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追忆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鱿鱼游戏》,《饥饿游戏》和更多.........

(2021-10-29 14:07:41) 下一个

疫情下的生活,何以解忧,唯有追剧。

然而,近期的热播剧《鱿鱼游戏》,我却一直没有点开看。是不是在我的潜意识里,觉得绝地求生的困兽斗剧集看得太多,已经饱和甚至超载,开始审美疲劳了?!直到上周跟两个孩子提起,才知道他们都已看过,并给了 “好看” 的评语。我的好奇心又被勾起,开始看。

不料,才看了十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剧中开场的男主之一表演浮夸之极,就算隔着语言和文化的鸿沟,也觉得太不接地气了。日常生活里的韩国人真是那么说话的吗?!

听了我的抱怨,孩子们再次强调好看,还说比《Money Heist》棒。

《Money Heist》是去年大火的网飞剧,讲的是抢劫西班牙皇家造币厂(中文翻译成《纸房子》)的故事。脑洞开得极大,大到编剧跟不上拍摄的速度。据说拍到后来就在现场现编现拍,连写剧本这一步都省掉了!故事漏洞百出,我一边吐槽一边看,坚持看完了。

难得《鱿鱼游戏》有小哥俩的拍胸脯保证,那就接着再看看吧。

很佩服那些专业的或业余的剧评家,他/她看完几十集的电视剧,还能有条不紊地写出剧评,其中故事框架,情节线索,人物性格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有始有终。换了我,如果全剧看完了再写,不是看得太深陷进去拔不出来,就是剧情夹杂不清,成一笔糊涂账了。所以,虽然才刚看完了《鱿鱼游戏》第一集,也得赶紧把感想写下来,省得转头忘了。

铺垫得够多了,回归正题说《鱿鱼游戏》的观感。

第一个印象是,《鱿鱼游戏》跟十年前的《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 一个思路,都是闯关破局的游戏设定,败者被淘汰,被出局 (死亡)。自然,两剧也有不同,而且比较之下,更觉得发人深省。

《饥饿游戏》游戏者是被迫参与,适龄阶段的少男少女名字被投入抽签筒中,一旦被抽中就必须参加,否则只有一死(其实,参加游戏也是死路一条)。还有,虽然说是 “全民” 参与,但是参赛者有年龄限制,太小太老的其他人旁观。《鱿鱼游戏》则没有 “年龄歧视” 这个问题,无论老中青,只要签下生死状就可以加入。剧中一群社会中下层人物,被债务压迫到社会边缘和底层,已经走投无路,退无可退;所以,当暗中窥伺的游戏操纵者找上门来,并以游戏奖金作诱饵时,他们何尝不知是与虎谋皮,胜算微乎其微,但也只有拼命一搏。对此,我的感慨是,金钱和债务既实现了“人人平等”,也同时逼人疯魔。

《饥饿游戏》的主题是食物匮乏。作者 Suzanne Collins 自述,她写故事的初衷是因为年少时随父亲工作变迁而旅居各地,亲眼目睹了粮食问题引发的种种人间惨剧,所以创作了《饥饿游戏》系列。从这个意义上说,《饥饿游戏》探讨的是生存的最基本的问题,是“食色性也” 里的“食”,是人类本性里的动物性。套用心理学中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结构,引发《饥饿游戏》的契机是因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得不到满足,即食物和衣服中的食物一项。

《鱿鱼游戏》则着眼于人类的社会性:金钱和欲望。剧中人物的背景故事各自不同,但他们深陷的泥淖,说到底都是由金钱,贪欲和债务造成。这是人类独有的困境,好像 Jerry Seinfeld 半开玩笑说出的真理,“People don’t turn down money.  This is what separates us from animals.”  (人类不会把钱财拒之门外。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结构中,《鱿鱼游戏》展现的人性困境属于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范畴,包括财产和健康;是在《饥饿游戏》里的低级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面临的更高一层挑战。

《鱿鱼游戏》一开场,就说明影片名字源自儿童游戏 “鱿鱼游戏” ,并在详细介绍游戏规则的同时,强调了边界线的重要性。细细一条边界线,却可以决定成败生死,过则成(生),不过则败(死)。这其实很有哲学意味。人世间,很多对立或矛盾的事物,中间不过隔了一条线。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看过的战争片《细红线》(The Thin Red Line)。《细红线》探讨的是同一个命题,生和死,正义和邪恶,对与错的差别只在一念之间,或者一步之遥。

最后还有一点感叹,这个社会怎么了?虽说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自然选择,但当前的日常生活里,放眼望去,都是各式各样的闯关和竞赛。网络游戏自不必说,就连综艺节目也是淘汰制一统天下。比如说,去年和今年大热的 “乘风破浪的姐姐” 和 “披荆斩棘的哥哥”,莺歌燕舞下,腾腾杀气在暗涛汹涌。再往深一层想,《鱿鱼游戏》里的游戏都是小孩子玩的,现在却被成人借用,借 “玩”,这在心理学上怎么解释。其心理动机是什么?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吗?因为小时候被逼着写作业,上各种补习班,错过了玩耍的时间,没有玩够,所以成人以后要变本加厉地补回来?!

我才看了一集,就写了这么一大篇;照这架势,是要一集一篇观后感的节奏啊?!还是不要吧,就此打住。

(网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啊,菲儿来了,问好菲儿!
不论是徜徉沉醉在哪一片秋色里,都祝菲儿赏秋愉快,早日返(文学)城!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我看完了,很震憾,也写了评。

冒泡过来问候才女,祝节日快乐!:)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问好 laopika!
剧集的整体制作水准在可看和不可看之间,多看一剧不多,少看一剧不少。
我自己跟风看剧,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为了跟上家里孩子的脚步,从侧面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思想动态。(多么强词夺理的娱乐借口,哈哈!)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没看过,不懂为什么那么火:)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林外芭蕉' 的评论 : 所谓娱乐消磨嘛,看看就好。
同意,《饥饿游戏》电影可划入改编失败一类。小说嘛,也就第一本好看。
Suzanne Collins 写得最好看的故事系列其实是没有那么出名的《The Underland Chronicles》。她写到第五本就停了,我现在还等着她写第六本。哈哈!
英文的儿童文学,真的很厉害,不得不服。
林外芭蕉 回复 悄悄话 看完了,如同鸡肋。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火,《饥饿游戏》就看了个开头,这种dystopia的故事情节都很好预测,从来不喜欢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故事,没有惊喜。
追忆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Yuan17' 的评论 : 纠正。 不是 “看一个剧,还想那么多“,是看一集就想那么多。。。呵呵。
还有,娱乐和思想可以同时进行的,两不耽误。
Yu-Yuan17 回复 悄悄话 鱿鱼游戏看来适合只想纯娱乐的人观看,不适合思想家观看。呵呵。。。看一个剧,还想那么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