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成功的活动,往往不只是体现在精致的布置和美味的餐食,更离不开那些默默奉献、满怀热情、愿意为梦想不断努力的人。上周日晚在一凡餐饮文化中心举办的中餐品鉴晚宴,正是这样一场由“挚爱、冲刺、升华”交织而成的美好盛事。
(此次活动的组织成员左起Tracy先生尼尔,宋扬,王凡,Tracy,Nancy - 文捷摄影)
这次由一凡餐饮文化中心承办、亚特兰大华人社区与Sandy Springs犹太人教会共同参与的中餐品鉴晚宴,吸引了八十多位嘉宾出席,成为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场活动打破了人们对中餐“便宜、杂炒,不注重环境”的陈旧印象。通过优雅的餐厅布置、精致的菜品呈现、动人的音乐和真挚的交流,让在场嘉宾深深感受到中餐文化的深厚与优雅。
晚宴开始前,一凡餐饮文化中心董事长兼主厨王凡老师,勇敢挑战自己,第一次全程用英语向大家讲述了一凡餐饮的成长历程。这一切,源于她对外婆、母亲、家乡味道的珍贵记忆,以及对中餐烹饪技艺的热爱。
(王凡老师深情地回忆起外婆和大家庭在节日期间的气氛和自己从母亲那里寻求食谱细节的感慨)
十年来,她凭借坚持与不断钻研,一凡从2015年最初的小小烹饪教室,走过了那个大家熟悉和怀念的“一凡小屋”,发展到2022年明亮而充满诗意的中央厨房,如今更拥有上万平方英尺的宽敞、体面、富有文化品味的正规餐厅与文化活动中心,已成为亚特兰大华人社区最具代表性的餐饮与文化交流平台之一。
(最早时期的烹调课和女儿最新的杰作。王凡特别为做为第四代的女儿也热爱烹饪感到欣慰)
(2022 建立的中央厨房。目前依然是烹调课,手工制作研发和小型活动的场所)
美食,不只是味觉的记忆,更是传播文化、增进友情最有力的途径。
著名音乐人、浦立伟音乐学院创办人浦立伟老师也亲临晚宴现场。
多年前,他放弃了亚特兰大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职位,毅然投身音乐教育,创办了浦立伟音乐学校。
两年后,他还说服了夫人Amy同样放弃专业表演职位来加入他学校的教学工作,
Melvin Xu- piano, Lucas Liu-violin, Ryan Pi -cello(照片来自犹太社团Bob Grossman)
他邀请了三位优秀学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表演。悠扬的乐声中,传递出他对音乐、艺术与教育的热爱与执着,也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嘉宾在音乐中找到了共鸣。
亚城戏社的沈丽玲老师和她的学生Sophie Ng,亦为大家演奏了充满东方韵味的琵琶曲《茉莉花》,中西合璧,相映生辉。
观众们完全被表演所吸引,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人屏息凝神,唯有在每一场演出结束时,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由衷的喝彩。
经常热衷于华人社区活动的老史感慨良多。他说,这是他十年来参加社区活动,第一次看到观众如此自觉,真正关注台上的每一位演出者,台下没有人交头接耳、没有人随意走动,所有人都沉浸在表演之中。
许多在场的华人朋友也深有同感,大家都感叹:这样的氛围,才是文化交流中应有的尊重与品质。
这次中犹文化交流活动的起点,必须要提到另一位文化使者——著名歌唱家宋扬老师。
春节期间,他的夫人曾与我聊起宋老师正在筹备“纪念二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系列活动,并且计划举办有多方音乐家共聚的大型音乐会。这勇气和意念让我肃然起敬。三十多年来,宋老师始终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早在二战胜利六十周年时,他便联合中美两国音乐团体,成功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
(宋扬老师在活动结束之前以他洪亮的声音深情地演唱了·“ You Raise Me Up")
如今,他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没有机会再策划九十周年或一百周年的活动了。组织这样规模的活动,宋老师是有几十年的经验,背后所涉及的细节之繁琐依然难以想象。从联系乐队、场地,到遴选嘉宾演员,安排节目、再到外地演员的旅行、接送与食宿,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周密的筹划与不懈的付出。由于经费有限,宋扬老师甚至一度考虑,将自家住宅腾出来,亲自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地嘉宾。
这份珍惜,勇气和奉献的愿望,实在令人敬佩。正是他的“冲刺”精神,点燃了这次中犹文化交流的火种。
真正将这次中犹文化交流从设想到现实的,是活动发起人之一、洒脱大方的主持人Tracy。
Tracy的先生是移民美国的第四代犹太人,她本人积极参与犹太社区各类活动。当时犹太社区也在寻找中犹文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得知宋扬老师的计划后,Tracy立刻投入行动,凭借她的高效与热情,三月份便促成了华人社区代表与Sandy Springs犹太人教会的首次文化交流。
那天,在Sandy Springs犹太教堂会议厅内,双方代表用短短30分钟,彼此介绍了各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虽语言不同、文化各异,却拉开了两大族群在亚特兰大相知相惜的序幕。
而这场“上海之夜”,正是这段缘分的延续与升华。
Tracy在晚宴中回顾了历史——二战时的特殊年代,上海曾是远东唯一为犹太难民敞开大门的城市,成为无数犹太人心中的避风港。黑白影像中,凝结着共同走过的风雨,也铭刻着今日彼此携手的珍贵。
Tracy从容自信地主持全场,既展现了她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对中犹双方彼此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能生活在亚特兰大,我感到非常幸运。在这样一个拥有像一凡餐饮文化活动中心的场所、拥有众多优秀社区人士的城市, 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美国生活后,我深知这样的环境和社区是非常难得的。
菜肴,往往是文化交流中最真诚、最直接的桥梁。
这次晚宴的菜单由我策划,凭借多年在纽约生活、与犹太社区朋友们交往的经验,我对菜单设计颇有信心——尊重传统,又不乏创新与挑战。
十二道菜加上王凡老师独创的芥蓝菜饭。
我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国八大菜系的文化背景,特别推荐了江南菜系中必不可少的“糖醋排骨”。
考虑到部分犹太人不食用猪肉,我把两道平时用猪肉制作的菜品改为鸡肉版本。对于素食者,也有五道菜品可供选择。
王凡老师用她母亲的食谱做出的糖醋排骨是一凡的代表菜品之一
十二道菜的丰富组合,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极为罕见。菜品在口味上也包括了四大菜系的经典之作。
其中,川菜经典牛肉麻婆豆腐是一次大胆却成功的尝试。
(照片来自犹太社团Bob Grossman)
值得一提的是,我特意邀请了美国哥伦比亚电视台的好友Liz。 她虽非华人、也非犹太人,但她每年都举办春节亚洲餐聚会,甚至连韭菜虾仁饺子包得比我还好!当天晚宴上,她最爱的正是这道麻婆豆腐。
Liz第三次添加麻婆豆腐时,我忍不住抓拍了那一刻。
当然,最受欢迎的,依旧是王凡老师的“看家菜”:
宾客们边品尝边赞叹,感慨平日难得有机会,在如此优雅的环境中,享用12道地道、精致的中餐美食。
Liz,Nancy,Tracy,王凡会后合影 -文捷摄影
上周日的餐桌,承载的不只是美食,更是两大族群的理解与友谊。
感谢所有为此次活动默默付出的人,是大家对自己信念的挚爱点亮了这个夜晚,是每个人的冲刺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是社区印象的升华让文化的交流如此美好而持久。
(合影来自犹太社团Bob Grossman))
愿这样的相聚,成为我们共同走向理解、信任与合作的开始。
两个社区的活动还会在八月和九月继续。8月24号亚特兰大市区布雷曼博物馆举办 “患难中的永恒记忆 -- 二战期间犹太人与中国人民的友情回顾”特展,9月21号在亚特兰大交响音乐厅举办的二战胜利纪念音乐会。
(照片除了有注明都来自Nancy的手机拍摄)
However, it’s also true that Jewish practice in America is incredibly diverse. According to a 2020 Pew study, 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American Jews keep strictly kosher:
There are 17% keep kosher at home.
Among Orthodox Jews, the vast majority follow kosher laws strictly.
But among Reform, Conservative, and secular Jews, many interpret these traditions more flexibly or culturally.
So, when I write about Jewish people enjoying Chinese food, I’m reflecting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Jews—particularly those who might be culturally Jewish but not religiously observant. In fact, Chinese food has a unique place in American Jewish culture, especially during Christmas when many restaurants are closed except Chinese ones. This tradition even has its own lighthearted history.
Your perspective is valid within an Orthodox framework, and I appreciate you sharing it. But I hope we can also recognize that Jewish identity and observance span a wide and beautiful spectrum. For all my jewish friends, no one follows the rules you describe, in fact, during the dinner that evening, people already joked "should I make Christmas reservations now?"