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希望与种族歧视

(2024-07-09 11:13:12) 下一个

这些都是闲聊,短但有趣,赶紧记下来,不然就忘了。

一:读诗

小说《金门》(The Golden Gate) 里提到艾米莉 狄金森 (Emily Dickinson) 几句诗。在小说里引用得比较牵强,但我还是上网搜了一下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By Emily Dickinson

“Hope” is the thing with feathers -

That perches in the soul -

And sings the tune without the words -

And never stops - at all

 

And sweetest - in the Gale - is heard

And sore must be the storm - 

That could abash the little Bird -

That kept so many warm -

 

I’ve heard it in the chillest land - 

And on the strangest Sea - 

Yet - never - in Extremity,

It asked a crumb - of me.

把希望比作小鸟,意象并不出奇,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有一种力量。狄金森的小鸟和希望,有杜甫笔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的欢快,但没有 “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深枝” 的沉郁伤感,显得平静而坚定。

我把诗拿给儿子看。他读了两遍,指出结尾有意思,“never …. asked a crumb - of me.” 面包屑对小鸟,引喻呼应本喻。我不觉吃了一惊,想起刚才读时隐隐觉得诗句某处有巧思,但没有找到,而儿子瞄两眼就发现了。不得不甘拜下风,我这半路出家的英文跟他们说母语的实在没法比:)不过 “输了” 也不要紧,我擅长联想嘛。比方说,我觉得这个小鸟吃面包屑的联合喻体,源自莎翁《第十二夜》里爱和音乐的比喻:”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狄金森化用得不露痕迹,非常高明。

上上周五去诊所打出疫苗时,我在哥俩背后偷拍了一张。

二:种族歧视?

    暑假给小儿子补中文,找一本中文教材,让他每天念一段。这两天念的是一个瓜地马拉姑娘到上海学中文的故事,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写。里边种种无脑细节和对话,就不多说了,每次我都是强咬着嘴唇不敢笑。但是,上周念书的时候,小儿子指着插图说话了,“This is racisit.”

    我定睛一看,可不是吗?快餐店里,唯一大眼睛的学生是瓜地马拉姑娘,周围细眼睛的女孩,一律都是中国人。哈哈!怎么跟儿子解释双标呢?中国人把自己画成眯眯眼可以,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里也无妨;但是外国人画就绝对不行,是丑化,是种族歧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 laopika。

望一切都好,祝周日愉快!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好可爱的儿子,坦诚!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多谢鼓励!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野彪' 的评论 : 是这样的。问好博友,周末愉快!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不知道是不是自嘲,但我觉得教材审查得抓紧点,至少是出口对外的。美国政治正确当道,年轻一代个个都是火眼金睛,一不小心就被抓住,成了笑柄。

问好可可,周末愉快!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追忆21的文章内容有趣有趣,对诗歌深有研究!有幽默感也有趣味,尤其逆向思考小孩的观点。令人拜服!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我们自己在贬低中国人的时候,觉得没什么,有的网友还觉得是自嘲。但我们应该考虑下一代人的感受。
可能成功的P 回复 悄悄话 crumb,渺小卑微却essential,有意思。
第二幅图有趣啊,呵呵,自嘲从来不等于歧视哈:)
两个儿子背影很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