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生活馆

我有幸在美国主流时装行业工作了二十多年,如今希望把所有我接触和体验到的特殊经历和体会,以及我酷爱到美食,烹调,意大利餐和中餐的比较,意大利和中国旅游,及时装观念,及室内设计体会来跟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Nancy生活馆 | 亚城人物 女企业家陈教授 (一)

(2022-01-24 10:09:32) 下一个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没人能预想到我们在后面的两年里会有怎样的经历。本以为病毒出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会像其它病毒事件或者战争一样的离我们很远,过不了多久就会从新闻节目上消失。 谁能想到那么快这病毒就风卷了全球,而且延续着陪同着我们的生活一起进入第三个年头。

疫情下各种不同情绪的体验,无意中给我们多出一些思考的空间。有些人发现了自己不曾意识到的潜力,有些人体会到了自己的幸运,也有很多人证实了自己应变能力。 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更懂得面对现实,同时也更懂得了珍惜。在困难时寻找到欢乐的快活感也比平时要强烈很多倍。

在这疫情笼罩的不自由的大世界里,在亚城的小环境里,虽然我们也受到了限制,但我们却依然努力保存了一个清淡,感恩和有成就感的世界。许多友情也就是在这样的状况的发展起来的。我也有幸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和陈平有了交往。

时尚女博士

初次被介绍和陈平认识还是2018年在浙江同乡会的春节晚宴上。活动中大家虽坐在一桌也没说上几句话,但她的微笑给我留下一个很诚实自信的印象。只知道她是Emory的教授,自己不懂学术界的事儿,也没多问她的背景。

2021年的几个机会让我们有了私人接触。四月, 大家打完了第二针疫苗,我们亚城的八位女生一起去纽约寻美食。我也是毛遂自荐,根据自己在纽约生活的经验,和对一些风味的餐厅的了解,为大家设计了每天劳逸结合的游玩及寻吃的路线。

这八位除了我和美拍老师文妤,其他人是理工学霸。女博士。小时候,不知为什么我老是觉得那些做了博士的女生,多是带着厚眼镜,不谙修饰, 生活能力不全面的人。事实上,在我生活里遇到的女博士们没有一位是这样的。相反多数是爱家顾事业而且特别会照顾周围朋友的人。想想也许当初是我自己学术方面不强而找借口来自我安慰吧。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位老邻居谆谆告诫母亲,选儿媳的时候千万别选太高学位的,要不然家务事儿多的时候,她会说‘我要看书呢’。

自己是移民来美国,初期就是生活在老移民的环境里。周围的人多是由于家里亲戚而移民美国的。几年后当我终于有机会和留学生接触后,认识了一些女博士,才发现她们除了比一般人多个学位和文凭,其他方面都跟别的朋友没什么不同。

来亚城的这些年,因为这里有几所大学的缘故,结识的华人在学业上出类拔萃的太多了, 所以谁拿的是什么文凭似乎基本不在谈话范围内。而且很多认识的朋友都是在中美建交之后不久就出国留学的人,每家夫妻有一两个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很多。大家虽然来美后各走的不同的创业之路,但多是同年代的人,交往起来还是很容易息息相通。

纽约探寻特色美食的几天里,我注意到陈平除了她随和易处,对美食尝试好奇大胆以外,她还有很独特的着装风格和时尚感。

看似舒适不经意的搭配却很有细节的精致和协。

穿黄色的是陈教授

我们这代人多是文革期间长大, 受的服装教育除了色彩不出众的单调暗淡,还要时时记住勤俭节约。所以这一代人多年都不太在衣着上下功夫。即使想下功夫也很难找到平衡搭配, 更别说新奇了。出于职业感,陈平那与众不同的时尚品味一下就让我有些兴奋。

不过,她的着衣色彩款式并非是唯一吸引了我注意力的地方。 几天里,她几次拿出钱给了摆摊卖艺的人。还把我们从一家老店带出来的饭盒给了街边的流浪汉。她做这些的时候没有丝毫要让人注意的倾向。 在远处看到这些细节的我,无形中对她多了几分欣赏和尊重。

她的慷慨,让这位在公园靠玩泡沫挣小费的人有了很开心的上午。

出于种种好感,六月份家里和几位好友办下午茶聚会时,我便邀请了她。在我记录这个疫情后第一次的下午茶时,我还专门的提到了和陈平的相识。现在看起来那时对她的了解是多么的肤浅。那时还只是凭直觉喜欢和她相处而已。

后面的几个月的接触,每个月又有新的了解。一些平常却又并非寻常的事情无意识的一层层的慢慢拨开外表开始了解她,真正感觉就好像是在读一本书,看了一章还想继续看下一章。重要的几章感觉特别能看出她的为人,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定把她写入我的亚城人物系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