,学习班上不是一再强调知青不许谈恋爱吗,你居然敢违反,这不是资产阶级思想是什么,再不痛改前非,就要堕落得无可救药了!

   委屈与愤懑之外,我很痛心,因为那告密的,是我视为妹妹一般的同队知青。她是我们36个人里最小的一个,我俩的家就在同一条街上。上学习班认识后,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去办事处,一起去买下乡的用品,好多都一式一样。虽然我只大她几个月,却一直以姐姐的姿态处处照顾她。没想到……。那天晚饭时,当着全队知青的面,我把日记一页页撕毁,丢进了燃烧的灶膛。现在想来最可惜的,是那把火也烧掉了我写日记的习惯。

   那些日子已远去了,仿佛不合逻辑、没有常理的梦境一般。想不到的是,几十年之后人的思想翻天覆地,国内很多人的价值观竟然全变了。马列主义变成拜金主义,思想第一变成物质第一,豪华奢侈大受追捧,朴实无华反被唾弃,物质和享受是年轻人最正当的追求,权力和财富是成功的唯一标志。看看那些征婚的节目吧,现在的少男少女从外表到思想,跟我们那时候比已经找不出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人说,这是社会进步了啊,你难道愿意回到过去?哦,不,我们并不是“九斤老太”,我们也无法左右人们思想的变迁。唯一的,只有些希望吧,希望在没有“电影风波”的年代里,中华民族能多保留一些自己的气节和美德,不要让年轻的、容易变化、容易扭曲的思想受到不好的影响,不知不觉改变了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